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基础教育小学数学正文

从“趣”谈起:在真正的经历中获得有效的活动经验

  • 投稿柏舟
  • 更新时间2015-09-03
  • 阅读量1012次
  • 评分4
  • 23
  • 0

文/凌秋琴

【摘 要】小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在数学活动中产生,是数学活动的产物,是他们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和结果。教师要精心设计、组织好每一个数学活动,让学生真正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获得有效的活动经验。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兴趣;主动;经历;经验

一、以趣促动,从“被动经历”到“我要经历”

一节课的导入设计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整节课的效率。导入应以学生已有经验为起点,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活动情境,可游戏激趣,可巧设悬念,可故事启发等等,只要能充分激发探究欲望,调动学习需求,促使他们能积极主动去经历新知的探究过程,课就成功了一半。

【片段一:导入环节】

教师A:旧知引入,唤醒已有经验

师:口算1×9、2×9、3×9…

生:9、18、27…

师:这些算式有什么特点?

生:都是乘9的。

师:积呢?有特点吗?

生:积的个位、十位的和都等于9;积每次都多了9……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趣的乘法计算。

教师B:比赛激趣,调动学习动机。

师:上课之前,咱们来个比赛,怎样?(课件显示:11×25 36×11 48×11)

生:老师,这个有规律的。我会!

师:275、396、528。

生:啊?算完了啊?

师:难一点的,行吗?(课件出示:26×24 52×58)

生:这个要列竖式了。

师:(还没等学生算完一个)我算完了,624、3016。你们出题吧,随便哪个两个数乘两位数,我都行。

生:38×25、74×59(板书)。

师:950、4366。

生:(学生鼓掌)老师,好快啊,肯定有规律的。我也想学!

师:好,满足你们!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有趣的乘法计算”。

对于“探究规律”,学生是不陌生的,可以说已经具备一定的“找”的经验。从一年级开始学习计算,老师们都已重视让学生发现算式中的规律,掌握一些方法,渗透一些数学思想。因此, 教师A能通过旧知的回顾,9的乘法计算中的规律,来唤醒学生已有的经验。但这样的导入只是一块“敲门砖”,开门见山,速度快,还没等学生进入状态,课却已经开始新知探究环节了。学生探究的兴趣没有被激发,一切的学习活动都在“被经历”中进行,效果是可想而知的。而教师B的导入从一个“师生计算比赛”开始,抓住一个“趣”字,抓住学生争强好胜的年龄特征,在较短的时间里就吸引了全班学生的注意力。

二、以动诱思,从“单一粗疏”到“多样细腻”

【片段二:探索规律】

师:24×11=264,53×11=583,16×11=176(投影展示学生的竖式计算过程)

师:仔细观察这些算式,有什么共同的特点?【板贴:观察】

生:它们都是两位数乘11。

师:那一个两位数与11相乘的积又有什么共同特点呢?

(小组合作交流)

师:先要做什么?【板贴:比较】

……

师:哪一小组来汇报一下你们的发现?【板贴:发现】

生1:我们小组发现了,积百位和个位上的数就是原来的两位数,积十位上的数是原来两位数个位和十位上数的和。(学生举例说明)

生2:我们小组发现,只要把两位数的十位和个位分开,再把它们相加的和写在中间就可以了。

……

师:是所有的两位数乘11,积都有这样的规律吗?是纯属巧合吧?这只是一种猜想。

【板贴:猜想】

生:老师,不是的,真有规律。我们再随便出几题试试……

师:好,自己出几题考考你的同桌,再用竖式验证一下。

【板贴:验证】

……

师:用你们发现的规律,现在能很快进行口算了吗?来吧

(课件出示:25×1111×4359×11)

生:275、473、……

师:59×11有问题吗?

生:5+9=14,满十了。

师:十位满十了,那该怎么办?

生:向百位进一。

师:你们真了不起啊!

三、以思激说,从“感性经验”到“理性经验”

《有趣的乘法计算》中要探究的第二种特殊情况是“同头尾合十”。这类乘法算式的特点及积的规律不像两位数乘11的情况那么明显,学生探索的道路会比较艰辛,而且即便能感悟出一些隐藏的规律,却也难于把它表达出来。但教师不能包办代替,把成人总结好的规律交给学生,我们只能慢慢引导,“积的末两位是怎样算出来的?末两位前面的数呢?”,逐步帮助他们总结出规律:积的末两位上的数,刚好是两个两位数个位数的乘积;末两位前的数,是两位数十位上的数与比它大1的数的乘积。只有这样,学生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中所获得的丰富直观的感性经验,经过自己的提炼归纳,才能提升为数学抽象的理性经验。

四、以说导省,从“积累经验”到“内化经验”

在探索乘法计算规律的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探索和发现规律的整个过程,交流在经历过程后的收获和感想。这个“引导”不是简单的一句“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这样宽泛的、没有目的性的总结,而也应该进行精心设计,指导学生系统的、有条理的反思自己所获得的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

综上所述,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在“趣”字上下功夫,只要激发了学习兴趣,学生有了学习的动力,一切学习活动将会变得主动、有效。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太仓市新区第三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