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连云港市青口镇第二中心小学(222100) 徐苏芳
“苏派”教学主张“高举现代化大旗,坚定不移地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并倡导课堂教学“精简而丰富,灵动而扎实”。这些不正是我们追寻的课堂教学境界吗?因此,我们的教学践行着“苏派”的教学思想,教学模式逐渐与“苏派”的教学模式接近。下面,通过举例说明“苏派”的教育主张和教学风格潜移默化地影响、指引着我们,“苏派”的教学艺术不断感染着我们。
一、“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使学生获得良好的教育,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苏派”的教学主张是对这一理念的最好诠释,说明数学教学活动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的,所以我们的数学课堂要始终遵循“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教学案例:“认识秒”
(设计30秒时间的活动,让学生体会1秒的价值)
师:大家知道半分钟就是30秒,在30秒的时间里,我们能做些什么呢?我们现场来试一试。我们班谁跳绳跳得最快?拍球呢?踢毽子呢?(请三位学生上台跳绳、拍球、踢毽子)
师:你们估计在30秒时间里能跳几下绳,能拍几个球,能踢几下毽子?(生估计30秒的时间能跳30下绳,能拍30个球,能踢35下毽子)
师:再请三位同学来给他们数数。
师:其他同学也有任务,我们来做口算。估计一下,30秒时间你能做几道口算题?(学生抢答)
师:大家准备好了没?音乐响就开始,音乐停就结束。开始——(生根据安排各自体验)
师:汇报一下,在30秒的时间里能跳几下绳、能拍几个球、能踢几下毽子?
生1:30秒的时间能踢32下毽子。
师:说明踢一下毽子大概是1秒。
生2:30秒的时间拍了61个球。
师:看来,你低估了自己的实力,1秒钟大约能拍2个球。
生3:30秒的时间能跳31下绳。
师:你估得比较准,1秒钟大约能跳一下绳。
师:我为你们准备的是20道口算题,现在你们做了几道口算题?
生4:我做了12道。
师:谁比他做得更多?
生5:我做了18道。
师:如果只给1秒钟的时间,你们能做什么呢?
生6:拍一下手。
生7:点一下头,眨一下眼。
生8:跺一下脚。
师:1秒钟的时间太短了,眼睛一眨就过去了,好像做不了什么,是吧?但是大家也别小瞧这1秒钟的时间,你们看——(课件出示:我国生产的高速电梯1秒可上升6米,飞机1秒能飞行250米,三峡水电站1秒能发电4900度……)
师:此时此刻,你们有什么想说的?
生9:科技太发达了。
生10:不能浪费1秒钟的时间。
生11:1秒钟太重要了。
师:时间是一秒一秒累积起来的,所以我们要珍惜每一分、每一秒。
……
课堂上确立和落实以学生为主体的地位,就是要使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上述教学中,教师提供了多种不同的活动让学生感知30秒的时间能做哪些事,并通过对不同学生的不同分工,提高了学生协作配合的能力。这样,使学生通过活动不仅体验到1秒的重要性,而且感受到了1秒时间的短暂。正是这短暂的1秒,却能创造巨大的价值,使学生明白不能浪费每一秒的时间。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再满足于把知识装进学生的头脑中,而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研究、学会创造。
二、“精简而丰富”的教学内容以简单的方式,表达丰富的内涵
“精简而丰富,灵动而扎实”的教学风格是我们努力追求的课堂境界,旨在通过简单的教学方式,向学生传授丰富的内容,让学生的理解更容易,印象更深刻。
教学案例:“乘法的复习”
1.乘法意义的复习。
(1)说一说:“乘法”这一单元,你学到了什么?
(2)作业练习。
画一画:5个22个55个5
(师也可以这样画:⑤ ⑤ ⑤ ⑤ ⑤)
师:大家说一说,5个2怎样算?为什么不用乘法?
(3)比一比。
4+45+55+45×6
4×45×55×44×6+6
(师指名学生说说:4+4表示2个4相加,4×4表示4个4相加,5+5表示2个5相加……)
讨论:5×6=4×6+6=6×6-6。
2.乘法口诀的复习。
(1)让学生观察课本第21页的乘法口诀表,引导他们借助规律完成乘法口诀表。
(2)探究规律:找一找,有哪些特殊的口诀?
①5的口诀。
二五一十 四五二十 五六三十 五八四十
2×5=10 4×5=20 6×5=30 8×5=40
师(边写边提问):接着往下写,你猜会写什么?
