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文科毕业农业经济正文

农业保险运行效率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分析——来自湖北的数据及DEA理论的应用

  • 投稿王陶
  • 更新时间2015-11-01
  • 阅读量1104次
  • 评分4
  • 94
  • 0

1冷晨昕 2祝仲坤

(1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70;

2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 北京 100872)

[摘 要] 文章运用湖北2007-2012年农业生产相关数据,实证分析了农业保险运行效率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将DEA-BCC模型中的投入冗余量进行标准化,作为衡量农业保险运行效率的标准,并运用DEA视窗理论,借鉴对比分析方法,将农业保险作为近似的虚拟变量,分析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湖北农业保险投入冗余量较大,运行效率仍需提升,农业保险对农业生产有显著正效应。因此,应多管齐下,提升农业保险效率,最大限度发挥其在农业生产中的积极作用。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 农业保险;运行效率;农业生产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71173086)。

[作者简介]冷晨昕(1989-),女,山东烟台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农业经济理论与政策;祝仲坤(1989-),男,河北保定人,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农业经济理论与政策。

①文中农业保险均指政策性农业保险,以下简称为“农险”。

一、问题的提出

农业保险①是转移、分散农业风险,保障、提高农民收入,盘活、振兴农村经济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 [1 ]。十余年来,农业保险作为中央财政强农惠农的重要措施、“三农”工作的重要抓手 [2 ],取得了不小的成就。2004年,农险保费收入仅为3.77亿元,到2013年,农险保费收入已达到306.6亿元,年均增速超过50%。然而,高速增长的同时,一些问题也逐步暴露。从需求层面来讲,农业小规模经营、农户收入水平不高、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严重等因素引致的有效需求不足问题长期困扰农险发展。从供给层面来看,保险公司在经营管理上仍欠规范,在展业宣传、查勘定损等环节中的问题易导致交易成本过高,从而引发供给的低效率。从补贴层面来看,财政补贴的规模、方式等问题,可能产生无谓损失,导致效率低下。基于此,不禁提出疑问:就农险而言,伴随着如此多问题的高速增长是否有效率呢?农险对农业生产是否会产生积极影响呢?

二、概念界定与文献回顾

目前,农险运行效率尚无明确的概念,较有代表性的研究是以保险效率为切入点,通过推广保险效率形成农险运行效率概念。保险效率可以从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分析,微观层面指的是各保险公司资金使用的合理化程度,即能否实现成本最小化与利润最大化;宏观层面通过将外部效应纳入评定范畴,评估保险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大小,重点在于保险业是否最大限度地满足了社会需求。借鉴宏观层面的保险效率概念,农险运行效率可以理解为农险对农业生产发展的贡献度,核心在于衡量农险是否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农业生产发展的需求,也可以称之为是福利经济学视角下的一种帕累托最优 [3 ] [4 ]。

通过查阅文献来看,目前农险运行效率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一是从供给效率角度进行分析,其中施红从保费补贴和交易成本两个方面剖析了政策性农险运行效率的影响因素,并提出降低交易成本是提高农险运行效率的关键 [5 ]。袁辉则通过非均衡计量模型实证分析,提出政府应通过加大调控中国农险市场供求关系的力度,提升农险供给效率 [6 ]。而张祖荣在研究中发现导致当前农险供给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是保险公司交易成本过高、经营成本高、管理欠规范等 [7 ]。

二是从补贴效率角度出发,绝大部分学者对补贴的必要性持肯定态度。理论分析方面,早在2005年刘京生就提出政府可以通过补贴来分散农业风险,支持农业发展。随后,王韧也提到面对极高的农业风险,通过政府补贴能够实现纳什均衡 [8 ]。实证研究方面,张跃华等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保费补贴是推动农户参加农险的主要因素 [9 ]。于洋通过误差修正模型测度出保费补贴对改善农险运作效率的贡献度,并指出保费补贴促进了保费收入的增长,改善了农险的市场供给 [10 ]。然而在补贴的效率方面,孙香玉从福利经济学角度分析得出增加保费补贴,尽管可能会刺激保险业发展,但可能导致社会福利的净损失 [11 ]。

