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扬州市梅岭小学西区校(225000) 殷丽萍
[摘 要]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在数学教学中应以问题为核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而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了彰显问题所在,激发学生问题意识;聚焦学生问题,引领学生自主思考;总结拓展问题,提升学生问题解决能力三个具体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问题 问题意识 问题解决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11-078
数学教学的本质,并非只是传授给学生一些单纯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技能,而是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落实这一目标呢?笔者认为,要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就要将问题当做课堂教学的核心,带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数学能力,锻炼数学生思维。
一、彰显问题所在,激发学生问题意识
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之前,要尽可能地让数学问题彰显出来,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唤醒学生的求知欲。只有通过问题的彰显,才能让学生展开自主探究,产生数学探索的动力。
如教学“简便运算”这部分内容时,我组织了这样的一个活动——和计算器比赛,看看哪个小组算得更快更简便。
第一组习题:14.35-8.2-0.8 5.6÷2.5÷4 4×0.3÷0.3
第二组习题:14.35-8.2+0.8 5.6÷2.5×4 4×0.3÷4×0.3
学生经过计算后很快发现了问题,并产生了疑问:为什么计算器还没有口算算得快?为什么第二组的结果和第一组不同?通过这样的情境创设,学生主动发现了问题,并通过问题探究,最终获得了答案:虽然数字相同,但计算符号不同,结果也会截然不同。由此学生获得了计算经验:做计算题时要看清标点符号,尽量使用简便算法,而且要对一些看似相似的题进行辨析。
以上教学环节中,通过教师的有效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经验入手,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为下一步顺利解决问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这是迈出启发学生开始数学探索的第一步。
二、聚焦学生问题,引领学生自主思考
数学家费赖登塔尔指出,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广阔的舞台,让他们的思维自由发展。然而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一旦进入交流探究环节,往往会有教师进行过多的课堂预设,并且以这种设置作为重点,让学生围绕特定的答案展开讨论,造成了学生的被动接受。其实这种做法不利于学生自主探究,更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笔者认为,教师可以通过聚焦学生的问题,然后将这些困惑进行集体呈现,从而带领学生自主思考。
如在教学有关平行四边形的内容时,教师往往会提前准备好教具和材料,让学生使用方格图来进行拼接,然后预设如何剪、切、拼。这种教学方式剥夺了学生的自主思考。笔者在教学时采用学生探究的方式,将问题集中展示,效果不错。如让学生思考:平行四边形面积和什么有关?它的面积是怎样计算的?
学生根据自己的已有认知和经验,大胆猜测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的认为是底乘邻边,有的认为是底乘高。到底是哪一种呢?笔者将两种方案呈现出来,让学生展开讨论。一部分学生提出要将平行四边形转化为和它面积相等的长方形来进行验证;另一部分学生提出要用方格图来数方格验证。通过这样的引导设计,学生不再围着教师预设的方向亦步亦趋,保证了思维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小组合作起来非常顺畅。这种教学方式大大提升了学生探索的兴趣,也培养了他们自主思考的能力。
三、总结拓展问题,提升学生问题解决能力
总结拓展是课堂教学的一个必要环节,能够让学生对整个思维过程进行回顾,同时展开拓展,不但能够总结思维方法,而且也能够总结数学规律和数学现象,从而丰富自己的数学表象,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建构新的数学知识模型,为下一步的问题解决打好基础。
如在教学“体积与容积”时,学生已经学会了体积的与容积的计算公式,已经具有初步计算体积的能力,但我并没有止步于此,而是开展了一个问题拓展活动:求一个土豆的体积。笔者没有按照预设,要求学生将土豆浸入水中,而是让学生自主思考:想一想,能用你学过的哪种计算体积的方法来计算?你有什么特殊的方法?有学生认为可以将土豆制成豆泥,然后算出体积;有的认为可以将土豆浸在水中然后捞出来,再结合水中的变化算出体积。不管是哪种方法,学生都是根据已有的体积计算的经验展开自主思考,这充分体现了学生对体积计算的把握。通过反思和总结,一方面学生认识到了体积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另一方面最终达成共识,认识到比较简便的解决办法就是将土豆浸入水中进行计算。由此拓展了体积计算的思维空间,提升了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
总之,问题是教学的核心,教师要让学生在问题中自主探究、自主思考,只有这样才能引导学生发现和分析问题,并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法,顺利解决问题。教师一定要摈弃形式上的花架子,踏踏实实走好每一步,切实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责编 黄春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