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医学护理肿瘤医学正文

肠镜在老年性下消化道出血及肠癌中的临床诊断价值分析

  • 投稿Miss
  • 更新时间2015-09-15
  • 阅读量254次
  • 评分4
  • 28
  • 0

杨 姝

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云南昆明 650011

[摘要] 目的 分析肠镜在老年性下消化道出血及肠癌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100例老年性下消化道出血并行肠镜检查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检查结果显示,发病率前3位依次是肠癌(31%)、肠息肉(21%)、感染性腹泻(15%)。其中96例明确病灶部位,主要以直肠和乙状结肠为主。结论 分析老年性下消化道出血的原因主要为肠癌,病变部位以直肠和乙状结肠为主。肠镜用于检测和诊断老年性肠癌准确性高,且使用相对安全,是检测肠癌的首选。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 肠镜;老年性下消化道出血;肠癌;临床诊断

[中图分类号] R574.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8(b)-0073-02

下消化道出血属于消化科常见病症之一,指的是屈氏韧带以下器官,包括肛管、直肠、回肠、结肠、空肠等器官出现出血情况的病症[1]。下消化道出血的病因比较复杂,如结缔组织、血液系统、肠道等部位出现病变,肿瘤、炎症、肠壁结构、息肉等发生改变等均可能引发该疾病。老年人出现下消化道出血的情况比较常见,主要是因为老年人的身体自主止血机制降低、血管弹性较差,加上受其他器官病变的影响,所有发病率比较高。临床上多采用肠镜检查病灶组织,并对病变组织进行病理学分析,以诊断病变情况。同时,还可在镜下进行止血措施。目前,肠镜已成为诊断下消化道出血最有效的手段之一。为分析肠镜在老年性下消化道出血及肠癌中的临床诊断价值,该研究对该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100例老年性下消化道出血并行肠镜检查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100例老年性下消化道出血并行肠镜检查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消化道出血的诊断标准,且排除其他系统疾病导致消化道出血的情况,以及经胃镜检查排除上消化道出血情况,所有患者均在出现便血后到医院就诊。患者中男性56例,女性44例;年龄55~80岁,平均年龄(67.3±2.6)岁;病程10 d~7个月,平均病程(21.4±6.1)d;19例粘液血便、23例果酱样便、37例鲜血便、9例柏油样大便、12例便后滴血。便血时有8例伴便秘、30例腹泻、9例里急后重、42例伴腹痛、5例腹部包块、4例伴体重减轻、2例伴发热。

1.2 方法

叮嘱患者在检查前3 d应以清淡饮食为主,检查前1 d不宜使用含纤维的食物。检查当天清晨口服加入聚乙二醇4 000散剂温水口服,或顿服3 000 mL肠道清洁液[2]。直至排出无粪渣液体,则视为最佳的肠道清洁效果。然后使用纤维电子结肠镜检查。对于出血较少的患者可直接进行肠镜检查,而若出血较多的患者则待好转后再进行检查,如出血量大,经内科治疗无效者可灌肠后即行电子肠镜检查。一般除新生物堵塞肠腔无法进镜之外,其他均将肠镜插至回肠末端26 cm以内[3]。

1.3 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的统计分析使用SPSS13.0软件,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肠镜检查结果

发病最高的为肠癌,有31例,占31%;其次为肠息肉,有21例,占21%;第三是感染性腹泻,有15例,占15%;接下来依次是肛周疾病(包括肛管炎症、痔、肛裂等)12例(占12%)、13例溃疡性结肠炎(占13%)、3例缺血性结肠炎(占3%)、1例血管畸形(占1%),另有4例未发现明显病灶(占4%)。

