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基础教育小学数学正文

新理念下数感的培养策略

  • 投稿Jimm
  • 更新时间2015-09-03
  • 阅读量354次
  • 评分4
  • 14
  • 0

文/吴晓清

【摘要】数感是一种主动地、自觉地理解数和运用数的意识。数学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提出,要使学生“经历运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这对每个小学数学教师来说,如何理解数感,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建立数感,是值得研究和思考的问题。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数感;培养;教学策略

新课标第一次明确地把“数感”作为数学学习的内容提出来,并且把“数感”摆在六个核心概念中的首要位置,充分表明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建立数感,是新课标十分强调和重视的问题。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成为当前广大教师颇受关注的问题。下面我就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对学生进行数感的培养。

一、创设情景,培养数感

数概念的教学,是一个抽象的过程。我们在教学中可以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可感知的问题情景,让他们在讨论的过程中互相启发、互相学习、互相借鉴,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信息,使学生在交流中得到对数的感知,丰富自己对数的认识,体会数学的价值,从而促进数感的形成,才能使学生真正理解数概念。例如在教学《吨与千克》时,我创设了下面的情景:唐僧师徒四人到西天取经,那天那只老龟背他们通过通天河后,唐僧师傅问老龟:“你的体重是多少呢?”老龟微笑着说:“有人说我重1吨600千克,有人说我重1.6吨,还有人说我重是1吨。我也不知道我是多重了。”这时孙悟空笑了,说:“我知道了……”同学们,你知道了吗?从而引导学生进行交流,让他们在讨论的过程中进行观察、对比,体会用多种说法表示同一个数量。说明一堆货物的重量,既可以用整数表示,也可以用小数或者分数表示,这样学生就在分数、小数、整数之间建立了联系,知道能从多方面理解一个数,丰富了对吨与千克的认识,进一步发展了数感。学生对数的认识仅仅是建立数感的第一步,还必须让学生在具体的数量对比中进一步建立数感。

二、摄取生活素材,让学生感知数

小学生的生活经历中处处充满着与数相关的活动,培养学生的数感就是让学生感知周围的世界具有量化的意味。因此,在认数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根据所学数的内容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去寻找数、体察数、感知数,让他们感到数就在身边,而且每天都离不开数。如在教学认识数时,开展了“天天和数交朋友”辨论会,有的学生慷慨陈辞:“早晨要看手表几点起床;打电话要看电话号码;进教室要看几楼几班……我们每天不和数打交道就不行”。再如教学多位数的读法和写法时,让学生说说自己身边的数、生活中用到的数。同学们争先恐后地说出了自己的学号、生日、身高、体重、鞋号;自己家所在的街道号码、住宅的门牌号、汽车和摩托车牌的号码、自己家的电话号码、居住区的邮政编码;自己喜欢的某本故事书有多少页、1页大约有多少字,到菜市场买菜,各种菜的价格;到商场购物要看商品的标价付钱,这些标价、购物的钱款都是有具体意义的数。通过引导学生对具体数量的感知和体验,使学生加深理解了数的的意义,为建立数感奠定了基础。

三、在操作活动中培养学生数感

数学与我们日常活动密切相关,小学生时时刻刻都在和数“亲密”接触。教师应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平台,帮助他们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中把握数的大小顺序等相对关系,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使学生感受无处不在,数就在自己身边,从而培养学生的数感。如,在教学长度单位、重量单位时,我让学生操场上走走、跑跑、测测、量量,让学生感受10米、50米、100米的距离;让学生用手势比划1厘米、1米的长度;同桌之间互相测一测身高、头围、胸围、步足、立定跳远的长度。到学校饭堂去看看、掂掂、称称各种蔬菜的重量,感受1斤、2斤、100克、1千克的实际重量等等。经过开展这些活动,深受学生喜爱,不仅可以获得数感的启蒙,还能培养学生的“亲数学”行为,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解决问题,让数感得以升华

数感是一种心灵的感受,是一种意识活动,它存在于人的头脑之中,是一种高级的智力活动。有良好数感的人,在需要数感发挥的时候,它便会自然出现。小朋友在解决问题时,就是运用了自己原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细致周到的考虑每个方面。在这样的过程中,小朋友们不断完善自己对原有知识的理解与认识,并不断建构对社会生活及知识本身的意义,使学习者与真实的实践有效地联系起来,升华数感。如在学习了平均数后,调查小组成员每人的奶奶各多少岁,爷爷多少岁。然后让学生估计算一下,平均年龄约多少岁?再如:估算上街帮妈妈买菜,大约需要几个素菜,几个荤菜,每种菜价约多少元,共要带多少钱?学习统计后,让学生对家庭各项开支、用水、用电、电视节目收看情况进行统计,并据此提出对自己家庭的建议书等。

总之,数感的形成不是通过一节课,一个单元或一个学期的教学就能完成的,作为一名小学教师,不断的在努力钻研教材,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创造性的运用教材所提供的素材巧设教学环节,把帮助学生建立数感作为数学教育的基本目标,并且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看到不足,扬长避短,在每次教学过后都进行反思,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因人施教,量体裁衣,教学相长。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朱超.如何培养小学数学学习兴趣和数学思维[J].《快乐阅读:下旬刊》.2012年8期

[2]陈彩云.浅谈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J].《数学大世界:教师适用》2011年12期

(作者单位:福建省晋江市安海镇南林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