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基础教育小学数学正文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 投稿张师
  • 更新时间2015-09-03
  • 阅读量350次
  • 评分4
  • 40
  • 0

杨菲

(四川省旺苍县英萃镇中心小学校628200)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并非仅仅从责任感产生,而是人对客观事物的爱与热忱产生的。”兴趣是学习成功的源泉,是获取知识的开端,是求知欲望的基础。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学习对象的一种力求认识或趋近的倾向。教学的理念和实际昭示:培养必趣是教师的一大责任。

培养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把学习当成快乐来享受,就可以专心致志的学习,就可以提高学习效率。没有兴趣的教学是对学生学习的扼杀。我们在教学中必须根据学生的生理、心里、年龄特点,采用多种手段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下面,我就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谈谈几点看法:

一、巧妙导入,激发兴趣

“良好地开端就等于成功了一半”,由于数学知识的衔接性较强,所以巧妙地设计导入足教学成功的基础。有趣的导入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学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所以每一节上课前我都会精心的设计、巧妙引入。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好奇是儿童的天性,悬念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我们在课掌教学中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能力水平,巧妙地发置适当的悬念,创设思维情景,使学生产生新奇感和求知欲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面积”后,提出三角形与平行四边形如果不等底等高,是否存在“2倍”与“一半”的关系呢?然后组织学生讨论同学们经过充分讨论后得出:如果等底不等高或等高不等底的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不可能存在“2倍”与“一半”的关系。但如果它们的面积和底一定时,那么三角形的高是平行四边形的高的几倍;或他们的面积和高定时,那么三角形的底是平行四边形底的几倍。这样引导和讨论,加深学生对三角形面积的掌握。

三、巧用语言,激发学生兴趣

教学是艺术性的劳动,教师形象生动的语言、恰当的姿势和手势、巧妙地设计各种启发式的问题,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十分注意自己的数学语言,无论在复习旧知导入新知时,还是进行新课时,或是巩固新知时,都应注意巧妙地设计一些思考性较强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例如,在讲乘法的初步认识时,教师可先让学生进行求相

同加数的和的加法计算,或师生进行计算比赛,从而提出教师为什么一下子能算出结果?或提出这样连加多麻烦,还有没有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什么方法计算要简便?当学生认识到用乘法计算简便后,老师又提出2×3读作什么?它表示什么?3×4 读作什么?表示什么,乘号前面的数是什么数?乘号后面的数是什么数?结果叫什么?通过层层设问,就能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持续发展。

课堂上语言要生动、形象,并将死板的数学知识具体化、生动化,甚至幽默化,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理解并接受新知识;教师可以利用形象生动、贴近学生幽默风趣的语言来感染学生;教师还可以安排既严谨又活泼的教学结构,形成热烈和谐的氛围,使学生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学习,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通过实践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活动的基础首先是学生的活动经验,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贯彻联系生活和运用数学的思想,让学生有实践活动的机会,小学生的数学体验主要通过动手操作,记得有这样三句话:“听了,就忘记了;看见了,就记住了;去做了,就理解了。”动手操作是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重要方面,他能促使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对数学知识产生深刻的体验。学习知识不是教师把知识简单的传授给学生,而是学生构建知识的一个过程。《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在教学中要最大限度的启发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实践活动的过程,留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让他自己去发现、探索知识,因此要让学生动手操作,在活动中理解、掌握知识。

数学课的内容比较抽象、枯燥、没有动人的故事情节,单凭老师讲,学生往往感到疲劳、厌倦、听不进去、记不牢,效果就差。因此要充分发挥学生好动的特点,让他们亲自动手做一做、量一量、画一画、摆一摆,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就会更加浓厚,课堂教学效果就会显著提高。例如,我在讲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让学生亲自动手通过“割、补、拼”自己操作,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样学生对面积公式理解得更深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五、利用直观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既要重视学生动口、动手的能力,还应充分利用直观教学的各种手段,“直观”具有看得见,摸得到的优点;“直观”有时能直接说明问题,有时能帮助理解概念,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使学生从学习中得到无穷地兴趣。

如:观察物体是一个看似简单,实际上却很抽象的问题,学生很难以理解。为了便于学生理解,我和班内学生一起做了圆柱体和多大小一样的正方体。先通过让学生从不同方向观察圆柱体和正方体的组合,并画出自己所看到的图形。让学生直观理解到从不同方向观察,看到的图形是不一样的,至少从三个不同方向观察才能确定物体的形状;然后让学生自己用正方体搭建组合,小组内同学从各自的方向观察后画出自己看到的图形,当学生发现画出的图形不一样时,再让组内同学换位观察。这样借用实物,让学生对所探究的问题产生兴趣,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探究中。

六、利用游戏活动,激发学生兴趣

新教材的教学致力于使学生将学到的数学知识尽可能地应用到现实生活中,教师在知识巩固这一环节中安排游戏活动,让学生把学到的适应应用到模拟现实的各种活动中,学生就会产生一种强烈的学习兴趣,一种学有所获的快乐情感。如:一年级上册10以内加减法课尾的各种游戏:《物体分类》动手搭出喜欢的东西;下册《小小养殖场》的猜数游戏,《动手做》的剪一剪和拼一拼,《去商店》的小百货游戏等等,我都组织学生学习,鼓励小组成员之间充分交流、配合,经过共同努力完成一次次的任务,使他们在学中玩、玩中学,当下课铃声响起时学生都有“课已终而未尽”的感觉,而对一些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来说,教师则可以通过增加问题的难度,引导他们独立,深入地思考问题,培养其解决深层次问题的能力,从而激发并保持他们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七、鼓励学生大胆展示自己,体验成功

每个孩子都有自我展示的欲望和受别人重视的心里,当这种心里能够得到满足时,对学生来说就会形成良性循环。成功感是学习中非常宝贵的情感。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感更能鼓起学生进一步进一步最求成功的努力,它能极大地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教师应不断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让他们更多的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一次成功就会争抢自信心,学生回答问题就要给予表扬、鼓励,让所有学生

都有机会体验成功的感觉。

心理学认为:“一个人只要体验成功,便会激起无休止地最求意念和力量。”学习上的多次成功,对于未成年的孩子,其积极作用和意义是非常明显的。反复的成功可以促使学生产生一种内驱力—渴求学习,可以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情感交配下,主动内化成新的数学知识,促进学生发展。因此,在学生获得知识的探索过程中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愉悦,感受自主探索的乐趣。

总之,数学是一门思考性很强的学科,教学中利用数学知识的魅力,激发学生所学知识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实施数学教学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