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基础教育小学数学正文

实施课堂分层评价,提高数学学习能力

  • 投稿馬总
  • 更新时间2015-08-30
  • 阅读量600次
  • 评分4
  • 94
  • 0

广西南宁市上林县民族实验学校(530500) 韦金梅

[摘 要]评价关乎学生个体的发展,新课程标准倡导通过多角度来评价、观察和接纳学生,寻找和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发现并发展学生的潜能,让学生体验自己的进步。要达到评价的目的,则应进行分层次评价。

[关键词]分层评价 有效 提高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08-081

根据国家义务教育的性质和任务,小学数学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落实素质教育”,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在教学实践中,我就如何在教学中体现有效的分层评价做了有益的尝试。

一、在学习知识中有效分层评价

有研究资料表明:一般学生只需发挥其自身能力的20%~30%,即能保证完成正常的学习任务;如果学生受到充分的激励,其能力可发挥至80%~90%。可见激励对学生来说是多么重要!教学中发现,尝试成功者会产生自我激励,然而未必人人都获成功。对于未成功者,教师决不能简单地给予批评责备。我们应该尽量发现其错误中正确的成份,予以肯定,并启发学生自己发现、纠正错误。尤其在分层教学环节中,教师必须明确哪层学生应达到哪个度,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评价,及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不同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基于上述认识,我们在教学中按学生的学习能力分成A﹑B﹑C三层。A层指基础层学生;B层指稳定型学生;C层指提高层学生。

例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中,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是旧知识,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是要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使学生准确地把握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之间形状转换、面积大小的关系,进而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我在分层教学中多处实施分层评价。在验证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中,由C层学生带领B、C层学生一起看多媒体课件演示展开自学,并完成基本练习环节。学习前对各层次学生提出要求,A层:根据资源信息,阅读表述;B层:选择资源,学习表述;C层:自选资源,探究表述。这样可以满足各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C层同学在得到结论验证的同时又得到了数学语言表述和归纳的锻炼;学困生可以在其他同学的帮助下,在网络资源的辅助下,学会倾听,学会观察,从而获得知识。教师依据提出的要求进行评价,对于各层学生的回答做出肯定判断,这才是对学生的公平诊断。这样,教师既掌握了学生对该部分知识点的掌握度,又及时促进了各层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所有学生随时都处于最佳的学习状态。

又如“小数乘法”一课,学习重难点是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操作、小组讨论等形式,自主探究出小数乘法竖式计算方法,并在实践比较中选择最优的方法进行正确计算。在探究计算方法时,先出示一组算式:25×0.3=( )、2.5×0.3=( )、0.25×0.3=( ),学生口答之后,让学生列竖式计算:0.25×0.3。A层有位学生列出了小数点对齐的竖式,班上有部分同学“哄”地发出嘲笑声。这时我问:“看来大家挺有意见,是吗?谁能说说对或者错的理由吗?”学生纷纷举手,在一次次辩论中得到结果:小数的尾数要对齐。同时得到计算方法:计算小数乘法时,可以先将小数的尾数对齐。教师及时肯定小结:“是呀!计算小数乘法时,先将小数的尾数对齐,然后按照整数乘法的方法计算,最后数一数因数当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同学们在判断他人正确与否时,先要想一想他是怎么想的,不仅要发现他人解题中的错误,而且要发现其中正确的成分,你们说是吗?”这样处理,不仅发挥了B、C层学生的知识迁移运用能力和运用已有知识进行辨析的能力,也给了A层学生学习的自信,不再畏惧在课堂上答错题,保护了这一层学生渴望知识的欲望,让每一位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与成功。

二、在实践练习中有效分层评价

根据不同学生的需要,在实践运用中充分进行分层练习,在完全达到预设目标中的基本练习和综合练习这两个环节的同时,提出高一层次的要求——拓展练习,既满足优等生需要,也拓展了其他层面学生的知识面。根据对不同学生的不同教学目标,在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进行分层练习环节,因此为了检测学生的学习效率,一定要分层评价,通过分层评价环节,对不同层面的学生进行学习检测。对于A层次的学生的点滴进步采用激励评价,鼓励他们努力向高一层次发展,对B、C层次的学生所取得的进步应采用竞争评价,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努力奋进。

例如“循环小数”,该课是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会了小数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我在练习中进行了分层,从简单到变式,再到拓展。通过情境演示学生知道了无限小数、有限小数、循环小数及循环节的概念,充分满足每一位学生的学习需要。在评价中,我明确基本练习题是人人掌握的,所以请A层学生回答,满足该层学生的学习需求,并对答对的学生表示肯定;综合练习和拓展练习是针对B、C层学生的,是就上两题的变式题,评价时目标明确,当然A层学生也可能答对,教师更要及时表扬,给予鼓励;第5题是拓展题,由C层学生回答,教师起点拨引导作用,评价时尽量让学生表述,充分发挥学生的数学表述能力。而这些练习都考虑了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各层次学生只要跳一跳都能再上一级。结果是第一、二题学生的回答正确率是100%;第三、四题由于学生需要判断哪些是有限小数、哪些是无限小数,所以满足了思维较强的学生需要,回答正确率是75%。可以看出每一位学生在实践操练中都体验到了成功的乐趣。

三、在延伸拓展中有效分层评价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评价无处不在。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固然有巨大影响力,但是作为同龄人,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也可以让学生相互交流、相互促进、相互竞争、取长补短。同学之间的评价朴实、真诚、发自内心,学生也乐于接受。通过学生的评价,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促进了学生间的交流,使学生之间产生了一种合作、竞争的意识,促进学生不断进步。

我在参加县教育局举办的小学数学能力提升项目实验学校交流活动中,对某教师执教的“小数加减法的计算”一课印象很深。根据《数学分层测试卡》的提示,在拓展中,教师创设超市选购的游戏情境,让学生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拓展应用已有经验,在亲身体验中轻松地掌握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教师出示商品,问:如果你们小组有10元钱,你们想买什么?买完后还剩下多少钱?以小组为单位解决问题。游戏开始了,学生纷纷用自己学会的方法和已有的生活经验解决这个问题,小组间的活动十分激烈。有的说买1只面包、1根火腿肠、1只橘子,还剩1.7元;有的说买3支糖还剩2元;还有的说买1根火腿肠、1只橘子和1瓶橙汁,正好用完;等等。在评价中,教师明确这部分知识不一定有层次区别,因为它更突现对实际生活知识的渗透。讲评前教师深入小组中,了解学生的动向,以便评价时更符合学生的实际。由于是小组合作任务,教师必须点评每位组员的表现,以此激发和谐向上的学习氛围,让学生通过积极参与解决数学问题的活动,初步认识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作用于实践,更在游戏实践中掌握小数的加减法,展现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并让学生在实践购物中应用所学知识,将选购、计算、合理、正确的理财概念合而为一,使人人都有收获,人人得以认同。

在多年的教学中,我深切地感受到学生的创造力和潜能是巨大的,关键在于教师如何去引导和挖掘,这需要教师在课程标准全新理念的指导下,改变以往单一的教学方式和单一的评价机制。评价,不仅在于评价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是否正确,更在于评出自信,产生激励效应,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不断探索、不断创新,有效利用分层评价,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体验成功!

(责编 罗 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