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基础教育小学数学正文

大胆放手,把课堂交给学生

  • 投稿抓老
  • 更新时间2015-08-30
  • 阅读量524次
  • 评分4
  • 17
  • 0

江苏启东市桂林小学(226200) 尹春平

[摘 要]新课程理念提倡“以学生为主”,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大胆放手,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把提问的权力交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分析、探究,自己释疑、体悟,获得真正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 大胆放手 探究 释疑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05-030

数学课堂上,教师大胆地放手让学生自己分析、探究一些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只在关键处作适当的引导和点拨,使学生自己发现、纠正其中的错误,能真正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案例:

题目:甲乙两车同时从AB两地相向而行,甲车每小时行9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60千米,3小时后两车相遇,求AB两地间相距多少千米?

生1:90×3+60×3=270+180=450(千米)。

生2:(90+60)×3=150×3=450(千米)。

师:对这两种方法,同学们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生3:“90×3”表示什么意思?

生1:90是甲车每小时行的路程,乘以3就是求3小时甲车共行了多少路程。

生4:那“60×3”表示什么意思?

生1:“60×3”是指乙车3小时行的路程。

生5:“270+180”是什么意思?

生1:“270+180”是指甲车和乙车3小时一共行了多少千米。

师:我想问一个问题。“90×3”表示的是甲车3小时行的路程,“60×3”表示的是乙车3小时行的路程,把它们加在一起就是求得甲乙两车3小时一共行了多少路程,可题目是让我们求AB两地间相距多少千米啊?

生1:因为甲乙两车同时从AB两地相向而行,在同一个地方相遇了,所以甲乙两车行的路程合并在一起刚好是AB两地间的距离。

师:现在,大家同意这位同学的算法了吗?

生(异口同声):同意!

师:大家再看看第二种方法,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生6:“90+60”是什么意思呢?

生2:“90+60”是表示甲乙两车1小时一共行了多少千米的路程,因为它们是同时出发的。

生7:那为什么还要乘以3呢?

生2:因为它们同时出发,一共行了3小时。

生8:那90既不是甲车行的路程,60也不是乙车行的路程,它们怎么能够加起来呢?还有“(90+60)×3”,为什么求的也是AB两地间的路程呢?(生2面对同学的连续发问,一时说不上来)

师(面带微笑):请求援助吗?(生2点头)对这个算式大家可能有点陌生,没关系,我来帮点小忙。请看(用课件动态演示甲乙两车同时从AB两地相向而行1小时),甲乙两车1小时一共行了多少千米的路程?

生9:150千米。

师(继续用课件演示甲乙两车同时相向再行1小时):那2小时呢?

生10:300千米。

师:能换一个词回答吗?如1小时行了1个150千米,那2小时行了几个150千米呢?

生11:2个150千米。

师(继续用课件演示甲乙两车同时相向再行1小时):那3小时呢?

生12:3小时行3个150千米。

师:这时它们怎么了?

生13:相遇了。

师:那刚才的两个问题不就解决了吗?这里的“90千米”“60千米”,过去我们叫它什么呢?

生14:速度。

师:这两个速度加起来就是什么呢?

生15:我知道,是速度和。

师:“90+60=150(千米)”算出的就是甲乙两车的速度和,那它们走完这段路程,一共走了几个速度和呢?

生16:3个。

师:所以,3个150千米就是AB两地间的路程,大家同意吗?

生(齐):同意。

……

反思:

上述教学中,教师充分相信学生,并大胆放手,把课堂完全交给学生,把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释疑、自己去体悟。如教师出示题目后让学生自己独立地去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接着让学生当“小老师”,即所谓的“兵教兵”,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在“小老师”引导同学理解了“90×3+60×3”的意思后,教师向“小老师”提问:“‘90×3’表示的是甲车3小时行的路程,‘60×3’表示的是乙车3小时行的路程,把它们加在一起就是求得甲乙两车3小时一共行了多少千米的路程,可题目是让我们求AB两地间相距多少千米啊?”教师这一有效的提问恰到好处,强化了学生对相遇问题的理解。当大部分学生对第二种方法处于“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时候,教师通过多媒体动态演示,让学生真正懂得“甲乙两车1小时一共行了1个150千米”“2小时一共行了2个150千米”“3小时一共行了3个150千米”,使学生真正理解了“速度和×相遇时间=总路程”这一基本的算理。上述教学,充分体现了课堂“以学生为主”的新理念,让学生学会和理解了相遇问题的基本数学思想方法,使数学课堂精彩纷呈,充满活力。

(责编 杜 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