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常州市武进区剑湖实验学校(213000) 孟翠琳
在课堂中进行有效提问,可以提示学生思考学习的起点和方向,引导学生有序地探求知识的奥秘,全面而深刻地掌握知识的本质属性,因此作为数学“心脏”的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一、课堂提问要精心预设,呈现有效教学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问题对数学学习起着决定性作用,是思维的动因。好的数学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思考和探究,所以教师要紧扣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依据学生的学习起点,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增强提问的有效性。
比如教学 “年月日”时,教师提问:“‘年月日’大家已经知道得不少了,现在关于‘年月日’还有什么疑问?”一学生提问:“为什么一年有时候是365天,有时候是366天?”另一学生提问:“为什么有的月份是30天,有的月份是31天,还有的月份是28天或29天?”……不断地有学生提出新的问题。如果教师问的是:“关于‘年月日’你想知道些什么?”学生可能会问:我想知道一年有多少小时,一天有多少秒,等等,漫无边际,远离教学目标。将问题改为“你还有什么疑问”,学生的思路便从“有多少”切换为“为什么”,既是对前面陈述的追问,又能引起学生更深层次的思考。课堂提问不在于数量的多少,而在于质量的高低。对课堂要提的问题一定要精心设计,使问题具有较好的诱导性和较高的思维含量,诱导学生发现问题、探讨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转变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的智力开发。
二、课堂提问要把握生成,彰显精彩个性
课程标准指出:“每个学生都有丰富的知识体验和生活积累,每一个学生都有各自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目标明确、任务清晰、空间广阔的问题是学生探究的基点,学生思考问题的角度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同,得出的答案亦不相同。这时就要求教师注重生成,善于利用契机,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见机行事,适时调整教学进程,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宣泄和释放,使课堂成为智慧飞扬的天地。
在教学“估算29×8”时,学生多数用“30×8=240“估算出来,我追问:“通过估算,王老师用250元给29名同学买票,每人8元,够吗?”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说够。我还未来得及问理由时,有个学生突然说:“还剩下10元。”我一愣,本节课并没有设计要他们解决还剩几元的问题呀,刚想迅速收场后继续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又转念一想:何不让他们试试呢?于是我问道:“谁有不同的想法?”马上有学生不同意了:“240元是估算出来的,应找回18元。”我把注意力迁移到买票事例上,故作惊讶地问:“为什么多了8元呢?”马上有学生发言:“买29张票,我们按30张算了,相当于多买了一张票,就是多了8元。”我兴奋得为他们鼓掌。
课堂中的一些错误恰恰是很好的资源,是可遇不可求的,需要教师用教学的机智敏锐去把握稍纵即逝的生成契机,呵护和引导学生智慧的火花。否则,不但抹杀了一个学生创造性的解法,还会成为羁绊学生数学思考的绳索。课堂上随时都可能生成新的教学资源,教师要在和谐的互动中把握生成,经历“再创造”的过程,充分彰显学生的精彩个性。
三、课堂提问要捕捉时机,凸显思维火花
对教学的重点问题,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往往用反复解说代替学生的自主思考,效果却并非如愿。因此,教师要把握课堂上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及时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设计出能点燃学生思维火花的教学环节,“借题发挥”,多给学生一些思考的时间和活动的空间。
比如一教师叫学生判断“0.3÷0.2=1……1”的正误,多数学生表示肯定。突然一学生提出:“不对。如果余数是1,就比除数大了。”顿时其他学生恍然大悟。教师继续追问:“不是1那是多少呢?”另一个学生说:“是0.1。因为除数×商+余数=被除数。”教师接着问:“根据商不变规律,商不变,难道余数会变吗?”学生回答:“余数就是会变,而且和被除数、除数变的一样。”教师列式演示后,全班学生惊叫:果真如此。
原本较难的教学内容,教师及时捕捉教学时机,发出有效提问让学生思考,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引导学生在认知冲突中进行学习,既攻克了难点,又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数学教学,既需要在“行云流水”、“一挥而就”的快节奏中追求震撼,也需要在“慢条斯理”、“悠然自得”的慢镜头里寻求深刻。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是创新的前提。课堂提问既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看似简单,实施起来却不容易。课堂环境的变化,使实际的课堂提问活动表现出更多的独特性和难以预料性,需要教师不断探索、实践、反思、总结,结合教学实际,精心预设,把握生成,捕捉时机,找准知识的切入点,构建灵动的数学课堂,才能在有效提问的过程中不断生成精彩的数学课堂。
(责编 金 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