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医学护理肿瘤医学正文

探讨HBV-DNA和AFP血清浓度的变化与HBV感染者转归的关系

  • 投稿玛丽
  • 更新时间2015-09-16
  • 阅读量738次
  • 评分4
  • 84
  • 0

吴艳丽 陈育贤 苏鲁贤 王雪英

梅州市人民医院检验科,广东梅州 514000

[摘要] 目的 探讨乙肝病毒感染者血清中HBV-DNA拷贝数与AFP浓度的变化对其转归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2年1月—2013年1月来该院就诊的400例乙肝病毒感染者血清,参照乙型肝炎和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标准进行如下分组:慢性乙型肝炎组200例,肝炎肝硬化组150例,肝癌组50例。对收集的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的方法检测出HBV-DNA水平,化学发光法检测AFP的浓度,然后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在所有病例中,慢性乙型肝炎组HBV-DNA拷贝数为(5.38±1.66),在3组中最高,而肝癌组HBV-DNA拷贝数为(4.41±1.43)在3组中最低。慢性乙型肝炎组与其他两组比较,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组间AFP浓度的变化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中HBV-DNA拷贝数及AFP浓度变化和组别之间有明显的相关性,其中HBV-DNA的变化与病程呈反相关,而AFP的变化则呈正相关。 结论 乙肝病毒感染者应定期定量检测血清中HBV-DNA的含量,判断病毒的复制情况,并同时检测AFP浓度,以期尽早发现肝组织的损害程度及病情的演变过程,对乙肝病毒感染者病程转归的监测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意义。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HBV-DNA;AFP;慢性乙型肝炎;肝炎肝硬化;肝癌;病程转归

[中图分类号] R51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9(c)-0066-03

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广泛分布于世界各个地区,其主要的病原体是HBV,该病毒能够对肝脏造成持续的损伤,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致病因子。已有研究表明[1,2],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发展到肝硬化、肝癌的危险性和血清中HBV-DNA水平呈显著的相关性,并且和病情的疗效和结局有着明显的关系。AFP是目前诊断原发性肝癌的敏感而可靠的生化指标,但在肝炎、肝硬化患者中AFP也会升高。因此,该研究就乙肝病毒感染者血清中HBV-DNA水平和AFP的浓度变化探讨慢性乙肝病人转归的过程,动态监测乙肝病人病程发展变化,为临床诊断提供有价值的实验室依据,尽早发现肝组织的损害程度及病程发展,为乙肝病毒感染者的治疗、病情的监控发挥重要的临床指导作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梅州市人民医院肝病科、消化科、介入科和肿瘤外科收集乙肝病毒感染者血清400例,其中慢性乙型肝炎200例,肝炎肝硬化组150例,肝癌组50例。[男性300例,女性100例,平均年龄(46.5±16.3)岁]。所有病例组均排除自身免疫性疾病及各类肠道病毒感染性疾病,并且排除大量饮酒史和吸烟史的患者,肝癌组病例排除转移性肝癌,其他非HBV感染导致的肝癌及伴有其他恶性肿瘤病史的患者,所入选的病例HBV-DNA定量结果均在103 copies/mL以上,3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乙型肝炎诊断标准依据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和肝病分会2005年制定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肝癌诊断标准依据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2001年制定的“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诊断与分期标准”。获得患者知情同意后,取静脉血5 mL离心,血清置-20 ℃冻存备用。

1.2 试剂、仪器和检测方法

1.2.1 试剂和仪器 HBV-DNA提取试剂盒由中山大学达安基因股份有限公司提供,采用罗氏Lightcycler型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仪;AFP检测试剂是贝克曼配套试剂盒,运用美国贝克曼Accss2全自动化学发光仪。

1.2.2 检测方法 采用磁珠法提取血清HBV DNA,取适量标本至毛细管中,每次试验设立4种HBV DNA 标准品,浓度分别为每毫升107、106、105、104 copies,并设立空白管、阴性、临界阳性、强阳性对照,上机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扩增,检测出血清中HBV DNA浓度;AFP检测采用化学发光法将收集的血清标本直接上机检测。检测参考范围是:HBV DNA<500 copies/mL为正常,AFP≤10 ng/L为正常 。质量控由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提供。

1.3 统计方法

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该研究数据属于计量资料,HBV-DNA含量需经过取㏒值的转化,都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3组间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HBV-DNA及AFP在血清中变化与病程的相关分析采用Brivariate分析法。

2 结果

①在所有病例中,慢性乙型肝炎组HBV-DNA拷贝数最高,肝癌组最低。慢性乙型肝炎组分别与肝硬化组、肝癌组比较,P分别为0.003、0.006均<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慢性乙型肝炎组AFP浓度的变化与其他两组做相同的统计分析,P分别为0.021、0.046均<0.05,差异同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2。

②以不同的组别作为分析因素进行Brivariate相关分析,3组中HBV-DNA拷贝数及AFP浓度变化和组别之间有明显的相关性,其中HBV-DNA的变化与病程呈反相关,而AFP的变化与病程则呈正相关,结果见表2。

