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基础教育小学数学正文

勤问乐建,成就生态课堂

  • 投稿织锦
  • 更新时间2015-08-30
  • 阅读量558次
  • 评分4
  • 71
  • 0

江苏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小学(222000) 王 琳

生态课堂要求课堂成为学生生命生长,潜能形成,个性成长的舞台。实践证明,只有勤问乐建,才能成就生态课堂。

一、起点——问

1.从课题切入,培养提问能力

提问是启智的核心,提问是创造的开端!课题一般是学生学习的中心,学习的主要内容,学习的重点。

在“百分数’的教学中,教师一上课就开门见山地出示课题——百分数,引导学生思考。

师:看了课题你们有什么问题?(教师根据学生的质疑——板书)。

生1:什么是百分数?

生2:百分数有什么用?

生3:百分数和我们以前学的分数有什么关系?

生4:百分数像分数那样有分数线吗?

生5:百分数就是分母为100的分数吗?

……

教师根据课题让学生提问,可以看出学生提出的问题就是本课教学目标的一部分。教师根据学生的提问整理后授课,学生能经过自主学习,掌握百分数的有关知识,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2.积极主动思考,提高质疑能力

“化简比”这一课,因为内容与化成最简分数有着紧密的联系,教师安排学生自主学习。学生通过学习课本后,纷纷对化简分数比的方法提出质疑。

生:书上这种办法太麻烦了,老师我有小窍门。

师:你有什么高招?请“亮剑”吧!

生:利用比与除法的关系,直接把分数比转化成分数除法,就显得简单多了。

学生通过主动质疑,挑战书本,想出了简单可行的妙招。

二、支点——建

1.立足知识的生长点建构

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情况,知道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设计切实可行的教学思路,引领学生自主探索。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教学片段。

出示:8.4÷0.4

师:同学们会算吗?

(学生眉头紧锁)

师:从你们的表情上老师读出了你们的困惑。那么,把这道题怎样变一变,你就会了?

(学生的话匣子一下打开了,纷纷发表见解)

生1:8.4÷10。

生2:8.4÷4。

生3:84÷4。

师:变化后的第二个和第三个算式与“8.4÷0.4”有什么联系?同学们仔细观察,把观察到的结果在小组里交流一下。

……

当学生对计算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出现障碍时,教师巧妙地利用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知识储备化难为易,顺利地建构了学生计算“除数是小数”的“计算方法”。

2.利用头脑中已有的模型建模

在教学“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一课时,由于学生已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学生头脑里已有体积计算的模型,教师在此基础上,请学生回忆。

师:请回忆一下,长方体与正方体的体积是如何计算的。

生1: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正方体的体积:边长×边长×边长。

生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都可以用“底面积×高”。

师:谁能大胆地猜测一下圆柱体的体积该怎样计算呢?

生3:圆柱体的体积计算,我猜还是用“底面积×高”。

师:圆柱体的体积计算,到底是不是用“底面积×高”呢?能验证你们的猜测吗?

学生动手,操作验证。

……

教师从学生的知识基础出发,搭建好台阶,学生就顺势用已有的数学模型,构建出“圆柱体的体积计算”模型。

3.利用已悟的数学思想建路

课改以来,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告别了“告诉式”,探究式成为主流学习方式。一些数学思想也在学生的头脑中生根发芽了。课堂上老师只要“拿针”,学生自己就会穿针引线了。

在教学“三角形的认识”时,教师出示30厘米、15厘米、 10厘米的纸条。

师:30厘米、15厘米、10厘米的纸条能围成三角形吗?

(生动手围,结论:围不成)

师:为什么?

生1:15厘米、10厘米这两根小棒的和没有30厘米长。

生2:我猜两根短的小棒的和大于30厘米,就能围成三角形。

师:同学们猜的对不对呢?该怎么办?

生3:动手操作,验证一下就行了。

……

数学课上要营造和谐、轻松的氛围,把话语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敢说敢问,只有这样,课堂上每个学生才能发出自己的声音。学生一路攀爬一路欢歌,其间有的是探索之旅的劳累,有的是爬上坡顶的欢乐,浓浓的数学味在课堂上激荡,生命的激情在精彩飞扬,他们都深深地体验到“追着知识跑”的乐趣!

(责编 金 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