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 探究肿瘤内科护理工作中常见的安全隐患及对策。方法 选择葫芦岛市中心医院收治的68例肿瘤科患者为对象,时间为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随机分成两组,即参照组34例、研究组34例,参照组应用常规护理,给予研究组防范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心理状态与护理满意度。结果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护理满意度比较,研究组优与参照组(P <0.05)。护理后,两组心理状态评分(HAMD评分、HAMA评分)比较,研究组明显低于参照组(P <0.05)。结论 肿瘤内科的护理工作中实施防范性护理,可有效减少事故发生率,避免护患纠纷,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得到满意评价,护理效果显著。
关键词:心理护理干预 肿瘤科 负性情绪
肿瘤为临床常见疾病,对人们的身体健康产生严重威胁,降低了生活质量。肿瘤患者伴随复杂情绪,如郁闷、焦虑等,严重者出现抗拒治疗情绪,对治疗效果产生影响。在肿瘤内科的护理工作中,对护理人员专业性要求更高,需要其更加耐心、细心的护理,同时,肿瘤患者负性情绪高,脾气暴躁,极易出现对护理的不满,引发护患纠纷[1]。大量临床实践表明,肿瘤内科护理工作安全隐患的主要来源为护理人员缺乏业务能力、患者自身安全隐患等[2]。近年来,我国居住环境、生活方式均发生改变,肿瘤患者的数量也逐渐增多,加强护理工作管理成为临床研究的重点[3]。此外,随着人们法律意识与医学认识不断增强,人们对于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这就意味着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中应当以患者为中心,特别是严重疾病患者,加强专业技能培训,提高综合素质,促进护理质量有效提高,得到患者的满意评价,有助于预防安全隐患[4]。目前,临床缺乏肿瘤科内科患者护理工作中的安全隐患分析,基于此,本文对我院近3年(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68例患者开展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葫芦岛市中心医院收治的68例肿瘤科患者为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即参照组34例、研究组34例,研究时间是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参照组中男女分别为21例与13例;最小龄为32岁,最大年龄为57岁,平均年龄为(43.71±3.68)岁;文化程度为大专及以上、初中至中专、小学及以下分别为20、12、2例。研究组中男女分别为20例与14例;年龄34~58岁,平均年龄为(43.87±3.79)岁;文化程度为大专及以上、初中至中专、小学及以下分别为19、12、3例。纳入标准:资料齐全;认知正常;经病理学诊断确诊为疾病;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器质性疾病者;精神异常者;依从性差者。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参照组
参照组患者在入院以后应用常规护理:监测患者体征变化,口头讲述疾病知识,并监测心率等指标。
1.2.2 研究组
研究组在入院后应用防范性护理:针对护理人员实施教育培训,培训内容有基础知识、思想道德等,确保护理人员充分掌握有关情况,促进工作技能提高,肿瘤患者护理过程需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操作,避免发生失误,促进护理质量提高。护理人均需经过培训并持证上岗,了解治疗所需设备,对安全事故及时有效的处理。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需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患者在入院以后,由护理人员与患者及家属交流沟通,评估患者心理状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干预措施,加强健康教育,消除恐惧心理;对于患者需求需尽可能满足。尊重患者宗教信仰,对于有宗教信仰的患者,给予理解与尊重,不能够嘲笑与讽刺患者。对患者的呼吸情况进行评估,使用机械通气、护理吸氧等多种方式,以便缓解症状,室内应当定期通风,保持空气清新,对室内的湿度、温度进行调节,调整患者为舒适体位,在过道与治疗室放置盆栽、仿真花等物品,美化环境。探视制度需严格落实,加强风险防范管理,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避免交叉感染[5-9]。对患者的饮食进行指导,营养支持,以饱腹感最佳。完善肿瘤内科有关制度,其中包括执行医嘱制度、药品管理制度、消毒隔离制度等,规范管理护理工作,以有关规定严格开展,做好执行查对工作,使护理风险降低,促进患者满意度提高[10]。
1.3 观察指标
首先对患者心理状态进行评估,HAMA量表对焦虑情绪进行评估,HAMD量表对抑郁情绪综合评估;随后,评估护理满意度,采用护理满意度量表,由3个等级组成。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的表现形式以[n(%)]为基准,组间比较予以χ2检验,计量资料的表现形式以表示,组间两两比较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研究组发生安全隐患1例(2.94%),参照组发生安全隐患6例(17.65%),差异有显著性(χ2=3.9813,P<0.05)。研究组护患纠纷1例(2.94%),参照组护患纠纷7例(20.59%),差异有显著性(χ2=4.1933,P<0.05)。
