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财政支出竞争;地方政府;经济增长
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竞争,是指各地政府通过转变财政支出的结构和方向,改善地区的外部环境以吸引资金或人口的流入,以达到促进经济发展的目的。它涉及地方政府各个方面的支出,如基础设施建设支出、医疗支出、教育支出、公共福利支出等等。
一、财政支出竞争的经济增长效应
(一)财政支出竞争促进经济发展
一个区域经济发展所需要的资本,往往不能完全依靠自有资金,需要有外部资本的补充。地方政府要通过财政支出来改善区域内的经济环境,完善基础建设,吸引更多的企业落户在这个区域,所以说财政支出竞争保障了区域经济发展所需的资本。为了引进资本,地方政府会自发的去完善外资的引进政策,认真地规范企业的筹资制度,以促进区域产业经济的完善化。西方宏观经济学表明,积极的财政政策就是增加财政支出,从而直接作用于社会总需求,使社会总需求扩大。地方政府行使公共财政的购买力作用,直接增加社会基本需求,利用乘数效应,提高经济发展水平。
(二)财政支出竞争有利于提高人力资源水平
高效的竞争有利于改善投资环境,投资者在吸引下纷纷进行不同规模的投资,优秀的人才也选择加入,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呈现出良好的势头。政府对人力资源投入的重视,具有长远的意义,集中表现在对科教文卫等领域的财政支出。总之,提高劳动者综合素质,劳动生产率,有利于长期保障经济发展水平的稳步提高。
(三)财政支出竞争有利于完善收入分配
当前,我国城乡差距区域差距较大,对此,需要财政转移支出,尤其是对于农村社会保障等民生问题,通过再次分配制度使贫富差距变小。但同时也需要界定科学合理的规模,如果盲目的扩大,将会违背初衷,抑制经济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我国现行的城镇化,看重的是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倘若更多的财政支出用于城镇化发展和提高低收入人群社会保障,将开发更多相对贫困人口的消费能力,有助于扩大内部需求,不断提高经济发展水平。与此同时,收入差距减小,利于社会稳定,缓解社会矛盾,减少冲突,进一步扩大经济效应。
二、我国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竞争存在的问题
(一)导致区域产业结构相似度过高
地方政府在进行财政支出竞争时,会大力加强对基础建设和优势产业的投入。一地区出现好的项目并获得积极效应时,出于攀比心态,其他地区也争先恐后地实施相同的项目希望得到更好的效应。这就导致各个地方政府提供了相同公共产品,区域间的产业出现雷同现象,导致重复建设,造成浪费,公共产品的正外部性无法得到充分发挥,最终阻碍了产业结构的升级以及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根据孙根紧(2013)的研究看来,我国西南五省(川、渝、云、贵、藏)的产业结构相似系数达到0.90以上,川、渝、云三市甚至达到了0.99以上。齐雯婧(2012)的研究也表明我国东北三省之间的产业结构相似系数,两两之间都高于0.9 。还有很多学者的研究也体现出我国其他地区存在这样的情况,这说明了目前产业结构相似的问题,是我国各个地区都普遍存在的问题。当然这不完全是由于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竞争造成的,但是支出竞争在很大程度上恶化了这个问题。
(二)导致地方政府债务压力增大
统计数据表明,我国的地方政府近几年财政支出远大于财政收入,这一定程度上是政府财政支出竞争的原因导致。地方政府要通过支出竞争来使经济增长,就必须直接参与这个区域的投资活动。随着经济的发展,维持这些投资的成本就会越来越高,而税收竞争同时使得财政收入渠道变小,地方政府面临的财政压力就会逐年增加。当地方政府自身的财政收入和拥有的资源不足以承受压力时,地方政府就只能以负债的形式来继续参与到竞争当中。为了发展经济,开发新项目、兴建各种建设、甚至于建设形象工程,地方政府常常以政府的名义作为担保,以此来筹借政府所需资金。当该地方政府的或有负债不断上升时,其财政风险也随之膨胀。
(三)导致财政支出结构不合理
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的规模受到来源、结构和上级政策等诸多方面的限制,这就意味着政府的财政支出资源是极为有限,不可能在每一个领域都投入大量的资源。政府在进行财政支出竞争的时候,更倾向于把资源投入能够直接引起经济增长的领域,也就是生产性支出的领域,而在科教文卫和社会福利方面的投入就必然减少。如果地方政府在进行财政支出竞争的时候,只注意经济增长,就会使得区域内居民的实际福利下降。在长期看来造成严重的后果。
(四)导致地区发展不平衡
