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基础教育小学数学正文

小学数学设问要换位思考

  • 投稿Phi
  • 更新时间2015-09-03
  • 阅读量478次
  • 评分4
  • 80
  • 0

◇湖北省公安县孱陵小学 张 英

摘要:文章从小学数学课堂设问的表现与反思,剖析了有效提问的方式方法,提出了小学数学设问要“换位思考”的理念。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设问;换位思考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4)21-0122-02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思考是数学的核心,数学教学中问题设置的成功与否,是教学成败的关键。数学课堂教学要以问题为主线,把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自主探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贯穿始终,这样的课堂才是灵动的课堂。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如何设计一个“好”问题呢?

一、小学数学课堂无效设问的表现

课堂提问是一种常见的教学策略,也是一门艺术。一些数学教师将提问看作是教学的一种可有可无的程序,更谈不上精心设计提问,因而在实践中很容易陷入一些心理误区。从教学实践来看,小学数学课堂中的设问从内容上来看,有些问题过于简单、思考价值低,有些问题过于直露、缺乏启发性,有些问题内容空泛、针对性差,有些问题枯燥乏味、不符合学生实际,有些问题与教学目标相距较远,偏离了主题;从课堂提问方式上来看,或提问时缺乏循序性,或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太少,或不能灵活应变;课堂提问从对象选择上看,或带有随意性,或带有惩罚性;课堂提问从结果评价上来看,或对学生的回答分析评价不足,或对学生鼓励不够。

二、有效提问要多换位思考

面对“无效提问”的种种误区,教师该如何有效规避,多设计有效、高效的问题呢?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针对小学生的特点和小学数学教学的实际,提出了“换位思考”的观点,供大家参考。

1.尊重学生的知识基础,关注问题的可接受性。教师要分析新的数学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之间的联系,处理好共性与个性之间的关系,准确把握学生认知冲突的临界点,所设计的问题要引起学生思维的冲突,产生不平衡,提出智力挑战,同时所提出的问题要符合学生的知识基础,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积极思考基本都能解答;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探索思维空间,让学生深入探究,引导学生思维向纵深发展,促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并思考,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例如,教学“厘米的认识”一课时,如果直接让学生画5厘米的线段,肯定有困难,可设计这样的问题: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一条线段,你觉得这条线段有多长?(1米长)。你能用手比划一下1米的长度吗?那你觉得1厘米有多长呢?用手比划一下。你能在你的练习纸上画出1厘米长的线段吗?现在你能参考这1厘米的长度,用尺子中没有刻度的那一边,在1厘米的下面画一条5厘米长的线段吗?

2.尊重学生的生活经验,考虑问题的生活性。教师在创设情境时,先要对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学习材料进行分析、比较,把握两者之间的联系,再来寻找一个合适的、有价值的、生活性的问题情镜。例如,教学四年级“平行线的画法”时,可引入推窗的生活例子,可设计这样的几个问题:你准备怎样画平行线?(描或移,但容易移歪。)画出来的就一定是原直线的平行线吗?(质疑,怎样移,学生感到困惑无助。)是什么保证窗门边平移前后所在的直线一定互相平行?(原型启发,观看窗门移动,是轨道在作保证。)能不能在画平行线时也安装一个轨道,让它有个依靠?怎么安装?安装时注意什么?(生活原型的移植。)定位,画平行线要经历那些步骤?(对、靠、移、画。)这样由为什么要靠到用什么靠,再到怎样靠?把窗户生活原型抽象成数学模型,突破了画平行线这一难点。又如,在教学“角的度量”一课时,量角器中有两圈数字,且顺序相反,读哪圈学生往往分不清楚,学生之所以找不对数的方向,原因是他们将角的两边孤立度量,把角看作是静止的图形而非动态的过程,以为和量线段,看钟表一样。如果在引导过程中,老师时刻以学生的思考角度来慢慢操作,采取变静态为动态的教学策略:

