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基础教育小学数学正文

打破思维盲点,建构思维品质

  • 投稿灯泡
  • 更新时间2015-08-30
  • 阅读量826次
  • 评分4
  • 33
  • 0

江苏南京市锁金新村第一小学(210002) 王启迪

[摘 要]学生存在思维盲点在所难免,教师要将它当作有利的教学资源,正视它,找准突破瓶颈并突破它,循序渐进,带领学生重新建构思维品质。

[关键词]思维盲点 思维品质 小学数学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11-089

思维盲点是小学数学教学中一个无可回避的问题,如求长方形周长,学生一定要先找到长和宽然后套用公式才行;把一张纸对折三次,学生一定认为是将这张纸平分成了6份……常见的思维盲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数学教材的内容本身。对于小学生来说,每一个细节都可能成为探索新知的障碍;二是师生的思维定式。由于教师的忽略和学生的习惯性思维模式,导致课堂教学的高耗低效。笔者认为,教师要擦亮慧眼,立足思维,打破盲点,带领学生重新建构思维品质,走出一条突围之路。

一、善加沟通,找准突破瓶颈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加沟通,一方面与学生沟通,把握学生的学情,理清学生的思维方式,知道学生的思维停留在什么水平;另一方面还要沟通教材,明确编写意图,把准教学思路,这样才能为所学知识寻找合理的落脚点。

如在“轴对称图形”这一教学内容中,教师向学生揭示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对折后能够完全重合,然后让学生判断“奥运会的五环旗和中国国旗是轴对称图形吗?”针对这个问题,学生的争议不断。有的认为,如果只是关注图形的轮廓,那么奥运五环旗应当是一个轴对称图形,但照此推理,中国国旗是长方形,也应当是个轴对称图形,再据此推理,所有的长方形国旗都可以称之为轴对称图形。如何突破这一思维盲点呢?教材的设计意图很明显,不管是何种问题何种思维,重点都是要培养学生积极合理地展开科学探究,也就是说,如果要让颜色、图案和图形的背景都符合轴对称图形的标准,那么这样的轴对称图形在生活中相对较少;但如果只考虑外观图形,那么判断国旗是否为轴对称图形这个问题的答案太过广泛,就失去了思维含量,没有存在的意义。通过对教材的研究教师能够明确一点:既要关注概念,又要关注图形的现实因素,这是培养学生思维严谨性和辩证性的关键,从而弥补教材呈现的不足。

在以上教学环节中,通过和学生的沟通,能够及时有效地摸清情况,找到思维瓶颈;通过和教材的沟通,则能够高屋建瓴,带领学生破解思维盲点。

二、巧做诱导,发展思维品质

小学生的思维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原有认知水平,并在此基础上巧做诱导,增强学生思维的深度、厚度和灵活度。

如教学“米和厘米”这一长度概念时,学生对长度的估测能力相当欠缺,要直接估测黑板的长度和门的高度是存在困难的,也容易产生思维盲点,为此,笔者站在教室门口,以自己的身高作为参照物,让学生对教室门、黑板、教室宽等进行估测,这样一来,学生的数学行为就有了依据。

再如“认识分数”这一教学内容中,学生对分数1/2和1/2米两个概念容易产生混淆。为此,笔者编写变式练习:(1)将一根1米的绳子截断1/2,还剩多少米?(2)将一根1米的绳子截断1/2米,还剩多少米?(3)将一根1米的绳子截断1/2米后,再截断1/2,还剩多少米?

通过以上题组训练,学生不但弄清两者的差别,而且也由此正确理解了分数的意义,提升了思维的灵活性。

三、深入探究,实现有效拓展

在数学学习中,学生往往因为思维习惯的问题,导致思维盲点的出现。教师要带领学生深入探究,通过追问激活思维盲点,最终实现有效的思维拓展。

如在教学“确定位置”这一内容时,教材上有一道习题:有两个剧场,剧场1是按顺序排位,剧场2是按照单双号排位,要学生帮小朋友找座位。我对这道题做了加工:如果我的票号是1排4号,小明的票号是1排5号,我们在剧场1能坐一起吗?

在按照单双号排位的剧场里,学生大多认为单号和单号在一起,双号和双号在一起,从而忽略单号和双号在一起的情况。针对这一思维盲点,我进行了深入追问:如果到剧场2,我的票号是1排4号,小明的票号是1排5号,我们还能坐一起吗?我的左邻右舍是几号呢?如果我想和好友在剧场2坐在一起,我应该怎样买票?如果这天只能一人买单号,一人买双号,我俩还想坐一起,买什么票呢?

通过教师的层层追问,不但能够理清在剧场2中位置确定的复杂性,而且能够将单号和双号放在一起思考,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使思维有了深度和广度。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思维盲点在所难免,教师要将它当作有利的教学资源,正视它并突破它,以发展思维为支点,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

(责编 童 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