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医学护理肿瘤医学正文

PET/CT在前列腺癌放射治疗中的应用探讨

  • 投稿呐嘟
  • 更新时间2015-09-15
  • 阅读量929次
  • 评分4
  • 60
  • 0

鲍海峰

偃师市人民医院肿瘤科,河南偃师 471900

[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前列腺癌患者在放射治疗过程中PET/CT的应用情况。方法 选择该院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所收治的150例前列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经病理诊断确诊后均行放射治疗,利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均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的患者采用CT监测的方式来对患者的靶区体积以及放疗剂量进行确定,观察组患者采用PET/CT监测的方式来对患者的靶区体积以及放疗剂量进行确定,比较两组患者的病灶发现率以及诊断敏感性。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病灶发现率为93.33%,诊断敏感度为96%;对照组患者的病灶发现率为77.33%,诊断敏感度为81.33%。两组患者的病灶发现率以及诊断敏感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前列腺癌患者的放射治疗方案进行确定时,PET/CT的应用虽然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但其仍处于试用阶段,且对靶区的勾画未形成一个统一标准,它在提高患者的局部肿瘤控制率以及定义价值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但它可以为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方案制定提供有效的数据。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前列腺癌;放射治疗;临床应用;PET;CT

[中图分类号] R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3(c)-0187-02

[ 作者简介] 鲍海峰(1973.4-), 男, 河南偃师人, 本科, 主治医师, 研究方向:肿瘤方向。

目前在对前列腺癌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放射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方式之一,特别是对于晚期局部前列腺癌患者,其标准的治疗方法就是放射治疗[1]。在对前列腺癌患者进行放射治疗时,必须要对患者的淋巴转移情况以及前列腺癌扩散情况进行准确的评估,并根据患者的具体靶区体积对患者给予最佳的放疗剂量进行治疗,这也是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其预后情况的关键[2]。为了对该类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该研究将对该院该院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所收治的150例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收治的150例前列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的年龄为45~73岁,平均年龄为(57.4±3.2)岁。观察组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6.9±2.8)岁,中位入院时间为2011年8月;对照组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5.3±2.4)岁,中位入院时间为2011年9月;利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均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年龄、病情、入院时间等一般资料存在一定的差异,具有可比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所有患者经病理诊断确诊后均行放射治疗,对照组的患者采用德国西门子公司所生产的CT机来对患者行CT检测的方式来对患者的靶区体积以及放疗剂量进行确定。即采用16层螺旋CT机来进行冠状动脉的造影扫描,其规格为:间隔为1.25 mm,重建层厚为1.25 mm,螺距为1.375,层厚为2.5 mm,电流为250 mA,电压为120 kV。重建图像利用AW4.2工作站来对其进行处理。患者的扫描范围主要为前列腺及其周边区域。利用高压注射器来对患者进行非离子对比剂静脉注射。观察组患者采用PET/CT检测的方式来对患者的靶区体积以及放疗剂量进行确定,患者在检查前5~6 h禁食,禁糖类饮料。在注射检查药物前后都要尽可能保持安静,并以卧位或半卧位休息,尽量避免走动。部分患者尤其是糖尿病患者需要做血糖浓度测定。有些糖尿病患者需要使用胰岛素。做全身检查前要先排尿(注意勿使尿液沾染内衣或皮肤,以免误诊)。比较两组患者的病灶发现率以及诊断敏感性。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的对比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的对比用t检验。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病灶发现率为93.33%,诊断敏感度为96%;对照组患者的病灶发现率为77.33%,诊断敏感度为81.33%。两组患者的病灶发现率以及诊断敏感性存在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大量的临床实践表明,在对前列腺癌患者进行临床诊断时,MR以及CT等形态学手段对前列腺癌在治疗后的复发情况、远端转移情况、淋巴结转移情况以及前列腺癌的累积情况的诊断价值有限[3]。PET/CT作为医学影像检查过程中的一种新型功能性显像技术,其在临床中的应用变得越来越广泛,且取得了一系列的效果。目前,在对肿瘤患者行放射治疗时,PET/CT技术的优势逐渐凸显出来,在对前列腺癌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此类技术的应用也变得越来越广泛,且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目前,在对前列腺癌患者进行放射治疗时,常用的示踪剂主要有11C乙酸盐,11C-胆碱,18F-胆碱,18氟-脱氧葡萄糖。在对肿瘤患者进行放射治疗时,这些示踪剂可以利用细胞膜上的糖转运蛋白进入到细胞内,在细胞质内通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形成6-磷酸-FDG,由于该类产物不能发生进一步代谢而停留在细胞内显像[4]。有益于肿瘤组织的代谢较快,因此,其对葡萄糖的利用也有所增加,其对18氟-脱氧葡萄糖的摄取量也有所增加,这就有利于对肿瘤的范围、具体位置以及增值情况进行全面监测。

