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文科毕业市场营销正文

浅析企业在供应链环境下的库存管理

  • 投稿月岛
  • 更新时间2017-11-02
  • 阅读量1275次
  • 评分4
  • 98
  • 0
邵清君

(力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山东济南250100)

[摘要]库存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传统的库存管理模式由于孤立和静止地看待库存,存在着整体意识不强,成本高、协调性差等问题。供应链环境下的库存管理与之相比更注重用户,效率更高、更具有整体性。因此,应通过变革组织,与供应链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搭建信息平台等方式,更好地实施供应链环境中库存管理。

[关键词]供应链;库存管理;企业管理

[DOI]10.13939/j.cnki.zgsc.2017.30.136

库存管理是生产制造企业或服务、流通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对各种原材物料、产成品以及其他资源进行管理和控制,使其储备保持在经济合理的水平上的管理行为。库存管理始终是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如何有效地进行库存控制,规范合理的仓库管理是重要的一个课题。过高的库存不仅会增大管理成本,同时会占用企业的流动资金,增大企业的运营成本,不利于资源配置的优化;而过低的库存保有量又会带来原材物料供应不足,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造成订单不能及时交货、服务水平下降等经营风险。

在供应链管理模式下,库存是供应链管理的最大障碍,库存量的高低不仅影响着单一企业的综合成本而且也制约着整条供应链的性能。因此,如何建立适当的库存量,既减少库存成本,又不影响正常的产品生产和对客户的服务,已经成为企业管理者实施供应链管理过程中必须考虑的首要问题;如何建立与市场不确定性需求相对应的库存,也是企业管理者改善和优化供应链时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

1 传统的库存管理方式及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库存管理注重企业自身因库存而发生的成本或风险,目的是降低库存成本,包括仓储成本和持有成本,规避缺货风险。库存管理方式就是建立此种目的下,具体说来,有ABC管理法、定量订货法、定期订货法、经济订货法和JIT库存管理方法等。

1.1传统库存管理模式的特点

(1)孤立地看待库存管理。库存管理是供应链中的重要一环,传统的库存管理却把库存管理与其他各环节看作相互独立的。不仅仅是独立于供应链的其他环节,在企业的各个部门之间都会各自管理自有库存,使用单独的库存控制策略而且相互封闭,缺乏沟通与协调。

(2)静止地进行库存管理。企业对最佳库存量的确定,以下游客户的订单情况为主要依据,企业之间缺乏沟通和协调机制。信息的获取渠道狭小,信息来源不充分,判断也往往会出现过于主观的情况。

(3)传统的库存管理方式因为注重降低缺货、需求不确定性等风险以及对外部交易商的依赖,与公司内其他环节、与公司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协作信任程度较弱,对待风险态度较保守。

1.2传统库存管理模式的问题

由传统库存管理模式的特点可以看出,传统库存管理模式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1)整体意识不强。由于供应链成员企业的相互独立性,供应链上、下游的各个企业库存管理目标和策略各不相同,各自为政,使得整个供应链不能从根本上统一利益,阻碍了整体水平的提高。

(2)“牛鞭效应”的存在增大了成本。由于各个企业只能由邻近的上、下游企业的供销信息来确定合理库存并安排相应的采购和生产,不具有全局性。信息的不确定和供需的不稳定性,使得各企业往往需要保有更多数量的库存以应对风险,造成了资源的一定浪费。这种浪费由下游到上游被逐渐放大,产生了“牛鞭效应”,使得整条供应链的成本增加,资源浪费。

(3)缺乏合作与协调。由于各个公司都独立供应链上的其他企业而存在,对库存管理的独立性使得整个供应链缺乏沟通和合作。需求和供给的预测等信息不能有效地进行传递、共享,不能有效集成。信息透明度较差,无论是信息获取的成本还是库存管理的成本,都不能得到优化。

(4)库存管理手段单一。由于传统管理模式下各企业是相互独立的单元,库存管理的目的是为了本企业的成本的控制以及不确定需求的应对,不具备整个供应链管理的战略性眼光,无法考虑到供应链运行的连续性,上、下游企业的配合协作,库存管理手段往往单一,无法应对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库存成本居高不下。

2 供应链环境下的库存管理

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库存管理,指的是将企业的上、下游企业视为整体,将整个供应链考虑在内的库存管理。企业通过供应链库存管理所要实现的目标主要包括采用多种指标评价库存策略所产生的准确效果,决定库存量对供应链上不同节点企业各方面的影响,在充分了解库存状态的前提下确定适当的服务水平。通过对客户、生产、运输等资源的平衡利用,企业对供应链中不确定性产生的缺货、延迟等风险进行有效的识别、缓解与控制。

与传统库存管理模式存在很大不同,具体在以下几个方面。

2.1管理目的不同

供应链环境下的库存管理目的不同于传统模式,传统模式下,库存的控制一方面是对成本的控制;另一方面是对风险的防范,库存的存在是为了满足生产环节及客户需求的预测与供给。而在供应链环境下,库存的管理是通过评估不同库存水平对上、下游不同节点企业的企业,实现对用户的优质服务。通过对客户、生产等环节资源的平衡,优化企业资源配置。