相对而言,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其财政资金也会比较富足,那么投资在科教、文卫、公共设施、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支出也相对更多,这样一来,这些经济发达的地区无论是在环境卫生、公共设施以及道路等基础设施上,亦或是对政府官员的政治效率、地区形象建设等方面,都具有较高的竞争力。根据蒂布的“用脚投票”理论,这往往会使得经济比较落后的地区本应获得的财政资金转而流入发达地区。而伴随着资本的流入,地方政府也就能获得更多因资本增加而带来的税收,就能有更多的资金投入于公共产品的建设,因此也将吸引更多的资本流入。如此,地方政府又能更多地将资金投入到公共产品中去。如此循环反复,经济发达的地区会越来越富裕,而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将会越来越贫穷,两极分化将会更为明显,进而也会容易带来社会问题,不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
三、优化财政支出竞争的途径
(一)强化地方政府间的合作,促进区域间共同发展不同地区之间,不仅有各自的比较优势,而且往往存在着广泛的依存关系甚至拥有共同利益,比如社会利益、生态利益等。在共同利益的指引下,各地区会自发、主动地实现优势互补,发挥规模经济效应,这些都为区域经济社会共同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地方政府在合作时要在注重民生、环境、市场的前提下,发挥优势互补的效应。在支出竞争时,这种合作的效应会从两个乡镇的竞争变为为了同一个县市的利益而合作,两个县市的竞争变为为了同一个省的利益和合作,最终上升到国家高度,形成一种良性的支出竞争。除此之外,通过对地方政府进行合理的引导,使其对投资渠道、方式等都有个正确的认识,不盲目跟风的进行投资,消除政府间的攀比心态,寻找属于当地的特色发展渠道,进行合作性竞争,最大程度的促进双方的共同发展,使得资源得到最大的优化。
(二)加强外部监督,健全当前的预算制度
目前,我国的财政监督模式还仅仅只停留在过去传统的计划模式上,财政监督部门根本无法做到独立自主,而财政监督机制更多是倾向于以行政导向为主体的监督,而不是以效益导向、风险导向为主体。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应该建立地方政府大型公共项目负责人终身负责的制度,并且加以完善。如此一来,才能从根本上约束形象工程的继续滋生。同时,地方政府要独立、完整和精确地做好预算工作,并且按照法律程序取得上级政府的批准。这要求地方政府的预算和支出要以区域的发展和民生保障为前提,尽量做到透明公开,减少不必要的支出。这样和产业优化相结合,提高财政支出的效率。完善政府政绩考核指标,更加科学合理地制定财政支出,促进经济增长,不会为了搞经济建设,而无限制地使用手上的公共财政资金,导致政府财政赤字,陷入恶性循环中。
(三)优化财政支出的结构,明确职能定位
为了大幅度降低财政竞争的盲目性,各级政府应该对自身财政支出的目的有清楚的认识。各级政府在明确各自的责任后要做的便是尽全力保证竞争的公平性和可持续性,以兼顾财政政策的竞争效率。最有效的手段就是中央政府来给地方政府一个明确的职能定位,明确地方政府在服务的过程中应该完成哪些目标。首先,地方政府服务的方向应当是为人民带来福利,也就是实际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对科教文卫和社会福利加大支出。其次,地方政府要努力提供一个均衡的政治经济环境,防止恶性的支出竞争,将经济权力放归市场,稳定经济社会的发展。最后,地方政府要明白在生产项目上过分的投资会对民间投资有“挤出效应”,是不利于区域居民实际福利的,所以投资的规模要加以控制。
(四)缩小区域发展差距,促进区域间的协调发展
财政支出竞争对我国各地经济发展的影响程度不同,导致我国的区域发展出现了一定的差距,而且涉及范围包括经济、政治和社会方面的种种问题。我国一向重视缩小区域间的发展差距,并将此作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目前,发展相对缓慢的西部地区,在西部大开发的指引下,经济发展已经出现了良好的势头,加强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实施适合西部地区发展的相关政策和法规,加大社会性支出的投入,改善居民的生活水平和劳动人员的素质,提高西部地区的整体的实力。发展比较迅速的东部和中部地区,也应该在保持自身发展优势的前提下,先富带动后富,给较贫困的区域树立榜样。国家对各区域的治理方法、相关法规、优惠政策的颁布与施行也应该有所侧重,并且继续坚持区域发展的总体战略,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支持力度,逐渐拉近区域间发展的距离,增进区域间的协调发展。
基金项目:
本文是2012年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地方政府间财政支出竞争效应研究———基于我国省际人口流动与区域经济发展的机制分析”(项目编号JB12026S)和2016年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青年项目“地方政府财政教育支出模式与人力资本效应研究”(项目编号FJ2016C147)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