2.2 两组患者心理状态比较
研究组与参照组患者护理前HAMA评分、HAMD评分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后HAMA评分、HAMD评分均低于护理前及参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心理状态比较
2.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研究组十分满意2 0例(5 8.8 2%),比较满意1 2例(3 5.2 9%),不满意2例(5.88%),满意度32例(94.12%);参照组十分满意14例(41.18%),比较满意14例(41.18%),不满意6例(17.65%),满意度28例(82.35%)。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参照组,差异有显著性(χ2=4.2207,P<0.05)。
3 讨论
临床在治疗肿瘤时常采用手术、化疗等综合治疗法,而此过程对治疗与护理均提出了更高要求,护理人员需具备耐心、细心,并熟练掌握理论知识,加强沟通能力、法律知识等方面,促进综合素质有效提高[11]。有学者针对肿瘤内科所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其产生原因包含护理人员因素、患者自身因素等方面影响,包括:(1)设备因素:在肿瘤患者的治疗中,需要实施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当设备出现故障,使得计算机中设置参数消失,影响治疗。(2)患者的自身因素:对于肿瘤患者而言,在长期治疗中,存在感染、贫血等疾病,部分患者以为肿瘤意味着“死亡”,从而产生恐惧、抑郁等负性情绪,严重者出现抗拒治疗心理,治疗依从性下降,无法积极配合医师治疗,影响治疗效果。(3)医护人员因素:当护理人员缺乏疾病认知,基础护理能力差、仪器操作差,均对治疗效果产生影响,还有可能是在医师与护理人员之间的配合不默契,导致手术等治疗过程不完善,增加不良事件发生概率。为预防以上肿瘤内科患者在治疗中的安全隐患,需针对性实施处理措施。
防范性护理干预为新型护理方案,强调以人为本、预防大于治疗,以患者惊恐作为出发点,给予患者关心、支持,满足个人需求,包括心理需求、生理需求等,有效促进治疗,改善治疗效果。防范性护理干预强调预防大于治疗,针对所存在的安全隐患,首先采取措施进行干预,从而有效避免发生[12]。本文选取肿瘤内科患者为对象,在治疗过程中应用针对防范性护理干预,规范性管理护理人员,促进综合素质提升;其次加强管理制度,使肿瘤患者的治疗过程更加规范,有理可依;随后加强患者的管理,坚持以患者作为护理中心开展护理,包括环境管理、并发症管理、心理管理等,促使患者疾病认知水平有效提高,消除不良情绪,积极配合治疗,改善预后效果。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对于护理后的心理状态评分(HAMD评分、HAMA评分),研究组均明显低于参照组,P<0.05。另外,研究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参照组,P<0.05,表明了防范性护理干预有助于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预防护患纠纷。除此之外,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参照组,P<0.05,证实了防范生护理干预最终得到了患者的支持与认可。
综上所述,肿瘤内科的护理工作中实施防范性护理,可有效减少事故发生率,避免护患纠纷,促使患者负性情绪有效改善,提高满意度。
参考文献
[1]谢程妍.肿瘤内科护理工作中常见的安全隐患及对策[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7,11(1):271-272.
[2]金文岚,陈志青,许国勤,等.认知行为干预对肿瘤患者心理痛苦、情绪和生命质量的影响[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9,46(2):326-329.
[3]卢玉仙,温芬.基于跨理论模型的社区-家庭协同护理模式对直肠癌造口患者社会适应性的效果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9,34(5):394-397.
[4]葛璐璐.循证护理在恶性肿瘤合并肠梗阻护理中的应用疗效分析[J].中医临床研究,2019,11(3):86-88.
[5]金春梅.对应用胸腔镜术后患者的护理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6):9-10.
[6]魏丽丽,高淑红.综合干预措施对ICU肺癌术后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J].中医临床研究,2019,11(3):79-81.
[7]陈淑娣.舒适护理对癌痛患者心理状况及睡眠质量的改善作用[J].中国乡村医药,2019,26(4):64-65.
[8]欧阳娜,蔡瑞卿,龚霓,等.恶性肿瘤患儿治疗期间体力活动阻碍因素的质性研究[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9,36(3):33-36.
[9]孙丽萍.个体化护理对肺癌患者化疗后疲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7):234-235.
[10]赵艳,周文静.中医情志护理在恶性肿瘤中的应用效果[J].光明中医,2019(2):324-326.
[11]黄娟,李月娥.肿瘤科护士共情疲劳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研究[J].职业与健康,2019,35(6):740-742.
[12]陈琳琳,周娜,黄旭倩,等.希望水平在中年癌症病人心理弹性与应对方式之间的中介效应[J].护理研究,2019,33(8):1305-1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