3 讨论

3.1 病毒复制与肝组织损害的相互关系

HBV能够在肝细胞内持续复制,反复感染,而复制指标就是血清中HBV DNA的拷贝数。HBV对肝脏的长期作用导致其炎症及纤维化,严重者可发展成为肝硬化甚至肝癌。慢性乙型肝炎的病程发展和转归是HBV、肝细胞和免疫系统三者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病毒基因整合到宿主细胞的DNA中[3],造成DNA损伤,并影响受损DNA的修复,从而导致细胞基因组的变异,促使突变细胞不断累积,最终导致肝细胞癌变。AFP是胚胎干细胞所产生的一种特殊蛋白质,在胚胎期由肝脏实质细胞和卵黄囊细胞合成,成人血液中的AFP主要来源于肝癌细胞,AFP是原发性肝细胞肝癌的特异性肿瘤标志物,其升高反映肝脏受损后新的肝细胞再生和修复,随着病情的恶化,肝细胞大量增生,AFP在血清中的含量会急剧增加,对高危人群的随访中血清AFP增高与肝脏炎症、纤维化程度有关联。研究发现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增高,肝组织内的HBV-DNA载量也明显升高,炎症轻、中、重度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慢性乙型肝炎发展到肝硬化、肝癌很大程度上和病毒复制情况及反复发作恶化的次数有着密切的关系。

3.2 病毒复制量与AFP的关系

该研究通过对400例乙肝病毒感染者HBV-DNA、AFP水平的检测及统计分析发现血清HBV-DNA浓度在慢性乙肝患者组中最高,肝细胞癌组最低;而AFP浓度的变化则与其相反,二者的变化在3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与HBV对肝细胞损害的渐进过程密切相关,HBV-DNA在体内的复制不能够得到很好的控制,病情逐渐加重,使肝脏变形变硬而形成肝硬化,最终突变细胞的不断累积导致了原发性肝癌的发生[5]。随着病程的进展 血清中AFP的浓度也随之发生改变,结果在表1中显示,并且二者的变化与病情的发展呈明显的相关性,结果在表2中显示,这与乙肝病毒感染是肝癌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的相关研究[6]具有一致性,该研究表明慢性HBV感染与AFP存在密切关联,这与HBV慢性感染者肝癌的发生过程中AFP持续升高有关[7]。该研究中发现同一个病例从慢性乙肝阶段发展到肝硬化、肝癌的整个病程中,HBV病毒一直处于复制阶段,对肝脏造成持续损伤,并逐步造成肝硬化、纤维化甚至肝癌,这与报道[8-9]是相符的,同时血清中AFP的浓度也在高水平范围内不断的变化,因此控制HBV病毒的复制将对慢性乙肝病人病程好的转归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大量的研究表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能够引起各种急、慢性病毒性肝炎及肝硬化等疾病,与肝癌的发生密切相关。综合该研究分析可知,对HBV感染者应定期进行HBV-DNA的定量检测,分析病毒的复制状况,同时检测AFP的浓度,以期尽早发现肝组织的损害程度及病程的转归,达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的目的。综上,慢性乙肝病人病程的发展是多因素、多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动态监测HBV-DNA水平、AFP浓度,结合临床诊断,综合分析,为病程的控制和预后观察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Iloeje UH,Yang HI,Su J,et al.Predicting cirrhosis risk based on the level of circulating hepatitis B viral load[J].Gastroenter 01ogy,2006,130:678- 686.

[2] 何平.乙型肝炎病毒基因与原发性肝癌的关系[J].应用预防医学,2009, 15(5):315-317.

[3] Brechot C.Hepatitis B virus an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BV DNA status and its implications[J].J Hepatol,1987,4(2):269-279.

[4] 刘威,黄鑫,王淑兰. 慢性乙型肝炎肝组织内HBV-DNA 含量与肝脏损害程度的相关性分析[J]. 医师进修杂志,2O05,28(6):50.

[5] 王艳红,黄力毅,覃锦耀,等. 乙型肝炎病毒C 基因启动子变异、HBV-DNA 及细胞因子与原发性肝癌的关系[J].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2008, 22(4):220-222.

[6] 李国文, 郭贵海.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模式及病毒DNA定量与原发性肝癌临床相关研究[J].江西医药,2012,47(10):888-889.

[7] 黄启生.原发性肝癌HBV慢性感染状态及与AFP含量的关系[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8):918-920.

[8] Mei-Hwei Chang,San-Lin You,Chien-Jen Chen,et al.Decreased Incidence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in Hepatitis B Vaccinees:A 20-Year Follow-up Study[J]. Natl Cancer Inst,2009,101:1348-1355.

[9] 徐颖颖,王吉耀.乙型肝炎、肝硬化与肝癌[J].临床内科杂志,2009,26(11):728-730.

(收稿日期:2014-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