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基础教育小学数学正文

在数学教学中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 投稿可苦
  • 更新时间2015-09-21
  • 阅读量945次
  • 评分4
  • 35
  • 0

李素英

(乌鲁木齐市第十八小学新疆乌鲁木齐830000)

摘要数学是基础教育的主要内容,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展创造力是时代对我们教育提出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要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和一条基本原则。那么如何在数学课堂上实施创新教育呢?本文就此进行探讨。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数学 教学 创新 能力

曾看到这样一则故事:有一位父亲在农闲时常常带着上小学的儿子去池塘摸鱼。摸鱼前,他吩咐儿子摸鱼时不要弄出声响,如果弄出声,鱼就会往深水处逃窜。有一天黄昏,儿子独自一人去池塘摸鱼,竟摸回半篓鲫鱼,父亲忙问怎么摸的,儿子说你不是说鱼一受惊就往深水游吗,所以我先在池塘中央开一个深水坑,再从塘四周扔一些小石块,鱼就跑进我挖的深水坑,我只管一个劲地“守坑待鱼”就行了。

从这则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孩子不像大人,他们好奇好问,好动好试,富有想象,爱好模仿,热情活泼,毫不拘束,没有墨守成规,他们遇事当前无需“前怕狼,后怕虎”,在他们身上潜着无穷的创造资源。作为教师我们该如何去充分挖掘,如何去开启学生的“创造之门”,发展和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呢?

法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是学生创新能力的激发者,教师应采用适合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方法,保护好学生的创造萌芽,留给学生多一些思考创新的时间及空间,让学生自己去学习、探索、营造一个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平等、自由的创新氛围。

一、给学生多一点民主

我们说:提倡教学民主,既有益于学生发表不同意见,还有利于教学助长,是一举数得的好事。孩子爱动脑筋,爱好钻研,探究思维强,喜欢打破砂锅问到底。当学生提出质疑时,教师要敢于鼓励学生的不同见解,因为他们一个个问题或许就闪耀着创造的火苗。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中给学生多一点民主,尊重孩子人格,保护他们的个性,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强化学生的自主精神,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进而使潜在的创造力充分迸发。比如:在推导出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后,常听一些老师说:“两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一般人不在意,但有的学生听后,脑海中会闪出等积但形状不同的两个三角形,课后还试着去拼剪,但结果是失败了。找到“证据”后,向老师质疑:“等积的两个三角形并不都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例如……”。教师听后,亦深感原先结语不当,并在课堂上当众作了纠正,还表扬了这位学生的求真创新精神。这位教师的做法,打破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的沉闷格局,建立了平等的师生关系,创造了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因此,民主的教育所营造的和谐氛围是孕育创新的一片沃土。

二、给学生多一些探索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笔者认为,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潜能的发挥离不开独立思考和积极探索的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凡是学生能发现的知识,教师不要代替,凡是学生能独立解决的问题,教师不要暗示,让学生在学习中多一些思考,多一些探索,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布鲁纳说过: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没有探索便没有数学的发展。

笔者在教质数、合数的概念时,不是把结论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先让学生分析不同数的约数特征,再让学生根据这些特征将这些数分类,最后得出质数、合数的意义。上课开始时,先让学生回忆把自然数分成奇数和偶数两类的分类标准,使学生明确分类要有标准,然后提问如果按一个数的约数个数的多少来分类,又怎样把自然数来分类呢?要求学生以1 到14 这14 个自然数为例去寻找结论。于是学生都绕有兴味地开动脑筋动笔做了起来。有的同学按约数个数的多少把自然数分成五类,有的分为两类…… 此时笔者抓住时机给予点拨, 先让学生找2,3,5,7,11,13 这6 个数的约数特征,再找4,6,8,9,10,12,14这7 个数的约数特征,这时学生明白了,按约数个数的不同可把自然数分为三类:质数、合数、1。就这样学生在原有知识的探索中建立了质数、合数的概念。

又如:在教“倒数”时,学生理解了倒数的意义后,笔者废弃过去教师出题,学生求倒数方法,放手让学生自己出题,当第一个学生出3/5 时,同座位很快说出了它的倒数,当第二个学生出3/14 后,老师提出:“能不能出有新意的题目?”这一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打破学生定势思维,鼓励学生不落窠臼,激励学生凝聚认知探索新的途径。于是学生积极动脑得出的数有假分数、带分数、小数以及特殊的数1,0 等,如此做法,极大调动了学生求倒数的积极性,把创新能力转化为具体的创造行为,开启了学生的“创新之门”。

如果给学生经常多样的探索尝试,训练学生挑剔质疑的眼光,给学生思维广阔的天空,创新能力便水到渠成,创新人才便也呼之即出。

三、让学生多一层想象

创新常以联想、转换、引申等思维方法为基础,所以创新能力=知识量×求异思维能力。在教分数应用题时,有一道这样的题:一本书,看了2/5,剩下的比已看的多20 页,看了多少页?学生一般解法是20÷(1-2/5-2/5)×2/5=40(页)。这时,笔者启发地提问:“看了2/5,你们能联想到有关的份数吗?看谁还有好办法?”学生便根据题目特点,展开联想:一本书———5 份,已看的———2 份,剩下的———3 份———2 份多20 页,1 份就是20 页,求已看的2 份是多少,列式为20×2=40(页)。通过联想,把整数归一法的解题思路迁移到解分数应用题上来,独到而巧妙。

时代呼唤着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时代呼唤着教育教学的改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题为《学会生存》的报告中提出:“教育具有开发创新精神和窒息创造精神的双重力量!”我们的教育无疑应担当起开发培育创新精神的时代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