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基础教育小学数学正文

注重考卷学习提升学习质态

  • 投稿南瓜
  • 更新时间2015-08-30
  • 阅读量569次
  • 评分4
  • 93
  • 0

江苏如皋市白蒲小学(226511) 印灵灵

在教学中教师不能只着眼于学生对知识的接受,更要关注学生学习素养的培养。巧用考试试卷,引领学生自主剖析、主动纠偏,就是一种有益的尝试,它能促进学生自律学习,有利于知识的梳理,更有助于知识的科学建构。

一、提供学习素材

试卷是一个阶段知识的浓缩,是检测教与学的一种量化性文本。可以把考试看成学生学习的新资源,让学生通过考试来修复有差错的地方,从而使知识得到完善,使学习进入一种理想的 “我要学”的状态中。

如,考题:在右边的长方形(如右图)中表示出1 / 2×1 / 4的意义。大部分学生根本就不明白考题的意思,更不知道检测的目的,不作答或胡乱写答案的现象较为严重。针对此现象,我组织考题研究,先引导学生说出困惑:“1 / 2×1 / 4的计算我是会的,但这个题目却不是计算,而是涂色,我看不懂。”“这个题目根本就看不懂。”……让学生暴露自己的想法,暴露学习的不足,会为后续的研究提供素材,同时也促使学生学会倾听、学习思考;再组织学生交流自己对题目的理解:“1 / 2×1 / 4,我认为它是考分数乘法的意义,就是找出1 / 2的1 / 4,所以先找出长方形的1 / 2,把它涂成红色,再把它的1 / 4找出来,涂成绿色,这块绿色部分就表示1 / 2×1 / 4。”最后引导学生到课本中再去找一找,通过阅读教材第45页的内容,学生会发现自己阅读课本是多么的不细致,学习是多么的马虎。

利用考题组织新一轮的学习研讨,能让错误成为新的研究素材,成为完善学习、建构认知的有效资源。通过说说困惑、自己思考和读读教材等数学学习活动,让学生明白错误并不可怕,只要认真思考、认真阅读,就会找出问题的症结,也会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不仅能促进学习的提升,更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实现学习质态向最优化的方向转变。

二、展示学习历程

小学数学教材在编排基本知识的同时,还将学生必要的生活常识穿插其中,但限于篇幅和知识的衔接,以及实际教材的状况等因素制约,还是无法将所有的知识都详细、全面、深刻地罗列出来。因此,利用考题设计将数学知识与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通过考题来弥补教材编排中不够完善的地方,能使数学学习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生活,满足学生的发展要求。

如,“按比例分配”单元检测中的考题“建筑用混凝土是把石子、水泥和沙子按5∶2∶3的比进行配比的。①要得到480吨混凝土,各需材料多少吨?②现有石子100吨,沙子40吨,水泥30吨。如果把水泥全部用完,那两种材料会是什么样的情况呢?”这是一道实用性极强的题目,学生解答第①问几乎没有问题,但解第②问却漏洞百出。为此,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历程,将解决问题与复习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要解这个问题,首先应该抓住什么?”在教师的追问中,学生很自然地解读问题,做出这样的思考:“把水泥全部用完,这是关键点,那么就得从水泥入手。从5∶2∶3比中看出水泥占总量的2份,每份是15吨,那么石子对应的5份就是15×5=75(吨),沙子是3份,就是15×3=45(吨)。”经过梳理和计算,学生就能够很清楚地看到问题的本质,得出石子会余下25吨,而沙子缺少5吨。

教材很难把类似的生活现象都罗列成解决问题的学习材料,这就要求教师善于利用知识点的分布情况,科学地进行穿插设计,并利用这些元素促进学生唤醒认知,学会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混凝土等知识都源自课本,突出了数学贴近生活的特点,但这些又不是课本知识的简单重复和翻版,而是一种生活情境中的应用,是书本知识之外的有效扩充与拓展。从考题中学习知识,既可以开阔学生的眼界,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更利于学生在运用中深化学习感悟,拓展视野,同时还能增长学生的见识,成为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三、沟通知识联系

考题不是孤立的,它犹如一张网,包罗所学的基本知识点,有助于学生形成知识链。因此,引导学生解读考题,理清知识脉络,找准考点知识的联系,就成为考题学习的重点。

如,在六年级学习中,学生就会经常遇到这样的题目:把4米的木料平均截成5段,每段是木料的(   ),每段长(   )。尽管这样的题目在平时训练中出现的频率出奇的高,但学生在考试中的成绩却很不尽如人意,错误率之高令教师瞠目结舌。究其原因,关键是学生对知识点的本质把握不清,在考试中就有那种想当然的思想。为此,需要引导学生仔细解读考题,辨析考点的要领,通过图解、分析等措施,让学生逐渐明白:每段是木料的(几分之几),它是关于分数是怎么产生的,考点是分数的意义,而每段长(几米)是典型的平均分问题。经过学习,学生就会积累相应的认知,储备对应的经验。经过长期的训练,学生的学习质态就会发生质变。

考卷不只是一份简单的训练题,还是一部分内容再现的丰富教材,是新的学习资源,它具有较强的整合性,需要学生给予高度重视,科学运用,从而让学习更具活力。

(责编 金 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