三是针对农险对农业生产影响的研究,各学者得出的结论截然不同。其中杨春玲、周才云通过建立误差修正模型并进行协整检验发现农险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因素之一;王向楠运用动态面板系统GMM估计方法发现农险发展显著促进了农业产出的增加 [12-14 ]。然而余新平同样运用误差修正模型却在研究中发现农险保费收入与农民增收呈负向关系。高杰利用时间序列分析模型得出农险对农民收入影响不显著 [15 ] [16 ]。

上述文献对研究农险运行效率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但仍存在两点不足。一是农险运行效率方面的研究定性分析居多实证分析较少,且多是仅从运行效率的某个侧面展开论述,缺乏对农险运行效率的整体把握。二是针对农险对农业生产发展的影响过往学者所得结果相距甚远,在分析中所选指标仍需商榷。

因此,科学测算并分析农险运行效率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有一定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有别于过往文献,本文在研究思路上有以下特色:效率评估方面,本文通过研究DEA-BCC模型中的投入冗余量,并计算标准化得分来评估湖北省及各市(州)的农险效率;对农业生产影响方面,本文运用DEA视窗理论,依据对比分析方法,将农险投入看作近似的虚拟变量,分析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三、湖北农业保险发展特征

(一)保费增速快、波动性明显

自2004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加快建立农业保险制度以来,湖北农险总体保持了高速增长势头,期间年均增速超过100%。其中,2007年实现保费收入10501万元,保费增长高达97倍;2008年,实现保费收入51070万元,保费增长将近4倍(详见下页表1)。然而保费增长具有明显的波动性,2006年,农险实现保费收入仅为107万元,呈现剧烈下降趋势,较2005年减少85.5%。2009年,由于部分县市财政收入不足,保费补贴难以到位,地方财政补贴比例下调至20%,当年农险保费收入为51359万元,增长仅为0.57%,增速明显放缓。2010年湖北农险保费收入进一步萎缩,仅为50468万元,较2009年下降1.73%。2011-2012年,湖北及时调整战略加之国家财政的有力支持,农险业务又进入了加速发展期。

(二)渗透水平低、增长徘徊不前

农险密度和深度是衡量农险渗透水平的重要指标。农险密度指的是农险的保费收入与农村劳动力数量之比;农险深度指的是农险保费收入与农业总产值之比。

由表2分析发现,农险密度、深度整体水平偏低,各市(州)分化明显。2010-2012年农险密度分别为26.15元/人、24.85元/人、28.21元/人,与全国同期平均水平相当,但与东部农险发展良好的省市有较大差距。2010-2012年农险深度分别为0.16%、0.13%、0.13%,全国同期水平分别为0.20%、0.21%、0.26%,湖北略低于全国水平。从各市(州)情况来看,各市(州)农险密度、深度分化均比较明显,以2012年为例,荆门市农险密度为57.77元/人,农险深度达到0.19%,农险密度、深度远高于全省同期水平。而最低的十堰市农险密度只有6.68元/人、农险深度仅有0.08%,不仅远低于荆门而且与全省平均水平仍有一定差距。

与保费增速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农险密度和深度没有呈现增长趋势,增长徘徊不前。2010-2012年农险密度分别为26.15元/人、24.85元/人、28.21元/人,增速比较缓慢。农险深度分别为0.16%、0.13%、0.13%,呈现轻微下降趋势。各市(州)与全省情况具有一致性,农险密度和深度增长徘徊不前。

四、农业保险效率评价

(一)研究方法

Charnes等于1978年开创性地提出了数据包络分析方法。该方法以输出/输入作为相对绩效而发展起来的评价决策单元相对有效性的非参数方法。这种方法极大地丰富了微观经济中的生产函数理论,同时在避免主观因素、简化算法、减少误差等方面有优越性。

