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基础教育小学数学正文

循着人类文明发展的历程认识时、分

  • 投稿Kenn
  • 更新时间2015-08-30
  • 阅读量772次
  • 评分4
  • 55
  • 0

江苏扬州市育才实验学校(225009) 于 蓉

“认识时、分”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的内容,在一次听课中引起了我的关注,思考有三:第一,此课的教学重点是什么?上课教师认为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能读出分针所指的刻度,认识每个大格刻度各代表几分,于是花了较多的时间帮助学生熟记时针走几大格是多少小时、多少分,分针走几小格是几分。当学生纠缠于格与时、分之间的转换时,我不禁思考:“认识时、分的意义就是如此吗?”第二,1时=60分需要学生探究吗?对于认识1小时=60分之间的关系,教师一般是拨动指针,让学生观察分针和时针的转动,使他们发现当时针走一大格时分针会走一圈,得出1小时=60分。实际上,1小时=60分这样的进率关系是古巴比伦人规定的,既然这是一种规定,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寻找规定中的意义,但这形式上的探究有价值吗?第三,为何学生总将10︰50看成11时50分呢?每次听课都会发现学生出现这样的错误,而且这样的错误一直到学生小学毕业时都会出现,这是不是说明我们的教学有没讲清楚的地方呢?

在一定意义上,数学学习是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重新发现和认识数学知识的过程,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增进学生对数学知识、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理解的同时,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启迪学生进行数学创造,促进学生智慧的生长。时和分是时间单位,认识它们,我们不能仅局限于大格、小格的认识,而需要从计量单位教学的整体上来设计这节课,使学生能够理解时、分中蕴含的智慧,让学生感悟用数表示量是数学的精妙之处。下面是笔者的一些设想,期望能用数学的智慧启迪学生的思考。

教学片断一:有钟表前

1.课前谈话,引出课题。

师先出示一组没有长度单位的信息让学生读,然后出示有长度单位的信息让学生读,使学生对身边的事物了解得更准确、更清晰。

师:我们已经认识长度单位,今天我们来认识计量时间的单位。

2.师:时间可是个无法捉住的东西,怎么测量呢?(课件出示太阳升起和落下)人们最初选择测量时间的工具是太阳,于是就有了最早的时间单位“日”或“天”。但是当人们约好一起去打猎或者什么时候见面时就遇到困难了,因为一天的时间太笼统了,你们说怎么办呢?(学生自由说)

师:如果我用一条线段来表示一天,就将一天分为12个时辰(课件显示一条线段12等分),现在方便许多了吧,约好时间就可以见面了。为了不浪费时间,人们又将每个时辰平均分成两份,这样一天的时间被平均分成了24份,因为每一段的时间与1个时辰比变小了,人们就将这一小段称为1小时。

师:时,就是计量时间的单位。那么,一天有多少小时呢?第二天、第三天呢?

师(课件显示线段延伸):你发现了什么?怎么办呢?

3.师:人们发现既然每天都是24小时,都是从0开始,到24结束,为何不将这条线段弯曲一下围成一个圆呢?(课件显示线段围成一个圆,在一个圆上显示24格)现在又遇到了什么问题?

生:数字排得太密了,看不清楚,不好写。

师:这个问题该怎么解决呢?你们有什么好办法?

4.师:一天有24小时,其中大部分时间是晚上,人们想只要将其中最重要的12个小时表示出来就行了。于是将24小时分成两段,一段有12小时,这样一圈是12小时,两圈是24小时,现在看就清晰了许多(课件先显示线段中的分段,然后显示12个刻度的钟面),这就是我们的老朋友——钟。

教学片断二:有钟表时

1.师:钟表是计量时间的工具,它的产生可真不容易。(出示钟表)你们认识它吗?钟面上有几大格?时针走1大格就是1小时。

小组交流:走(  )大格就是经过( )小时,时针从( )走到(  )就是经过了( )小时。

2.师: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对时间的要求也更精确了,怎么办呢?(再回到线段图,课件显示将每一段再细分的过程)人们将1小时平均分成60份,每一份就是1分钟,规定1小时=60分,所以分钟也是时间的计量单位。

师(课件显示60小格的钟面):分针走一小格就是1分钟,那么分针走( )小格就是( )分钟。

3.出示两个钟面,一个是大格,一个是小格,让学生说现在是几时几分。

师:这样看太不方便了,人们就将两个钟面合成一个钟面(课件出示钟面),现在你能说出是几时几分吗?(引导学生理解刻度与大格数、小格数之间的关系)

师:看时间时,先看什么,再看什么呢?

教学片断三:有钟表后

1.有钟表之后,人们可以充分利用时间了。(课件显示统筹安排时间的例子)

2.人们还创造了新的计算时间的工具。(课件显示各种钟表和计时工具)

3.思考:从“日”到“时”再到“分”,还有更小的时间单位吗?你还想到了什么?

……

时间的认识和度量都是那么的复杂,学生刚开始涉及时感觉千头万绪,难以解释清楚。教师可循着人类文明发展的历程,引导学生去认识时、分,则能发现时、分背后蕴藏的深层次的逻辑关系,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认识时间单位,在探索的过程中生发数学智慧。这样教学,教师何乐而不为呢?

(责编 杜 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