在对前列腺肿瘤患者进行临床诊断时,18氟-脱氧葡萄糖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这主要是因为前列腺癌患者细胞膜上的葡萄糖转运蛋白的表达情况较低,因此,其在分化过程中对18氟-脱氧葡萄糖的亲和力较差,摄取量也就随之减少。此外,18氟-脱氧葡萄糖可以通过泌尿系统排出体外,对前列腺癌患者的病理诊断造成一定的干扰。目前,在对前列腺癌患者进行临床诊断时,将18氟-脱氧葡萄糖以及11C-胆碱作为放疗过程中的示踪剂已经成为了该类疾病研究过程中的热点问题之一。

有学者在其研究报告中指出,在对原发性前列腺癌患者进行临床诊断时,其特异度以及敏感性分别为42.6%、71.6%[5]。该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病灶发现率为93.33%,诊断敏感度为96.00%;对照组患者的病灶发现率为77.33%,诊断敏感度为81.33%。明显高于该学者在其研究报道中的结果,出现此类情况的原因可能为本研究中病例数相对较少,且研究的条件过于理想化。

由于前列腺癌患者通常存在多发病灶,而PET的粪便空间大概在5 mm左右,因此,PET难以发现较小病灶,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其临床应用范围受到一定的限制。随着医学技术以及影像学技术不断发展,前列腺癌患者的诊断以及治疗技术也有所提高,在对此类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仍有大部分患者在治疗后出现复发的情况。有学者在其研究报道中指出,有26%~54%的前列腺肿瘤患者在行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后或放射治疗后10年内出现了复发的情况。因此,在对该类患者进行治疗时,必须对患者的治疗情况以及肿瘤清除情况进行全面监测,以便于降低患者在治疗后出现复发的几率。

在对前列腺癌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适当增加放射剂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对前列腺癌的控制率,不过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泌尿生殖系统以及肠道的毒性,因此,在对此类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必须对患者的肿瘤情况以及放疗过程进行全面的监控。

综上所述,在对前列腺癌患者的放射治疗方案进行确定时,PET/CT的应用虽然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但其仍处于试用阶段,且对靶区的勾画未形成一个统一标准,它在提高患者的局部肿瘤控制率以及定义价值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但它可以为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方案制定提供有效的数据。因此,在对前列腺癌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 来对PET/CT监测进行选用,以便于为患者的个体化方案制定提供参考。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吕晓彦,汪延明.PET/CT在前列腺癌放射治疗中的应用研究[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2012,6(3):671-673.

[2]任宝志,周玉霞,钟立松,等.中晚期前列腺癌PET/CT定位三维适形放疗的疗效和预后分析[J].肿瘤预防与治疗,2012,25(1):27-30.

[3]周硕,林美福,陈文新,等.18F-氟乙基胆碱对前列腺癌PET/CT诊断的价值及其非前列腺癌相关摄取的研究[J].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2012,32(5):353-357.

[4]宋吉清,张成琪,王春霞,等.MRI、MRS及11C-胆碱PET/CT对前列腺癌诊断的对比研究[J].中华核医学杂志,2008,28(1):49-54.

[5]王乾,刘亮,王英刚,等.PET-CT在前列腺癌诊断与临床分期的应用[J].国际泌尿系统杂志,2011,31(3):295-297.

(收稿日期:2013-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