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基础教育小学数学正文

小学数学对比练习设计策略浅谈

  • 投稿崔胖
  • 更新时间2015-09-03
  • 阅读量863次
  • 评分4
  • 49
  • 0

文/孙 坤

【摘 要】对比练习是在设计练习时,通过形式、内容、方法等对比,引导学生抓联系,辨差异,巩固知识,丰富学生知识结构,深入反思,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本文试图对新教材背景下的对比练习的设计策略作一探讨。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对比练习;设计策略

对比练习是在设计练习时,通过形式、内容、方法等对比,引导学生抓联系,辨差异,巩固知识,丰富学生知识结构,深入反思,从而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正同罗杰斯所认为的:有意义的学习远不只是知识的简单增加,而是一个人存在的每一部分都会与这种学习经验相互贯穿,并导致其态度、个性及对未来的选择方向发生变化。本文试图对新教材背景下的对比练习的设计策略作一探讨。

一、根据知识本质,设计内容对比

笔者认为三年级能够发现“除数不变,被除数变大(或小),商也跟着变大(或小)”就可以了,但教师一般不愿就此满足,希望得出“除数不变,被除数扩大(或缩小)几倍,商也随着扩大(或缩小)几倍”。笔者在听9位教师教学该内容时,当大多数学生发现:“除数不变,被除数后面有1个0,商后面也有1个0,被除数后面有2个0,商后面也就有2个0,也就是说被除数后面有几个0,商后面也有几个0。”两位教师对以上规律表示肯定;一位教师则主动出击,在学生未发现时就积极引导学生达成此规律。其实,这是危险的,因为特殊情况下的正确结论并不具有普遍意义。如果加入30÷6,300÷6这样的对比题,相信这样可以丰富练习内容,制造认知冲突,避免不恰当的推而广之,使学生充分体会到规律的本质。

二、根据信息特点,巧设方法对比

1.巧设特例,感悟相对与绝对

“四(1)班56人,一次数学测验30位男生共得2730分,29位女生平均91分。这次测验全班平均多少分?”

对于此题,老教材过来的学生很熟悉数量关系,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都说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其实不然,你是否留意很是关键,面对此题,一位学生做成了2730÷30=91(分),91=91,得出这次测验全班平均91分。好一个91=91,把偶然变成了必然,在绝对数量关系之外,可以有特殊数据下的相对巧妙方法。

2.巧设题眼,感悟局部与整体

整体大于局部。在数学上,思维方式比解题结果更重要,当然站在局部和整体不同高度思考问题其效果是大不相同的。

学生从第一个因数的个位开始思考,6×()积的个位是8呢?于是背诵口诀,逐个对照,从三六十八确定第一个因数个位为3,再考虑第一个因数的十位、百位,一一尝试正确,皆大欢喜,自始至终,没有发现用第一个因数与6的成积正好是1218,对逐位、局部的分析乐此不疲。设计这个题眼,就是要引导学生大处着眼,整体感知,树立全局意识。

三、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确定呈现方式

同一个知识对象可以有多样的载体予以呈现,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他们的现实背景不同,为理解数学知识发生发展所需情景也不同,因此,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确定对比练习的呈现方式。

1.要丰富视觉表象

教学二上学习用乘法解决问题,在基本练习后可以设计如下练习题:图示一群4只蝴蝶,文字又飞来3群蝴蝶,现在一共有几只蝴蝶?

不少学生做成4+3=7(只),理由是“又飞来”用加法。

一年级上来的孩子,飞来加法,飞走减法很是熟练,但是,这是基于非加即减没有选择余地的经验。学习乘法之后,怎样打破“又飞来”用加法的强信息干扰,看来对比练习很是必要。当学生理所当然地认为“又飞来”用加法时,呈现题1,组成如下对比题:

题1:图示呈现“一群4只蝴蝶”,文字呈现“又飞来3群蝴蝶,现在一共有几只蝴蝶?”

题2:图示呈现“一群4只蝴蝶”,文字呈现“又飞来3只蝴蝶,现在一共有几只蝴蝶?”

让学生在两题的图示中直观地感受差异,当一些学生再次以“又飞来”用加法为理由出现4+3=7(只)时,一些同学马上清醒地认识到“‘又飞来’不一定是加法,要看是飞来几群还是飞来几只,如果飞来几群就用乘法,飞来几只就用加法。”“一群有4只蝴蝶,飞来3群,就是又多了3个4只。”“一群有4只蝴蝶,又飞来3只,就是又多了3只。”

学生的发言表明,通过形象对比,他们更加明白求几个几的和,用乘法计算,求几和几的和用加法计算。在辨析中分清异同,突破看见“又飞来”或者“求一共”就用加法的词语定势,从寻找相同词语到感悟数量关系,实现感性到理性的飞跃。

2.要重视数量关系分析

高年级学生已进入和成人思维接近的、达到成熟的形式运算思维,可以离开具体事物,根据假设来进行逻辑推演的思维。因此,高年级学生可以通过理性分析来解决问题。如:

(1)“生产360个零件,徒弟每小时做10个,师傅每小时做15个,两人合做几小时完成?”

(2)“生产360个零件,徒弟独做需10小时,师傅独做需15小时,两人合做几小时完成?”

相似情景,定势思维,干扰在所难免,掉入陷阱也无需惊奇,事实上似曾相识更具欺骗性。打破一教一练,形成认知冲突,通过对比,使学生对知识重新编码,从而实现“破为破中立”的教学目标。如此让学生经风雨见彩虹,对比中感悟,主动审题和分析数量关系,有助于排除情景干扰,减少解题策略定势,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不管是内容对比、方法对比还是形式对比,甚至数学思想对比,都需要选择合适的时机。对比练习巩固知识不是目的,常常做些“超链接”让学生对比,主动寻求知识之间潜在的“连结”,使学生把知识连点成线成面成网,培养反思习惯,提高数学素养。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