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盐城市第一小学教育集团(224000) 吴 洲
[摘 要]《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通过教学案例的探究,引导学生探讨策略形成的规律,从而丰富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使学生能灵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关键词]解决问题 策略 培养 规律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05-027
《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把“问题解决”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提出来,并要求教师鼓励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实现策略的多样化,让学生能够自主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学会与别人交流自己的策略。那么,教师在教学中,如何才能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呢?笔者经过实践,认为要先引导学生理解策略的形成规律,再按规律展开教学,才能有效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下面,以“找规律”一课的例题(如右图)教学为例,探寻如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略策。
一、提供素材,让学生谋划策略
面对需要解决的问题,学生也许一时想不出什么解决策略,这时教师不能直接告诉学生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而是要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素材,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数学水平有目的地选择素材,以谋划各种解决问题的策略。
如课始创设情境之后,教师为学生提供三种研究材料:第一种是“戴一戴”,给学生两顶帽子和三个木偶娃娃,让学生自己谋划策略,看看有几种戴法。第二种是“连一连”,给学生一张操作纸,在纸上画好两顶帽子和三个木偶娃娃,让学生用线连一连,看看有几种方法。第三种是“想一想”,也是给学生一张操作纸,操作纸上的内容如下:“我是这样想的:一顶帽子戴在三个木偶娃娃头上,可以有( )种戴法,那两顶帽子戴在三个木偶娃娃头上就可以有( )种戴法;还可以这样想,一个木偶娃娃可以分别戴两顶帽子,那三个木偶娃娃分别戴这两顶帽子就可以有( )种戴法。”学生通过对不同素材的分析与操作,既积累了解决问题的经验,又为后面形成多样化的解决问题策略奠定了基础。
二、互动交流,让学生丰富策略
学生渴望得到来自他人的赞扬,所以课堂教学中,当学生形成自己解决问题的策略后,教师可让学生相互交流,展示自己的策略。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而且丰富了他们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片断如下:
师:两顶帽子配三个木偶娃娃,可以有多少种配法?
生1(解决“戴一戴”的问题):我先用一顶帽子分别戴在三个木偶娃娃头上,一共有三种配法,而第二顶帽子戴在这三个木偶娃娃头上也有三种配法,所以一共有六种配法。
生2(解决“连一连”的问题):我是用连线的方法解决问题的,先把一顶帽子与三个木偶娃娃连上,再把另一顶帽子与这三个木偶娃娃连上,一共有六种连法。
生3(解决“想一想”的问题):一顶帽子戴在三个木偶娃娃头上有三种戴法,那两顶帽子就有2×3=6(种)戴法。
……
在学生交流过程中,教师适时指导,让学生能够完整地说出自己的策略,并使其他学生也能领悟其中的策略,进而与自己的策略比较,厘清各种策略的优点。这样教学,使学生能从中抽象出“找规律”这一数学问题的解决模型,丰富并优化他们解决问题的策略。
三、自主练习,让学生内化策略
只有让学生运用策略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感受到策略在生活中的应用,才能让学生完全掌握、内化这些策略,进而能灵活运用这些策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所以,在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策略之后,教师要设计一些行之有效的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策略解决与例题相类似的数学问题,以巩固所学的策略,加深对策略的理解。练习如下:
第一层次,简单运用策略解决问题。
从A地到B地有三条路可走,从B地到C地有三条路可走,那从A地到C地有几条路可走?可以画图思考。
第二层次:灵活运用策略解决问题。
从A地到B地有三条路可走,从B地到C地有三条路可走,从C地到D地有三条路可走。那么,从A地到C地有几条路可走?从B地到D地有几条路可走?
第三层次:自主选择问题,自己思考策略。
从A地到B地有三条路可走,从B地到C地有三条路可走,从C地到D地有三条路可走,从A地直接到C地有三条路可走,从B地到D地也有三条路可走,那从A地到C地有几条路可走?从B地到D地有几条路可走?从A地到D地有几条路可走?
第一层次的练习,旨引导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第二层次的练习,让学生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第三层次的练习,学生只有在厘清复杂的问题之后,才能思考解决问题的策略。这三个层次的练习步步深入,使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当然,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形成不是短时间内就可以实现的,所以教师要对学生如何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加以指导,引导学生修正、完善自己的策略,才能使他们真正掌握并丰富自己解决问题的策略。
(责编 杜 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