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元
山西省临汾市妇幼保健院普外科,山西临汾 041000
[摘要] 目的 研究改良近端胃癌根治术与传统手术对术后食物反流、营养状况影响的比较研究。方法 将2002年1月—2013年1月期间在该院接受改良近端胃癌根治术的患者纳入研究的观察组,将2002年1月—2008年1月期间在该院接受传统近端胃癌根治术的患者纳入研究的对照组,每组80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食物反流、吻合口瘘的发生率以及远期生存率、复发率,同时检测患者的营养状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术后食物反流的发生率2.5%、吻合口瘘发生率1.25%,低于对照组的15%、8.75%;复发率5%、死亡率7.5%与对照组的6.25%、6.25%无差异;营养指标白蛋白(112.31±15.23)g/L、前蛋白(41.48±5.61)g/L、IgG(13.14±1.45)g/L、IgM(2.86±0.33)g/L、IgA(1.43±0.19)g/L水平高于对照组的(103.19±13.75)、(32.58±4.46)、(10.12±0.73)、(1.77±0.21)、(1.02±0.13)g/L。结论 改良近端胃癌根治术有助于降低食物反流发生率、改善机体营养状况,且对吻合口瘘发生率和复发率均可降低且对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均有裨益,是治疗近端胃癌的理想方法。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改良近端胃癌根治术;食物反流;营养状况
[中图分类号] R544.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11(a)-0094-02
近端胃癌的发病率逐年升高,临床上主要采取手术切除的治疗方法。传统的近端胃大部切除术需要进行食管-胃端端吻合,术后发生食物反流的风险较高,不利于机体功能和营养状况的恢复。该院于2012年1月开始实施改良近端胃癌根治术,在食管-胃吻合时采用端侧吻合术并对幽门进行处理,以上措施有助于形成新的胃底并预防术后发生幽门痉挛,进而降低食物反流的发生风险。在下列研究中,选取200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1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改良近端胃癌根治术与传统手术对术后食物反流、营养状况的影响。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将2002年1月—2013年1月期间在该院接受改良近端胃癌根治术的患者纳入研究的观察组,将2002年1月—2008年1月期间在该院接受传统近端胃癌根治术的患者纳入研究的对照组。纳入标准:①结合临床症状、体征和病理学检查确诊为近端胃癌;②符合手术治疗指征,两组患者分别接受改良近端胃癌根治术和传统近端胃癌根治术;③告知手术风险后签署知情同意书。观察组患者80例,包括男性56例、女性24例,年龄(67.32±8.53)岁;对照组患者80例,包括男性54例、女性26例,年龄(67.67±7.91)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手术方法
对照组患者进行传统手术,方法如下:于腹正中做切口进入腹腔,分离脾胃韧带、胃结肠韧带,切除胃大弯和胃小弯相应的淋巴结、结扎血管,行近端胃大部切除术及食道-残胃端端吻合的术式。观察组患者按照近端胃癌根治术的要求切除肿瘤并清除淋巴结,重建消化道时,改变原来采用食道与残胃端端吻合的术式,变为食道与残胃端侧吻合形成新的胃底,并且也形成his角,同时加做幽门成形或采取用手适度反复挤捏幽门环扩约肌使其收缩功能消失,术后及时采取半卧位,同时辅以中西医治疗促进残胃排空。
1.3观察指标
1.3.1术后近期疗效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发生食物反流、吻合口瘘的情况,记录例数并比较差异。
1.3.2术后远期疗效随访两组患者术后发生肿瘤复发、死亡的例数,记录并比较复发率和存活率。
1.3.3营养状况手术后1个月时,采集两组患者的外周血,离心后取血清检测营养状况相关指标,包括白蛋白、前蛋白、IgG、IgM、IgA水平。检测方法:酶联免疫吸附法。
1.4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8.0软件录入和分析数据,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按照P<0.05判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
观察组患者的术后食物反流发生率、吻合口瘘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率和生存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营养状况