示出:10×5=50,12×5=60 ,14×5=70……
师:你发现了什么?
得出结论:双数和5相乘,积的个位就会是0。
出示:一五得五三五十五 五五二十五……
1×5=5 3×5=15 5×5=25……
师(总结规律):单数和5相乘,积的个位上是5。
得出结论:一个数和5相乘,积的个位是0或5。
运用规律:任意写一个数,判断是不是一个数与5的乘积。
②2的口诀。
2×2=4 2×3=6 2×4=8 2×5=10 2×6=12
2×7=14 2×8=162×9=18 2×10=20……
师(总结规律):一个数和2相乘,积的个位是0、2、4、6、8。
……
简单的教学方式,却表达了丰富的内涵,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去思考、去探索,既发现规律、总结规律,又品尝到成功的喜悦。这种教学理念的深刻、教学构思的精巧、教学艺术的运用,正是“苏派”教学风格的最佳体现。
三、“灵动而扎实”的教学方法激活学生的思维,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数学课堂是学生展现自我的舞台,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鲜活的、有创新的个体。灵动的课堂,需要教师生动活泼地教,更需要学生生动活泼地学。
教学案例:“最小公倍数”
师:请大家报数,并记住自己所报的数是多少。(生报数)
师:请报数是2的倍数的同学站起来,再请报数是3的倍数的同学站起来。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1:我发现有的同学两次都站起来了。
师:报哪些数的同学两次都站起来了?
生2:报6、12、18……的同学。
师:报6的同学,你能说说自己为什么两次都要站起来吗?
生3:6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所以我两次都要站起来。
师:说得好。6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所以说6是2和3公有的倍数。那12呢?
生4:12也是2和3公有的倍数,所以我也两次都要站起来。
师:说得有理。这样的数还有吗?
生5:18、24、30……
师:像6、12、18等数都是2和3公有的倍数,可以简称为2和3的公倍数。(板书:公倍数)想一想,2和3的公倍数有哪些?
生6:6、12、18、24、30……
师:最大的公倍数是多少,最小的呢?
生7:找不出最大的公倍数,最小的公倍数是6。
……
不难看出,这节课的教学具有很强的互动性和生成性。教师在课堂让学生报数,既把教材用活,又把学生教活,使课堂真正“活”起来。在宽松、自由的氛围中,学生感到学习成为自身的需要时,学习才会产生最佳效果。但是,教学在“活”的同时也需要“实”,需要真实的品质、实在的效果。可想而知,这节课的效果是扎实有效的,使学生在简单的交流互动中真正理解了最小公倍数的概念。
四、“简约、精致”的数学课堂以简洁明快的环节,呈现精益求精的内容
“苏派”教学新生代代表之一的特级教师许卫兵提出“教学之本质在于深入浅出,从纷繁复杂的事物中为学生揭示简单的道理与规则,使学生感觉学习之美”,这实质上是努力追求一种“简约而不简单”的教学境界,追求一种简约之美。我们在借鉴的同时,也尝试着用于自己的课堂实践。
教学案例:“三角形的认识”
操作:用给定的材料(不同长度的小棒)围三角形。
讨论:是不是只要有三条线段就能围成三角形?为什么?
(小组先合作填写探究单,然后交流汇报)
1.让一组学生读探究单中的内容。
2.再让一组学生读探究单中的内容,并说说三角形三边的关系,然后提问:其他组是不是也这样?
得出结论: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3.师(总结):大于的情况我们了解了,还有没有其他的情况呢?
生1:两边之和小于第三边,所以不能围成三角形。
师:想象一下,两边之和等于第三边时会是什么情况?
……
练习:现在我们就用三角形这一特征来判断以下三组小棒能不能围成三角形。
5,5,2 5,5,5 6,4,2
师:有没有更快捷的方法呢?老师告诉你们一个小窍门:短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讨论:怎样将最后一组数据改动一下,使其围成一个三角形?
师生(总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
上述教学简洁明快,直奔主题,教师在学生简单认识三角形的特征后,直接引导他们探究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这节课的教学内容精益求精,简明、充实;教学环节简化,使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进行探索和交流;教师语言简明凝练、生动,用尽可能少的话语来传播尽可能多的信息,表达丰富的内涵;练习设计简约高效,达到最佳效果。
“苏派”教学既是一种地域概念,更是一种文化概念,影响着我们的教学认识、教学实践、教学思维、教学行为。我们要不断前进、不断追求,融进“苏派”教学的大潮中,朝着数学教学的美好明天迈进!
(责编 杜 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