2.2 病变发生部位

该次100例患者中,有96例检查至回盲部,并有少数达到回肠的末端,成功率达到96%。分析者96例患者的病灶部位,见表1。

3 讨论

3.1 下消化道出血的病因

引起老年性下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多而复杂,在进行的病因研究中,国内外文献报道的结果有较大差异。在国外的文献报道中,发现导致下消化道出血的病因由高到低排列依次是肠道憩息、动静脉畸形、肿瘤、炎症性肠病、肛门直肠疾病等[4]。而这与我国文献所报道的关于下消化道出血的病因结果有一定差异。根据马臻奇、李萍以及刘祖炳等人的报道,导致下消化道出血的病因主要以肠癌为主,其次是痔疮或结肠息肉[5]。这与该研究中的的结果较为接近。另外,通过多年对结肠镜检查资料的研究和总结,发现导致下消化道出血的病因有一定变化。研究显示,20多年前导致下消化道出血的主要病因是肠息肉,而近几年的研究则发现肠癌成为首要病因[6]。这可能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生活习惯发生改变,在日常饮食中多高脂肪、高蛋白而少纤维的饮食习惯有关。肠息肉病因退居第2位,其他病因的发病率变化不大。

3.2 病变部位

该研究中,已查明96例老年患者的病变部位,由高到低分别是直肠(29.2%)、乙状结肠(22.9%)、升结肠(16.7%)、降结肠(13.5%)、末端回肠部(2.1%)。可见,直肠和乙状结肠是老年肠癌主要的发病部位,是导致下消化道出血的重要原因。该研究与刘国卓等人的研究结果相类似[7]。分析原因,可能与粪便长期残存时间过久,粪便中含有的吲哚或其他代谢类产物对肠黏膜产生刺激作用有关[8]。一旦肠息肉的表面出现水肿糜烂、或发生感染、蒂脱落等就可能会引发出血现象,并且还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生恶变的概率越来越大。因此,若发现有较大的肠道息肉,为防止发生恶变应及时进行切除,做到早诊断早治疗。

3.3 肠镜在检查下消化道出血中的应用

目前,检查下消化道出血的手段很多,例如小肠气钡双重造影、放射性核素或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胶囊内镜或双气囊小肠镜等检查手段。但这些技术手段不是设备要求较高,就是检查价格较贵等,很难进行推广使用。而且引起下消化道出血的部位主要在直肠和乙状结肠,小肠部位引起出血的情况较为少见(不在肠镜检查范围),因此,使用肠镜作为下消化道出血常见部位的检查手段很有必要。利用肠镜明确下消化道出血病因有重要意义。通过肠镜能观察到整个结肠黏膜,对可疑的病灶进行相关的病理学检查以确定病变性质。另外,还可利用肠镜治疗炎症性肠病、早癌、结肠息肉等,即利用肠镜对出血症状进行镜下止血治疗。比较常用的内镜下止血方法主要有氧气刀、内镜下套扎术、肾上腺素生理盐水注射、电凝止血等。除此之外,对于一些不能明确出血部位且出血危及患者生命安全的情况,可配合使用内镜进行剖腹检查,以明确病变部位。

由于人口老龄化现象的日益严重,需十分重视老年人的疾患问题。通过该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老年性下消化道出血的相关特征,同时要求术者应熟练掌握肠镜的检查技术和方法。随着老年人机体功能的逐渐衰退,抵抗疾病的功能也越来越弱,易患各种疾病,这也在一定才程度上增加了肠镜检查的难度和风险,尤其是老年患者过于消瘦或肥胖,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等这类患者,其检查的风险和难度更大。因此,需严格把关禁忌症,提高肠镜检查的安全性。综上所述,利用肠镜检查老年性下消化道出血,对于明确病因,做到早诊断、早治疗有重要意义。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朱琪麟,楮行琦,史肖华,等.1542例下消化道出血病因肠镜诊断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16):79-80.

[2] 骆桂红.肠镜对老年性下消化道出血及肠癌的临床诊断价值[J].实用癌症杂志,2013,28(4):365-366.

[3] 邓大才.老年人下消化道出血结肠镜检查结果分析[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0,33(4):49-50.

[4] 孙杰.下消化道出血103例肠镜检查分析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28):3551-3552.

[5] 赵晓军,李娜,王海红,等.急诊结肠镜在急性下消化道出血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2,21(8):730-732.

[6] 国华.术中胃镜联合结肠镜治疗急性下消化道出血的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2,4(1):125-126.

[7] 姚国鹏,黄宏春.结肠镜诊治下消化道出血723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刊,2013,40(17):58-59.

[8] 赵承满.167例下消化道出血临床特点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3,8(24):54-55.

(收稿日期:2014-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