小学生的创新兴趣是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关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和发展创新思维也需要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只有这样才能持久、有效。
一、利用学生的求知心理,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
兴趣产生于思维,而思维又需要一定的基础知识。在教学中提出恰如其分的问题,可以吸引学生,可以激发学生的认知矛盾,引起认知冲突,引发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学生因兴趣而学、而思维,并提出新质疑,自觉地去解决、去创新。
在《比例的应用》一课中,我首先出示一道题:要求用比例知识解答,而班上有几个学生用了以前学过的方程和算术的方法来解答,这时我就为此而批评不细心,当时,这几位同学也接受了我的批评,不吭声,低下了头。课后,我仔细琢磨了一下,课堂上对那几位同学的批评是在扼杀他们的思维,局限他们的思维,不利于他们的发展。于是第二节课,我及时进行调整,要求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来解答,并说明为什么用其他方法。班上一个学生说:知识就是为了应用,无论用什么方法,能做对题目就是对的,不必死板套用。当时,我觉得非常有道理,学习就应该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以学生的能力提高为宗旨,教学方法应该及时调整。虽然课堂多费了很多时间,但这样的训练却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寻求新方法的积极情绪。我们在数学教学中,还应经常利用“障碍性引入”“冲突性引入”“问题性引入”“趣味性引入”等,以激发学生对新知识、新方法的探知思维活动,这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在学生不断地解决知与不知的矛盾过程中,还要善于引导他们一环接一环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例如:后来在学习“角”的认识时,学生列举了生活中见过的角,当提到墙角时出现了不同的看法。到底如何认识呢?我让学生带着这个“谜”学完了角的概念后,再来讨论认识墙角的“角”,可从几个方向来看,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情绪在获得新知中始终处于兴奋的状态,这样有利于思维活动的积极开展与深入探寻。
二、合理满足学生的好胜心理,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
新课标中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教师必须精心创设教学情境,有效地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使其学习的内部动机从好奇逐步升华为兴趣、志趣、理想以及自我价值的实现。创新都是在强烈的创新意识下产生的,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培养创新精神的先决条件,在数学课中,针对新知识创设情景,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好胜心,使之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能够积极主动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我在教学时会利用小学生的这个好胜心理不断创设问题情境,实践发现,这个方法很受学生欢迎,他们的年龄特征告诉我们在小学阶段孩子有着对知识的渴望,有着对知识的猜疑,我们不能扭曲他们原生态的思维,应该好好培养,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尽全力培养他们的创新兴趣。
三、利用数学中图形的美,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
生活中大量的图形有的是几何图形,有的是依据数学中的重要理论产生的,也有的是几何图形的组合,它们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图形的线条美、色彩美,给学生最大的感知,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图形给生活带来的美。在教学中尽量把生活实际中美的图形联系到课堂教学中,再把图形运用到美术创作、生活空间的设计中,使他们产生创造图形美的欲望,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我在实习期间,会出示事先准备好的几何图形直观教具让学生们看一看,摸一摸找到图形的特点,发现图形的美。
四、利用数学中的历史人物、典故、数学家的故事等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
学生一般都喜欢听趣人趣事,教学中结合学习内容讲述数学发展的历史和数学家的故事,如数学理论所经历的沧桑,数学家成长的事迹,数学家在科技进步中的贡献,数学中某些结论的来历,这样既可以让学生了解数学的历史,丰富知识,又可以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还可以学习其中的创新精神。例如:我在实习期间给六年级的学生讲了高斯的事迹,高斯非常聪明,老师在课堂上出了一道算术题,要学生们计算出前100个自然数相加之和,一般的同学采取逐个相加的办法计算得头昏脑涨,而高斯几乎不加思索就算出了答案。他注意到这个算术级数的规律,100+1=101,99+2=101……共50对数,答案是5050。利用这个故事,我教导他们善于寻找问题的规律,活跃思维从多方面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案,从而激发他们的创新兴趣。
作为小学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心理发展需要出发,运用各种教学形式或活动,大力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为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徐市小学)
高年级创造性思维培养方法的探究
- 投稿萨娜
- 更新时间2016-03-05
- 阅读量166次
- 评分4
- 赞36
- 踩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