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常州市怀德教育集团(213000) 滕颖蕾
教学前思:
“认识厘米”是学生初步学习计量单位的起始课。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虽然已经具备“物体长短比较”的初步经验,但由于积累的表象不够丰富,使得学生对厘米的概念不能有效建构,对长度单位的应用在理解上存在着困难。如何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让学生既能够经历生动的课堂探索,又能够获得深刻的数学体验,这是我在教学中重要思考的问题。
教材在第一个环节中安排“量一量课桌有多长”的活动,最初我按照教材试教,结果发现当提问“你用什么办法测量课桌的长度”时,学生的第一个反应就是用尺子测量,这显然比教材安排引入直尺的节奏要快很多。这让我不禁思考:教材在第一个环节中安排这个测量活动的目的何在?我把自己放到学生的位置上,重新审视这个环节,找到学生困惑的问题:用直尺测量就可以了,为什么还要用其他工具测量?这让我一下子理解了学生的心理,因为学生对测量课桌长度这一活动缺乏明显的探索动机。那么,让学生体会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是否一定要采用动手操作的模式来进行呢?能不能改用其他有效的方式来进行引导呢?
再来思考教材安排这一测量活动的本意:一是使学生体会到长度是可以度量的;二是使学生明确度量的单位只有在统一标准后,才能够更利于交流。对于前者,学生的认知基本是成熟的,但后者显然需要一个生动的过程来引发学生的探究。基于此,我不禁思考:如何采用生动的过程来展示这样一个深刻的教学意图呢?如果我抛却教材中动手操作测量课桌长度这个环节,通过情境创设,让学生在趣味中理解以厘米为单位的必要性,这样是否可行呢?于是,我进行以下教学。
教学片断:
师(播放录音与动画):珠宝店失窃,黑猫警长经过侦查,抓到了嫌疑犯老鼠“一只耳”,得知珠宝被藏在山脚下的一个洞里。这个洞从最大一棵树下的石头开始数,往正东方向数5个脚长就能发现。可是黑猫警长搜索了好久,居然没有找到。哪个侦探来侦查一下,看看老鼠“一只耳”是否在说谎?
生1:老鼠“一只耳”肯定在说谎。
生2:老鼠“一只耳”没有说谎,因为黑猫警长的脚长和老鼠“一只耳”的脚长是不一样的。
动画演示:黑猫警长带着老鼠“一只耳”到现场走了5个脚长,果然找到了珠宝。
师:你和刚才的侦探想的一样吗?为什么?
生3:一样。因为老鼠“一只耳”和黑猫警长的脚长虽然同样都是5个,但量的工具不一样,结果也就不一样。
师(出示下图):想一想,如果要获得统一的结果,需要怎么样?
生4:需要这些格子都一样长。
师:说得好。在测量物体长度的时候,必须要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才能进行对比,这个标准就是长度单位。今天我们学习的长度单位,其中就有一个是国际通用的长度单位,它是——
生:厘米。
……
教学后想:
通过这次教学实践,我发现引导学生建构数学概念,让学生进行数学思考,必须要从教材入手,深入挖掘教材。这样,既能够使学生深入理解所学知识,又能够体现童趣。这样的课堂才是适合学生的,也是学生需要的。那么,该如何才能做到这些呢?我认为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1.立足教材,把握设计意图
教材是课堂教学的依据和基础,但正如教育专家所说的那样,“教材有时候也仅仅是一个例子”。因此,教师要仔细分析教材的编排意图,根据教材的设计来把握教材,并深入挖掘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数学的本质,建构数学的知识体系。
2.尝试创新,基于学生需求
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教学方式和教育途径要有所不同。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将学生的需求放在首位,才能够突破数学本身具有的抽象性,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真正价值。也唯有如此,才能让学生爱上数学,学会运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总而言之,一节好的数学课堂需要深刻,更需要生动。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生动意味着好玩,意味着更接近自己的生活世界;而深刻,则意味着数学的精彩,使学生在精彩的数学世界里能够找到真谛。因此,课堂教学中,生动和深刻是缺一不可、互为依存的。在教学探索的路上,生动与深刻也是作为数学教师需要把握平衡的两翼,为此我将为之努力,不断探索和实践着。
(责编 杜 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