2.2管理环境不同

传统的管理局限于企业内部,而供应链环境将上、下游的企业作为整体考虑在内,将企业的内部资源和外部资源予以有机地整合,实现最大限度的资源优化。

2.3信息的集成化管理不同

传统模式下,各公司相互独立,库存是封闭式管理,信息的交换和集成较少。在供应链环境下,由于上、下游企业作为整体供应链条上的有机组成部分,库存的管理需要信息的高效准确传递,信息的集成化管理显得尤为重要。信息的集成有利于各个公司及时获得有效信息,减少库存缓冲的时间,快速响应、迅速应对,减少机会成本,提高效率。

2.4对物流的管理不同

供应链环境由于将上、下游企业均视为一体,注重对物流的一体化管理,从全局对物流活动进行管理,从而实现库存水平的最低。

综上所述,由于“互联网+”带来的工业变革,信息化带来的市场革新,用户为中心的新理念,使得基于供应链环境的库存管理相比于传统的库存管理模式,更具备竞争优势。在供应链环境下,库存管理不再是最大化地降低库存减少成本,而是形成一种平衡机制,供应链环节的各企业相互协作,更具战略高度。通过业务流程优化、信息传递技术的提升、服务客户的高效运作,使得企业的库存管理总量降低,生产和销售更加流畅,资源配置大大优化。

3 如何实施供应链环境下的库存管理

3.1变革组织结构,整合业务流程

由于传统模式下供应链上的各企业相互独立,与上、下游组织并无业务连接,流程上也是独立于其他企业的,不成体系,相互间不能形成业务支持。如果建立供应链环境下的库存管理,必然首先要变革传统的组织结构,重新整合业务流程。

在组织上,应将原来的松散组织进行有机的整合,可通过融资持股等手段使各企业形成利益共享的有机整体,或成立第三方组织,对各企业形成有效的管理和协调,使供应链上的企业具备整体性。同时在企业内部,应将原组织予以扁平化或网络化,以确保信息的高速传递。

在业务流程上,建立一个以客户为中心、以需求为导向的供应链体系,协调供应链上的各个环节,统一信息流、物流、资金流和服务流各个流程体系,使其相互支持,实现供应链管理的高效运作,保证库存的有效管理。

3.2完善绩效评估,建立战略伙伴关系

由于供应链上某一企业的库存管理状况和成本将影响其他节点的企业,影响整条供应链的综合成本和竞争优势,各个企业需打破各自的独立性和壁垒,联合其他企业,建立合作共赢的战略伙伴关系。

同时,由于利己性的存在,供应链的整体综合利益的实现,必然要有能约束和激励所有成员企业的绩效评估系统。该绩效评估体系应当将所有企业纳入其中,能够准确衡量供应链上所有企业的库存管理绩效,合理分配供应链利润,使各个企业能够风险共担、收益共享。

3.3搭建信息平台,实现资源共享

共享信息平台,是供应链环境下库存管理的基础。通过信息平台,才能实现信息的快速高效传递,供应链各个节点企业才能及时有效地制定库存管理决策,合理控制库存,提高供应链的效率,更好地服务客户。

目前提高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可通过先进的供应链管理软件实现。将供应链上的各个节点公司纳入信息系统中,建立需求规划、配送规划、制造规划、生产日程、运输与物流、仓库管理等各个模块,搭建信息平台,形成信息共享,使得各公司能够随时进行信息的接收、处理和反馈,并以此为依据,制定库存决策以及安排生产、销售等业务,沟通便利,响应迅速,各环节联系更加紧密,使供应链的运行更加顺畅,实现库存的有效管理。另外,实现信息共享,也可通过专业的供应链管理服务公司,借助于第三方的力量实现供应链企业整合资源的优势。

3.4协同预测需求,实现共赢

准确合理地预测市场需求,及时调整库存策略,是库存管理的重要内容。目前需求的预测仅仅由供应链的个别企业进行,这种预测往往不够精确,这种有较大偏差的需求预测往往又通过“牛鞭效应”作用于上游企业,进一步放大偏差,降低效率。在市场竞争激烈,市场环境变化迅速的情况下,只有各企业协同预测需求,避免决策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才能提高需求预测的精确度,进一步实现库存的优化。

3.5借助第三方物流,提高库存水平

物流在供应链环境下的库存管理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物流的快速及时响应,能够大大降低库存管理成本。因此,可借助与第三方的物流管理系统,不仅提高物流的效率,而且能使上、下游企业更专注于核心业务,提高了整体供应链的敏捷性和协调性,大大提升整体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 谢小丹.供应链环境下的库存管理分析[J].物流科技,2011(11).

[2] 王娇娜.供应链下的企业库存管理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