1. DEA-BCC模型。1984年,Banker等人通过放松规模报酬不变的假设,构建了规模报酬可变的BCC模型,具体模型解释如下:

假设决策单元对应的输入、输出数据分别为:

其中,

则BCC模型可表示为:

式中:S+、S-是松弛变量,λj是第j个决策单元的权重,θ是决策单元的效率指数; λj使各个有效点连接起来,形成有效前沿面,θ则表示DMU离有效前沿面或包络面的一种径向优化量。

若通过计算得出效率指数θ=1,且松弛变量S+、S-均为零,则表示决策单元DMU有效,若松弛变量S+、S-不为零,则表示决策单元DMU弱有效。若θ<1则表示决策单元DMU非有效,即在生产过程中,部分投入过多或产出不足。

2. DEA视窗分析。DEA视窗分析是由Charnels等于1985年提出的评价面板数据动态效率的非参数估计方法。与传统的DEA模型相比,视窗分析在数据中加入了时间维度,增加了决策单元的参照范围,可以实现横向与纵向比较,其次,视窗分析引入了窗口长度,分析更具动态性、趋势性。

假设需要对N个决策单元(DMU)在T个时期的相对效率进行分析。依据视窗分析原则,窗口长度设为L(L<N),1,2,3,……,L为第一视窗,含有N*L个决策单元。依次类推,2,3,4,……,L,L+1为第二视窗,T-L+1,T-L+2,T-L+3,……,T是最后一个视窗,决策单元依然为N*L个。每个窗口包含的决策单元数量是传统DEA模型决策单元数量的L倍,大大提升了DEA模型估计的精确度。

(二)数据说明

文中所涉及数据如表3所示,主要包括投入指标农险保费收入(x1,万元)、农业机械总动力(x2,万千瓦)、农业化肥施用量(x3,万吨)、农业从业人员数量(x4,万人)、产出指标农业产值(y1,亿元)。数据来源方面,农险保费收入的数据来自2008-2013年的《中国保险年鉴》,其余各项数据均来自2008-2013年《湖北统计年鉴》。此外,本文研究所涉范围主要是种植业层面,因此,产出指标农业产值并非农林牧渔总产值,而是种植业的农业总产值。

(三)运行结果分析

文中农险运行效率通过投入冗余量的均值标准化得分来表示。其依据在于投入冗余量是评价投入指标与DEA有效(综合效率为1.000)之间的“距离”,即该项指标投入的不合理的无效率数值。因此,投入冗余量越小则距离DEA有效距离越近,相对效率越高。相反投入冗余量越大,则距离DEA有效越远,相对效率越低。

如表4所示,湖北各市(州)投入2007-2012年投入冗余量均值经过逆向标准化处理,标准化公式为。根据公式,各市(州)得分在0-1之间且冗余量最大的荆州得分最低为0,冗余量最小的武汉得分最高为1。通过具体分析表4,得出如下结论:

1. 湖北农险投入冗余量较大,需要进一步优化。2007-2012年湖北农险投入冗余量均值为232.4284万元,农险效率标准化得分为0.3737938,仅高于荆州、荆门、恩施、孝感四地,运行效率较低。从农业生产效率角度来看,湖北农业生产效率水平较高,农业生产效率均值达到了0.8330,各市(州)也均高于0.75。

2. 各市(州)农业生产效率均值与农险标准化得分呈现趋势的一致性(图1)。投入冗余量较高的荆州、荆门、恩施、孝感等地,农险标准化得分低于0.5,农业生产效率均值也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处于湖北的最后几位;与此相反的是武汉、襄阳、黄冈、黄石、鄂州等投入冗余量极小的市(州),农险标准化得分接近1.0,农业生产效率均值也接近1.0,排在全省前几位(表4)。这一数据显示出农险运行效率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然而图1中趋势的一致性并不能说明两者之间存在相关关系。要判断农险运行效率与农业生产的关系,需作进一步的研究。