活动一:伸展运动,带领学生把两臂伸开,当作角的两边,把身体当作角的顶点。他们从两臂重合开始,一臂不动,另一臂慢慢展开,并一起读,0度,1度,2度,…到90度时停下来感受一下,然后继续100度,110度,…360度,然后教师引导说:“我们可以想象所有的角都是从0度慢慢张开的……”这个活动学生很感兴趣,通过肢体语言感受到角从0度张开的过程。虽然所指度数并不精确,但为后面在量角器上想象角的动态化奠定了最直观的基础。

活动二:笔尖指路,这一活动则是测量完全静止的角了,也是本课最终要达到的目标。笔者利用多媒体投影呈现了一个完整得角,并提出问题:“这个固定的角,你能想象它是怎样展开的吗?”学生有两种意见:一种是把右面的边视为0度,慢慢展开,另一种是把左边视为0度而慢慢展开。学生们认为都是可以的。于是按不同的展开方向,结合多媒体演示,我们共同确定了0度所在的圈,并从0度开始,用笔尖顺着数据增加的方向慢慢移动,边移动边读出整十、整五的数,直到接近角的另一边,将度数准确读出。

从两个层次演示角的递进,因充分考虑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学生学起来轻松、快乐,课堂自然就灵动起来了。

3.尊重学生的心理特点,重视问题的新颖性。心理学研究表明,低年级的学生具有好奇、好动、好强的特点,而且无意识注意占主体地位;中高年级的学生开始对新兴的事物和“有用”的数学感兴趣,富有挑战性,学习逐步成为一种有意识的行为。为此,我们在围绕某个知识点创设情境时,不仅要注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学习心理的发展规律,还要准确把握学生心里的真实起点,了解学生对这学习材料的兴趣程度如何?他们的心理的实际需求是什么?在此基础上创设新颖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角的初步认识”可以这样构课:

师:有位小朋友想给角画个像,那该怎么画呢?(有的小朋友在思考,有的在和别的小朋友讨论)

师:谁能说说自已的想法?

生1 :我认为,画角应该这么画。(手比画,只画了两条边)

生2 :我不同意他的意见,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应该画了两条边后,再画顶点。

生3 :我觉得先画顶点,再画两条边。

师:你们同意谁的意见?说说自己的理由。

生4 :我认为第三个小朋友说得对。因为如果不先画顶点,就不好画边,就不知道要画在哪里了。

生5 :我也认为第三个小朋友说得对。因为角是由顶点引出的两条直线所组成的图形,所以要先画顶点。

师:有不同意见的吗?

生:没有。

师:那大家拿出笔画一个角试试。

第一个问题:“该怎么画呢?”立即就引起了学生的思考和讨论,让学生在自己已有的认知结构中思索。第二个问题:“谁能说说自已的想法?”这个问题一提出来就引起学生的踊跃发言,将各自的思考结果表达出来。学生在三种不同的画法上展开讨论,并在讨论的过程中获得知识,落实了知识点的教学。

设计问题的换位思考,还要根据数学知识的性质和特点,结合不同课型在适当的环节设计问题,在学生学习以及思维活动的疑难处、受阻处、创新处设计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只有经常性地换位思考,数学教师所设计的问题才“大气”;只有接“地气”的设问才能避免那种答案显而易见,一问一答的问题,才能留给学生足够的探索空间,小学生思考问题才有“底气”。有效提问是一个很微妙的教学技艺。数学老师设计问题多换位思考,才能走出无效提问的误区。有效提问只是一种抛砖引玉的手段,我们要以教师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提出问题,用“以问引问”的方法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引发学生深入的思考,让学生用富有数学思考的方法把问题转化加以解决,又会产生新的问题。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教学就是“教师设问—课堂提问—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提高问题意识”的过程。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陈腾水.浅谈数学课堂提问的功能与技巧[J].福建教育,2003,(4).

[2]陈贤丽.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技巧[J].教学与管理:小学版,2009,(5).

(编辑:杨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