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基础教育小学数学正文

以体验激活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

  • 投稿小黄
  • 更新时间2015-09-03
  • 阅读量167次
  • 评分4
  • 75
  • 0

文/王 辉

【摘 要】小学数学作为培养小学生数学认知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的重要课程,对学生未来学习能力的发展极为重要,然在当前小学数学的教学中,仍过于注重“以教师为主体”的“填鸭式”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的知识储备和能力发掘。对此,必须积极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并开发多种教学模式,以激活学生的思维、助推学生综合能力的“跃升”。本文正是着眼于此,探讨“体验式”数学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课堂的应用,为提升数学教学的科学化、实效性提供参考。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小学数学;体验式教学模式;应用

新《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学习的真正主体,我们的课堂教学应该利于学生知识、能力、态度及情感的和谐发展。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不仅要帮助学生储备知识,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掌握探求知识的方法,真正体验发现、发明直至创造的感受,调动学生探索研究未知领域的强烈愿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总结规律以及预见未来事物的能力。因此,我们要把教学活动的重点从教师传授知识转到学生体验数学的有效学习。只有教师在每一节课中实施体验数学的有效教学,学生的能力才能不断发展、提高。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新课程的实施,确实使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如何在课堂上全面地落实新课程所阐释的基本理念,许多教师还感到茫然和困惑,教学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甚至为了“赶时髦、走形式”,造成课堂教学中许多不合理的学习。

1.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现在,几乎所有的数学课堂上,我们都可以看到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但是,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在部分教师的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只是一种形式,实际在走过场,缺乏实质性的合作。主要表现在:合作学习的内容没有探讨价值,小组合作前缺少让学生独立思考的过程,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学生间的合作不够主动,有些教师组织学生讨论流于形式,为讨论而讨论。这种流于形式的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被动的合作学习,根本达不到实际的教学效果。

2.追求课堂教学的“表面热闹”。

新课程改革使我们的课堂“活”起来了,但现实中我们有的教师上课表面看起来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学生们小手如林,“老师,我,老师,我……”的喊声不绝于耳。当老师指定学生回答时,下边还是喊声不断。对于学生下边的表现,老师全然不顾,只是陶醉于自己创造出的“活跃”的课堂气氛里。还有的教师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等同于“满堂问”,盲目追求课堂教学中提问题的数量,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学生课堂教学参与度的分析。也就是说,没有区分学生的参与是主动参与还是被动参与,是实质性参与还是形式性参与,这样“热闹”的课堂教学是少有成效的。

3.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有些教师简单化地理解新的课程理念和教学方法,课堂上的数学活动不十分有效,单纯地用“生活化”、“活动化”冲淡“数学味”,甚至把数学课上成活动课、游戏课;有时过分追求“观赏价值”,非常浅显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不必分组的安排小组学习,显而易见的结论要求学生实践、验证,对所学内容不加分析,似乎没有讨论就不是“探索”,不分小组就没有“合作”,没有实践、验证就不会“发现”……

二、怎样进行有效学习策略

我们的教学怎样才能激起学生的有效学习呢?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四方面。

(一)活动探究教学内容。

《课标》明确指出:“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将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在我们的数学课堂中,教师一定要紧紧围绕教学内容,调动学生原有的经验,给学生以必要的支持、帮助与指导,组织学生在观察、讨论、交流等活动过程中实实在在地体验数学内容、数学思想,发现数学的结论和方法。教师绝对不能完全“退居二线”,学生放任自流,使探索活动流于形式,成为点缀,致使大多数学生云里雾里,不知所云。

(二)要有恰当的课堂教学活动形式。

要实现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学习,还应当注重开展恰当有效的数学活动。数学活动需要通过学生的操作实验、思考讨论、合作交流等一定的形式来完成,恰当的活动形式有利于数学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学生感悟数学思想与方法。

(三)让数学和儿童的现实生活密切结合。

若能将数学和儿童的现实生活密切结合,数学才是活动的、富有生命的,才能使学生懂得为什么要学数学,怎样用数学,从而萌发数学应用意识,进而真正喜爱数学。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有意识所谓把数学知识和实际结合起来。如在教学一位数乘除法时,可以把简单的计算题设计成日常生活问题——“妈妈买了6千克猪肉,每千克32元,一共花了多少钱?……”这样,让学生感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社会、生活、实践,又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深切体会到数学知识的作用,培养促进了学生的数学意识,形成自觉学习数学、学好数学的内驱动力。

(四)开展课外活动,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

课堂教学并不是教学活动的全部,教师还应该针对一些课本知识开展一些课外活动。例如,在讲到“对称图形”的时候,教师可以布置学生做一些手工劳动:找一些对称的实物,根据这些实物来学习画对称图形,初步感受对称图形的特点;把自己画出来的对称图形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从而进一步了解对称图形的特性。通过这一系列的实际操作不仅能够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更能够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总之,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善于运用各种策略,激发学生求知欲,使学生爱学;要善于创造条件,放手让学生亲身体验学习活动,发挥学生主动性,使学生能学;要注意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学习能力,使学生会学,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杨娟.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初探[J].吉林教育.2010(28)

[2]臧小蕾.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例谈[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1(01)

[3]张启士.如何有效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J].考试周刊.2008(49)

(作者单位:山东省枣庄市渴口中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