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基础教育小学数学正文

让错误也绽放出美丽色彩

  • 投稿葡萄
  • 更新时间2015-08-30
  • 阅读量219次
  • 评分4
  • 86
  • 0

江苏海安县曲塘镇章郭小学(226661) 吕玉发

[摘 要]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学生犯错是难免的,教师要重视错误的价值,宽容错误,巧妙合理地运用错误的资源,培养学生纠错的能力,引导学生在纠正错误中进步,使他们成为敢于表达,敢于担责的人才。

[关键词]错误 宽容 合理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05-088

古人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学生犯错是难免的,但是教师要清醒地意识到学生的犯错是有价值的。学生出现差错时,千万不要急于责备学生,而要重视错误的价值,巧妙合理地运用错误的资源,培养学生纠错的能力,使他们成为敢于表达、敢于担责的人才。

一、宽容错误,让学生远离畏惧

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出现差错,教师不要大声呵斥,而应该宽容对待。课堂就是允许学生出错的地方,教师要宽容对待学生的每一次错误,营造出一个真实的,富有爱心的课堂。我经常在数学课堂上鼓励学生:课堂上必须要有错误,在消灭错误中才能进步,如果你们都全对了,需要数学老师干吗呢?

在教学“认识米和厘米”后,我出示了一道练习题,要求学生填上适合的长度单位。练习纸上有一张床的图画,在图画下方有一行字:2( )。一看到题目,不少学生都跃跃欲试。我让一个平时成绩不太突出的学生发言,他很大声地说道:“床长度为2厘米。”话音刚落,课堂里就响起一阵哄笑声。我没有急忙让他坐下,喊其他人回答,而是笑眯眯地走到他的身边:“你刚才发言的声音很响亮,可以告诉我这个括号里面为什么填厘米吗?可以告诉老师理由是什么吗?”他抬起头,轻声说道:“老师,我刚才用直尺量了一下,的确只有2厘米。”其他学生刚想发言纠正,我朝他们摇了摇手,就在这个时候,这名学生茅塞顿开,用响亮的声音说道:“我懂了。床的长度是2米,我身高1.4米,床比我身体长。如果只有2厘米的话,我肯定睡不了。只能给虫子睡了。”听了这话,我不由得为他竖起了大拇指,笑容出现在他的脸上。在课堂上给学生正面积极的评价,能够让学生不再恐惧。给学生思考和解释的时间,允许他们自主纠正错误,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于他们的呵护,不断培养他们的学习自信心。

二、设置陷阱,让学生学会辨别

人的思维存在一定的思维定式,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思维上的定式设置陷阱,使他们错上一回,尔后引导其自主探索,积极思考,看看为什么会出错,如何在以后的练习过程中避免出现错误,在修正错误,寻求正确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发他们探讨研究问题的动力。

比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我先给出题目:制作一个孔明灯需要4张纸,43张纸可以制作多少个孔明灯?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后得到“43÷4=10(个)……3(张)。答:43张纸可以制作10个孔明灯。”找出问题的答案之后,我再出示一道类似的问题:一艘小船可以乘坐6个人,39个人渡河需要几艘这样的船?学生自主探究,然后进行交流汇报。有学生认为:“39÷6=6(艘)……3(人)。39个人六艘这样的小船就可以了。”也有学生认为:“39÷6=6(艘)……3(人),6+1=7(艘),39个人需要7艘这样的小船。”教师顺势引导学生思考:“这里有两个答案,到底哪个答案是对的呢?”学生经过热烈的讨论后认为需要七艘船,因为剩下的三个人也需要渡河,虽然不足六个人,但是三个人也需要配备一条船。两道题目的比较,让学生懂得何时需要多一个,何时需要减一个。提供类似的素材让学生出现错误,等他们出现错误的时候,再比较二者的异同,然后讨论交流,进行深层次的思考,从错误中走出来。

三、借助差错,让学生创新思维

数学课堂上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和学都应该着眼于创新。在课堂上,正确的也许只是单纯的模仿,错误的也有可能具有创新性。教师要巧妙借助差错,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教学了二年级的乘法后,我出示了一道题目:导游带4名游客去公园玩,每张门票16元,总计需要多少元?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可以进行两步计算。不少学生很快得出算式:4+1=5(人),5×16=80(元)。我在巡视的过程中,忽然发现有个学生列出了“16×4=64”的算式,他轻声说道:“我没有仔细看题目,粗心地把导游门票忘记了,就算了四个游客。”我突然灵光一闪,感觉到其中的创新之处。于是我将这个算式写在黑板上,引导这个学生按照自己的思路说下去。学生在原有16×4的基础上又加上了导游的门票钱,列出了与众不同的算式“16×4+16=80(元)”。可见学生出现错误,教师不要急于否认,要让他在讲述自己的解题思路过程中激活自身的思维和灵感,从而迸发创新的火花。

数学课堂上的错误蕴含着成功的机遇,教师要善于抓住机遇,引导学生在纠正错误中进步,让课堂成为学生不断成长的舞台。

(责编 童 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