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小茜
四川省安县七一实验小学 622654
【摘要】学生对数学的钟情往往是从兴趣开始的。兴趣是人认识、欣赏与探索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不是先天固有的,而是后天获得的。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小学数学 学习兴趣 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的灵感。"学生对数学的钟情往往是从兴趣开始的。兴趣是人认识、欣赏与探索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不是先天固有的,而是后天获得的。一年级小学生,刚进校门,一切都还刚刚开始,作为教师,从第一节数学课起,就应该把学生数学兴趣的培养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中,努力将一年级数学课堂打造成充满学习兴趣的快乐课堂。下面结合《连加连减》的教学谈一谈个人的体会。
1.在旧知复习中唤起兴趣
一年级学生年龄特别小,学过的知识需要复习温故,不然就很容易忘却,因此,上新课之前的复习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俗话说得好:"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这个环节里,教师不能仅仅为复习而组织复习,唤起学习的兴趣也是一个重要目标。让学生在复习好旧知的同时,激活学生追求新知的心理,使学生能够跃跃欲试地进入新课的学习。在《连加连减》的教学中,旧知的复习我是这样安排的: 比一比,看哪组所有小朋友最先全部做完?
第一组 4+1 5+2 5-2 8-2 10-4 3+4
第二组 5+3 7+1 3-1 6-2 6-6 7+3
第三组 4+2 3+5 8-3 4+3 7-2 6-3
第四组 1+7 2+7 8-4 3+6 6-4 7-3
一年级学生天真活泼,都有好胜、好强的性格特点。当他们看到这样一些具有竞争性的题目时,就会劲头十足,你拼我赶。其学习兴趣,在这激烈的竞争中也同时被唤起。
2.在情境创设中诱发兴趣
兴趣是一种具有积极作用的情感,而人的情感又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一年级小学生数学知识少,生活经验几乎为零,新知的学习需要建立在一定的情境基础之上。让学生在一个生动、活泼的情境中去学习新的数学知识,学生不仅会感到快乐和轻松,而且会诱发出学习的兴趣。在《连加连减》的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把课本中的《小鸡图》创设成一幅配上轻音乐和童声诵读的动画。在"连加"教学之前,放映动画:"蓝蓝的天空上,飘着几朵白云。小红来到奶奶家,看见奶奶在喂鸡。小红真是一个懂事的孩子,她赶紧跑上去帮奶奶喂鸡。青青的草地上有5只小鸡在吃米,在小红’咯咯咯……’的吆喝下,先跑来了2只小鸡,不一会儿,又跑来了1只……。"在"连减"的教学之前,放映动画:"8只小鸡高兴的吃着吃着,过了一会,2只小鸡吃饱了,它们就到竹林里去玩耍,又过了一会儿,又有2只小鸡吃饱了,它们也到竹林里去玩耍……"。每次动画放完了,同学们都沉浸在生动活泼的动画情境之中。在"连加"动画情境观赏中,学生感知了"原来有5只小鸡在吃米,先来了2只,又来了1只"的过程。在"连减"动画情境的欣赏中,学生感知了"原来有8只小鸡在吃米,先跑走了2只,又跑走了2只"的过程。同时,学生在美妙的音乐、活泼的动画和甜美的诵读中也感受到数学的学习是一件很快乐的事,学生的学习兴趣也随之诱出。
3.在新知探究中引发兴趣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兴趣。"新知探究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一年级小学生虽然年龄小,探究能力低,但是他们好奇心和探究的欲望十分强烈。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一特点,认真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活动。在探究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学到知识,积累经验,而且随着探究的步步深入,学生的学习的兴趣也被引发出来。
在"连加"的教学中,算式探究过程为:
(1)说图意。师:在图上你看到了什么?请同学们自由说一说。 师:如果把这幅图连起来看,应该怎样叙述它的意思呢?。
(2) 根据图意提问题。师:根据你看到的,你可以提什么数学问题?大家先在小组里说一说。
(3)谁会说?请举手。
生甲:原来的小鸡和先来的小鸡一共有多少只?
生乙:先来的和最后来的小鸡一共有多少只?
生丁:一共有多少只?
(4)小组合作列式。师:要求一共有几只,有的小朋友们会列式,有的小朋友还不会,大家分小组合作,会的同学要帮帮不会的同学。在探讨时,一定要弄清用什么方法做?为什么用这种方法?大家都要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在连加的教学中,算理探究过程为 :
(1)师:5+2+1的结果是怎样计算出来的?
(2)小组讨论,学生互说计算顺序和方法。
(3)指名回答,互相补充,互相启迪。
在"连减"的教学中,算式和算理探究过程为:
(1)课件演示,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动画
(2)同桌交流,指名说出图意
(3)同桌交流,指名提出数学问题
(4)自主探索,列出算式:8-2-2=
(5)小组探究: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6)同桌互相说一说,说对了夸一夸,说得不够好,同桌帮帮他。
在每一个探究环节里,学生都能自由观察图形,自主提出数学问题,相互合作探讨列式的理由,相互合作探讨计算的顺序和算理,可以说,学生的才能能够得到尽情的发挥和展现。在这样的合作探究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很快理解连加、连减的计算顺序,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还能够提高理解图意、题意、列式、计算的能力,同时,还能够感受合作探究的乐趣,从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4.在质疑问难中激发兴趣
古人说:学起于思,思起于源。又说: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可见。"疑"是打开思维大门,激发学习兴趣的"金钥匙"。大家深知,教学中平铺直叙的讲解,一般不会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的。如果教师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设置悬念,引起学生认知上的矛盾与冲突,便能激起学生要求解疑的心理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探究出来以后,我设置了以下问题:(1)在"5+2+1=?"的算式中为什么可以先算后两个数(2+1=?)(2)而在"8-2-2=?"的计算中,为什么不可以先算后两个数(2-2=?)?
问题提出后,小朋友们议论纷纷,说个不停。有的小朋友说:"2+1就是把先来的两只小鸡和最后来的两只小鸡先加起来,再加原来的5只小鸡,这应该是对的。"有的小朋友说:"2-2=0,那8-0不就等于8啦,这肯定是不对的。可这是为什么呀?"
看到学生产生了极大的困惑时,老师反而暗地高兴起来,学生的"愤悱"之时,就是教学的最佳时机。于是结合动画情境开始了问题的教学,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随着问题的解决而被激发了。
5.在解决问题中发展兴趣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将应用于生活。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各种各样的实际问题,既能体现学习数学的意义,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能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连加连减》的教学中,安排了下面两道解决问题的题目:
1、(课件出示动画燕子图)电线杆上原来有3只小燕子,先飞来了4只,又飞来了2只,电线杆上有多少只小燕子?
2、(课件出示动画汽车图)停车场上原来有8辆小汽车,先开走了4辆,又开走了2辆,还剩下多少辆?
这是常见的两个实际问题。在解决这两个问题中,学生既巩固了所学的连加连减的相关知识,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实际作用,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从而进一步发展了学习兴趣。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只要从一年级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利用数学知识的内在魅力和各种有效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在各个环节中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就能让一年级数学课堂充满学习兴趣。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小学数额学教学论》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主编 周玉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