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基础教育小学数学正文

巧装“糊涂”,善引思维

  • 投稿小黄
  • 更新时间2015-08-30
  • 阅读量520次
  • 评分4
  • 18
  • 0

广西贺州市八步区贺街镇城厢学校(542825) 陈小芸

[摘 要]教师的智慧有时并不体现在循循善诱上,还在于把握时机巧装“糊涂”,把问题抛给学生,诱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数学思维的提升。

[关键词]巧装糊涂 数学思维 引导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02-086

有次在校级同课异构课堂上,看到有教师在讲授“认识分米和毫米”一课时做了非常有趣的教学设计。他先出示了一篇错用长度单位的日记:“一大早,我从2厘米的床上跳起来,用15厘米的牙刷挤出1米长的牙膏刷牙,吃完早餐上学,走了大概有100分米远的路,终于到了学校。八点钟,我坐在教室里打开了长24米、宽17米的数学课本开始上课。”这篇日记刚出示完毕,立刻引起了学生的哄堂大笑。教师却一脸糊涂,惊讶地问:“我写错了吗?哪里错了?有人帮忙改吗?”学生都纷纷举手,争先恐后想要纠错。接下来教师让学生分组修正,不但说出错误原因,而且还要说说自己的思考过程。整节课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以上课例给了我很大的启示,我发现,教师的智慧有时候并不仅仅体现在循循善诱上,还在于看准时机巧装糊涂,将问题抛给学生,诱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数学思维的提升。

一、巧装糊涂,激活经验

数学教学中,教师经常将知识恨不得揉碎了,一遍遍重复讲解,但学生依然不能掌握要领,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学生缺乏与知识融合的经验。为了克服这个问题,教师可以巧装糊涂设下诱饵,激活学生的知识体验,使其通过比较发现知识之间的差异,避免“指鹿为马”的学习误区。

如在教学五年级“多边形的面积”这一内容时,笔者提供了一个可以拉伸的活动型长方形框架,还有一张平行四边形的纸,让学生动手操作,并判断以下问题:(1)一个平行四边形通过剪切拼接,转化成长方形后,什么没变?什么变了?(2)一个长方形的相框拉伸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什么没变?什么变了?在做剪切和框架拉伸时,将学生分成了两组,一组说面积变大、周长变小,另一组却说周长和面积都没有变化。到底谁才是正确的呢?对此我假装拿不定注意,求助于学生,追问学生有谁能看出其中的变化,学生立刻动手实践,并发现了问题所在:将平行四边形剪切成长方形,面积不变,但周长变小,此时的高小于斜边;将长方形拉成平行四边形,周长不变,但面积变小,此时的底不变,高变小。

通过我的装糊涂以及在课堂中的“不作为”,学生有了外在的学习动力,活动经验一下子被激活,能够通过外部操作、外部观察促进对知识系统的内部消化,逐步建构起各知识系统间的关系网络。

二、巧装糊涂,促进互动

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要富有童真,这样才能建立起沟通的桥梁,让学生的数学学习毫无障碍。如在教学“圆锥的体积计算”这一课时,先让学生分组实验,在空容器中装入水然后倒进圆柱体中,看看到底需要几次装满。结果学生发现,要将圆柱体的容器装满,只需要三次,这说明圆锥体体积正好是圆柱体体积的三分之一。但等学生做完试验之后,我进行试验,整个过程学生都看到分明是需要四次,甚至是五次。这样一来,就和“圆锥体体积是圆柱体体积的三分之一”这一结果完全不相符。到底是哪里出了错误?为什么会这样呢?学生充满了疑惑。经过师生互动交流后才发现,原来是教师故意制造的一个小小的错误,在进行试验的时候选用的材料有所不同:圆柱体和圆锥体容器并不是同底等高的。那也就是说,要想圆锥体体积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必须要满足一个条件,那就是圆锥体是与圆柱体等底等高。

三、巧装糊涂,构建体系

数学学科有其自身的逻辑体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明晰知识脉络,建构知识体系,并鼓励学生将每节课的内容都内化于心,构建一个属于学生自己的数学知识网络,实现数学教学的高效化。

如在教学“分数的意义”时,为了让学生辨析分数的意义,我特意安排了一些能够揭露认知冲突的材料,让学生体验抽象的分数概念:“第一根绳子用去了全长的1/4,第二根绳子用去了1/4米。想一想,这两根绳子剩下的哪个更长?”一部分学生认为剩下来的绳子有可能一样长,但也有学生认为,根本不可能一样长。学生认为,假设这第一根绳子是1米,那么用去了1/4,就剩下了3/4,就是1米的3/4,也就是3/4米;第二根绳子也是1米,么用去了1/4米,剩下的就是3/4米。我故意装作惊讶地追问:“这个想法对啊!为什么还有人认为不一样长呢?”我的这一装糊涂,立刻引起了持另一观点学生的反对,他们立刻进行反证:第一根绳子用去了1/4只是将全长看作单位“1”,并没有具体的数量,而第二根绳子用去了1/4米,则是把1米看作单位“1”。随着讨论的深化,学生理解了这一知识系统:全长的1/4—全长是单位“1”—长度不确定反映两个量之间的关系;用去1/4米—1米是单位“1”—长度确定—不反映两个量之间的关系。

真正的教育,是智慧的训练。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环节,优化教学过程,发展学生的主体特性,使学生的思维获得提升,实现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责编 金 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