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薛姣
【摘要】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必须革新理念,与时俱进,适应新课标要求。新课程理念对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提出了更高要求,要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情境化教学环境的创设,注重教学过程的生成性,注重动态性、多元化的评价理念,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新课改;教学设计;全面发展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5)21-0023-02
新课标提出,数学课程教学既要面向全体学生,使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又要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的关键环节,这就要求教师必须革新教学理念,与时俱进,适应新课标要求,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学设计作为新课改后的新兴领域,在经历了从国外引进阶段和理论探索阶段后,我国的教学设计已趋成熟。新课程改革对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要求应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情境化教学环境的创设,注重教学过程的生成性,注重动态性、多元化的评价理念等方面。
一、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设计首先关注的是学生的主体发展和全面发展。受建构主义理论学生观、知识观的影响,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改变了传统的“教师本位”的教学理念,开始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其主体性体现为自主地参与学习、积极的个人体验与主动地意义建构。因此,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在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体现。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学前分析、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评价设计,教学反思。学前分析是教学设计的基点,教学的对象是学生,教学是为了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因此,要掌握学情,掌握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知识储备,准确把握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和认知特点是教学设计的关键。教学目标的设计要确切、有针对性,还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例如,某小学数学教师在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简易方程》中提出了这样的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等式和方程的意义,在体会等式与方程关系的过程中初步感受集合思想。”“使学生”就体现了该教学目标是以教师为主体,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应将“使学生”去掉,才能体现教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教学过程的设计水平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因此,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应以利于学生主体参与、自我体验为出发点,关注学生知识的自我建构过程。教学评价和教学反思也应以为了学生更好的发展而设计。以学生为学习主体是新课程理念对传统教学理念的一次颠覆,也是教学设计发展成熟的标志。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一切为了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人人都能得到更好的数学教育。
二、注重情境化教学环境的创设
现代建构主义提出:知识不是一套独立于情境的符号,而是存在于具体情境和可感知的活动中,人的学习应该在情境化的活动中进行。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以“双基”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为基本理念,注重知识的灌输、死记硬背,忽视了学生的心理认知规律,机械化的学习方式削弱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而新课程理念则强调“四基”,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这就要求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避免枯燥的数学知识灌输,而是要将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的讲授寓于学生丰富、有趣的生活情境中去。比如,有位小学数学教师在教授苏教版小学三年级《小数的认识》这一课时,鉴于学生对于“小数”这一名词比较陌生,但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使用小数这一学情分析。授课教师需要指导学生联系生活中应用小数的实际事例,来感受小数的意义。因此,将学生置于超市购物的生活情境中,让学生充当顾客和收银员,在学生热情的买卖中,将小数内化到自己的知识系统中去。实践证明,将枯燥的数学知识融入有趣的生活情境中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由此,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发展,并最终运用到生活中去的独特魅力。
三、注重教学过程的生成性
生成性教学是生成性思维视角下的一种教学形态,这也是区别于传统教学形态的一点。传统的教学设计强调预设和控制,更多关注的是教学目标的达成状况和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而对教学目标如何达成,则忽略不计。对于教学过程通常仅仅是教案的执行,完成教案中预设的教学任务就是理想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学设计是整个教学过程的系统设计,是一个动态的、创造的过程。教学设计只要把握好大方向和关键点,把握课堂内容的整体脉络和目标指向就行,要给学生留有充分发挥的空间和时间,给他们更多的自主体验、互动合作的机会。这就要求教师在生成性教学中,要正视教学事件,并加以利用,意外的事件也可以转化成一种有益的教学资源。例如,教师在设计问题情境时,学生的答案有时会在意料之外,教师应学会筛选这些信息并加以利用,去引导、激发出新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深入探究,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究欲望。传统教学理念认为,意外事件只能阻碍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发展。而生成性教学则将其当做必然,所以意外事件的利用也理所当然。这也是新课改后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和传统教案的本质所在,生成性课堂更具开放性、互动性和创造性,更有利于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和学生创造性、个性能力的培养。
四、注重动态性、多元化的评价理念
新课改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学评价具有调节、完善课堂教学的功能。因此,能正确、有效地进行教学评价是教学设计的关键步骤。长期以来,教学评价主要存在以下问题:评价目标单一,缺乏动态性;评价内容片面,过多关注知识和技能,对于创造能力,心理素质等方面有所欠缺;评价的标准单一,过多强调共性,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价值;评价方法主要以考试为主;评价主体主要是教师。如此单一的教学评价体系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新课程理念“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核心概念指导下,课堂教学评价已经将关注的重心从教师的“教”转向学生的“学”。因此也就必须构建新的基于“以学论教”和“以教促学”的教学评价体系,以学生所表现的状态为参数系统评价数学课堂教学质量。这就要求新理念下的教学评价更具动态性和多元化,具体体现在:评价主体多元化,“评教”和“评学”相结合;方式多元化,是指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结果和过程相结合;内容多元化,包括知识与技能和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及身心发展等内容的评价;评价目标注重动态性、多元化,即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对数学的不同选择,不以一个衡量标准衡量所有学生的状况。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教学评价应该是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要注重评价的激励、改进和发展功能,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是小学数学课堂能否顺利、高效进行的保障。为了学生更好地发展,进行有效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时还应综合多学科进行设计,吸取多学科的养分;注重新媒体、新技术的应用等。新课改后,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在质和量上有了飞跃的发展,为小学数学教学的蓬勃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放眼未来,教学设计的研究还任重而道远。随着社会的进步及人才需求的转变,教学设计将会面临更多的挑战,这就需要教学设计相关人员继续努力,立志将教学设计建设成为以高新技术支撑的、发掘人的潜力、开放的、具有自我更新能力的一个不断发展的创新系统。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王光明,康玥媛.小学数学教学设计[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
[3]苗继军.情境教学法在数学教学中的具体运用[J].学周刊,2014,(3).
[4]罗祖兵.生成性教学的基本理念及其实践需求[J].高等教育研究,2006,(8).
[5]博海伦.数学新课程教学论[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14.
[6]高文.教学系统设计研究的历史回顾——教学设计研究的昨天、今天与明天(之三)[J].中国电化教育,2005,(3).
(编辑:易继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