治疗后4周时,观察组患者的白蛋白、前蛋白、IgG、IgM、IgA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近年来,食管和胃交界处、胃上部的恶性肿瘤发生率不断升高,近端胃大部切除术是最主要的治疗方式。相比全胃切除术,该手术方式在彻底清除肿瘤病灶的基础上,最大限度的保留了残胃和十二指肠的正常生理功能,有助于胃肠激素的释放、神经-内分泌的稳态,也有利于术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1]。尽管如此,由于手术操作切除了食管下段的括约肌、破坏了生理条件下消化道的抗反流屏障,患者在近端胃根治术后仍会发生食管反流、吻合口瘘等并发症,这就要求在手术治疗时选择合适的消化道重建方式,进而促进吻合口的愈合以及功能的恢复[2]。理想的消化道重建方式应同时满足一下几方面的要求[3]:①形成较为充足的食物贮存库,残胃内的食物向小肠呈梯度排空;②减少食物反流进入食管的风险;③保证残胃较好的消化功能,维持机体正常的营养状态。
近端胃大部切除术传统的消化道重建方式是残胃-食管端端吻合,该吻合方式无法形成新的残胃胃底再加以对迷走神经的破坏,术后幽门处于痉挛状态、残胃内食物无法及时向小肠内排空,这就增加了食管反流的发生风险[4]。残胃-食管端侧吻合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消化道重建方式,通过端侧吻合的进行形成了新的胃底和his角,有效预防发生食管反流[5];同时,在端侧吻合后我们还加做幽门成形或采取用手适度反复挤捏幽门环扩约肌使其收缩功能消失,这就缓解了术后幽门痉挛的情况,有助于残胃内食物向小肠内排空[6]。
该院于2008年1月开始采用改良近端胃癌根治术,将传统的端端吻合术改进为端侧吻合术,通过观察分析术后恢复情况可知,观察组患者的术后食物反流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吻合口瘘发生率、复发率和生存率与对照组无差异。由此说明改良近端胃癌根治术食管与残胃端侧吻合术有助于降低食物反流和吻合口瘘的发生率,安全性更好,并且不会增加远期的复发率和死亡率。这一结果与王国富[7]等的研究相一致,反应了端侧吻合术的积极价值。
近端近端胃癌根治术食管与残胃端端吻合术发生食管反流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消化系统正常摄入与消化功能,导致食物的消化吸收功能大大减退,氨基酸吸收不足、体内蛋白质大量分解,这就使得机体处于负氮平衡的状态之中。该研究所采用的改良近端胃大部切除术的优势在于形成了新的胃底并解除了术后幽门痉挛的状态,这无疑有利于改善术后残胃的消化功能和营养吸收功能。为了评价两组患者术后的营养状况,我们检测了相关蛋白的含量。白蛋白和前蛋白水平可以直接反应机体氨基酸的摄入情况和蛋白质的合成情况,而免疫球蛋白的含量则能反映机体的蛋白合成功能和免疫功能[7]。由结果分析可知:观察组患者的白蛋白、前蛋白、IgG、IgM、IgA含量均高于对照组。这就说明观察组患者的营养状况更好,改良近端胃癌根治术和端侧吻合术有助于改善患者术后的整体营养状况。
综上可以得出结论:改良近端胃癌根治术有助于降低食物反流发生率、改善机体营养状况,且不会影响吻合口瘘发生率、复发率和生存率,是治疗近端胃癌的理想方法。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马二民,王洁实,花亚伟,等.近端胃癌术后重建方式与术后反流发生的关系探讨[J].临床医学工程,2011,18(6):902-903.
[2]吕益中,朱劲涛,谭明华,等.近端胃癌行近端胃切除改良重建与全胃切除传统重建的比较[J].消化肿瘤杂志,2012,4(4):241-244.
[3]吴建强,王建,黄海龙,等.胃上部癌两种不同手术方式比较分析[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3,22(10):1276-1279.
[4]Zhang YF,Shi J,Yu HP,et al.Factors predicting survival in patients with proximal gastric carcinoma involving the esophagus[J].World J Gastroenterol,2012,18(27):3602-3609.
[5]Sun Z, Wang ZN, Zhu Z, et al. Evaluation of the seventh edition of American Joint Committee on Cancer TNM staging system for gastric cancer :results from a Chinese moninstututioned stady[J]. Ann Surg Oncol,2012,19(6):1918-1921.
[6]郝捷,黄进才.食管胃交界部腺癌的综合治疗[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2012,15(9):877-880.
[7]王国富,朱延收,郑春辉,等.近端胃癌根治术中消化道重建两种新术式的初步研究[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2,21(4):377-381.
(收稿日期:2014-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