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基础教育小学数学正文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培养浅探

  • 投稿丽茗
  • 更新时间2015-08-30
  • 阅读量682次
  • 评分4
  • 96
  • 0

江苏南通师范第一附属小学(226000) 蔡晓燕

[摘 要]创新思维是一切创新活动的开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小学数学教学永恒的主题。基于此,从思维的灵活性、发散性和深刻性三个特征出发提出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创新思维 灵活性 发散性 深刻性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11-080

创新思维是思维的高级形态,创新思维具有新颖性、灵活性、深刻性等特征。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一、观察中驰骋想象,锤炼思维灵活性

想象力是创新思维的核心。而观察是想象的前提要素,我们应当在数学教学中充分引导学生观察,让学生在观察中驰骋想象,锤炼思维的灵活性。

如在教学苏教版六年级“长方体和正方体”一单元中的“正方体展开图”时,我首先给每个学生准备了一个正方体纸盒和一把小剪刀,然后直接提出任务要求:用小剪刀沿着正方体纸盒的棱剪开,得到一个连体的展开图。在学生得到一个连体的展开图后,我继续引导学生观察想象:展开图中哪些面是原来正方体中相对的面?学生在观察中放飞想象,为了验证想象,学生动手将展开图拼合复原成正方体,还在每个面上标出数字,或在相对的面上涂上相同的颜色。我继续提出问题:哪些展开图可以拼成正方体?我将学生剪出的不同展开图张贴在黑板上,让他们观察、讨论,学生们在观察中肆意想象,总结规律,终于探究概括出正方体的11种展开图,并从这11种展开图中总结出“中间四连方,两侧各一个”等规律。

二、操作中手脑联盟,缔造思维发散性

“学生的思维始于动作,切断思维与动作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让学生在操作中手脑联盟,缔造思维的发散性。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五年级“组合图形的面积”一课时,为了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求简单的组合图形面积的方法,我首先出示了如下一组组合图形。然后让学生观察讨论如何计算这些组合图形的面积。学生很快发现这些图形可转化成基本图形,可通过转化的方法来计算出它们的面积,如图1可以分成一个长方形和一个三角形,图2可以分成两个平行四边形,图3可以分成两个梯形。我让学生动手裁剪拼接,通过亲手操作证明自己的想法是正确的。多数学生只想到分割法,却没能想到添补法。我发现有一个学生在裁剪时有意无意地剪下了一些三角形。我引导学生分析:刚才大家是将组合图形分割后拼接成基本图形,我们能否换一种思路来解决这个问题呢?学生似乎有点迷惘,我从那个学生桌上拿起一个三角形放在图2、图3组合图形的凹处,明眼的学生一看恍然大悟,说:“把图2右边的三角形剪下移到左边就形成一个长方形;先给图3添上一个三角形使它变成一个完整的长方形再拿走这个三角形又恢复成原来的组合图形。”我让学生动手操作,再列式计算,学生们很快用添补法解决了问题。

二、应用中拓宽路径,提升思维深刻性

思维的深刻性是思维品质的基本要求,学生思维深刻性表现在多层次、深入思考,运用逻辑方法,善于抓住问题本质和规律,巧妙解决问题等方面上。学生思维的深刻性需要在丰富多变的练习中应用提升。

如在学生学习“分数除法”后,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一批零件,师傅单独做要3小时完成,徒弟单独完成要6小时,师傅先做了这批零件的三分之一,剩下的由徒弟完成,徒弟还需要做几小时?多数学生读题后有些迷茫,有些学生被“师傅单独做要3小时完成”这个条件迷惑了。为了让学生有层次地、深入地思考,我又给学生出示了一道题:一批零件,徒弟单独完成要6小时,徒弟完成这批零件的三分之二需要几小时?学生一看觉得非常简单,很快口答出算式:6×2/3=4(小时)。接着,我又将上面的题目变为:一批零件,徒弟单独完成要6小时,师傅先做了这批零件的三分之一,剩下的由徒弟完成,徒弟还需要做几小时?有些学生按照刚刚学过的解决“工程问题”的方法用剩下的工作总量除以徒弟的工作效率求出工作时间,即(1-1/3)÷1/6=4(小时)。我让学生将上面两道题结合起来考虑,他们再次思考上面的题目,机灵的学生马上意识到还有更简便的解答方法:师傅完成了这批零件的三分之一,剩下的三分之二由徒弟完成,就是他单独完成全部零件所需6小时的三分之二,只要用6×(1-1/3)=4(小时)。这样,学生们在不断的层次变化中解决了实际问题,提升了思维的深刻性。

数学思维的灵活性、发散性、深刻性程度直接影响着创新思维品质,决定着创新能力的高低,让我们立足数学教学,让创新思维成为小学数学教学永恒的主题。

(责编 黄春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