(四)农业保险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分析

为准确评价农险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本文依据对比分析方法,设计了一组对照试验,即同样选用2007-2012年湖北农业生产指标,一组数据在处理过程中将农险指标均值化,而另一组则保留农险指标,通过此种方法探寻农险指标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在处理过程中两组均运用DEA-SOLVER 软件,选择视窗模型,采取基于投入的可变规模报酬处理方法,经整理得出结果如表5所示。

正如表5结果所示,2007-2010年、2008-2011年、2009-2012年视窗均值结果来看,(2)中结果普遍低于(1),农险对农业生产效率有着积极正向作用。第一视窗2007-2010年中,湖北农业生产效率(1)中结果为0.903,(2)中结果仅为0.853,相差0.05。以此类推,第二视窗2008-2011年中,(2)与(1)相差0.031,第三视窗2009-2012年中,(2)与(1)相差0.056,而视窗均值结果相差0.046,从三个视窗和视窗均值的结果中可以得出农险对农业生产效率呈显著正相关。

从各市(州)结果来看,各地呈现的变化趋势显示,(2)中的结果低于(1)。其中襄阳变化最为明显,两者相差达到0.127,而变化最小的为鄂州,两者相差0.0007。变化比较明显的还包括随州、恩施、十堰、荆州、武汉,前后差别大于0.05;而黄石、宜昌、咸宁、黄冈、孝感、荆门等地前后差别小于0.05,各市(州)结果也支持了农险对农业生产效率有积极正向作用。

五、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结论

本文首先运用DEA-BCC模型通过对农险的投入冗余量的测算结果进行标准化得到标准化得分,进而评估农险运行效率。然后,利用视窗分析模型,通过对比分析方法细致地考察了农险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研究发现,湖北当前农险投入冗余量较大,需进一步优化;农险标准化得分与农业生产效率均值呈现趋势的一致性。而从视窗分析结果来看,包含农险指标的农业生产效率明显高于农险指标均值化的农业生产效率,说明农险对农业生产有显著正效应。

(二)政策建议

1. 多管齐下,提升农险效率。运行效率是影响农险在分散农业风险、保障农民收入等方面发挥作用的重要因素,针对农险运行效率较低的现状,应从多个层面入手,多管齐下提升效率。首先要继续完善保费补贴政策,加大对农业生产大县的补贴力度,适当提高保费补贴比例;其次要最大限度地保障稻谷、小麦、玉米三大粮食品种保险的覆盖面和保障水平;再次要加大保险机构的扶持力度,降低保险机构运营中的交易成本,还应鼓励保险机构开展特色优势农产品保险,扩大农险的品种覆盖。

2. 将农险作为提升农业生产水平的重要抓手,发挥其积极作用。湖北应依托本地实际,结合省情、国情,以加快解决“三农”问题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适时、适度、适量发展为原则支持农险,推动农业生产发展。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朱俊生.农业保险问题研究综述[J].重庆社会科学,2009,(09):45-50.

[2]周延礼.我国农业保险的成绩、问题及未来发展[J].保险研究,2012,(05):3-9.

[3]许利平.政策性农业保险运行效率研究[D].西南大学,2012.

[4]杜芳.湖南省农业保险发展及运行效率评价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3.

[5]施红.政府介入对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运作效率影响的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08,(12):56-61,111.

[6]袁辉,李永芳.我国农业保险市场供求研究[J].财政研究,2011,(05):55-59.

[7]刘京生.落实“反哺”政策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业务[J].中国金融,2005,(08):15-17.

[8]王韧,邓超.基于我国农业保险补贴行为的博弈分析[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8,(04):37-40.

[9]张跃华,何文炯,施红.市场失灵、政策性农业保险与本土化模式——基于浙江、上海、苏州农业保险试点的比较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07,(06):49-55,111.

[10]于洋,王尔大.政策性补贴对中国农业保险市场影响的协整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9,(03):20-27,37.

[11]孙香玉,钟甫宁.对农业保险补贴的福利经济学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08,(02):4-11,110.

[12]杨春玲,周肖肖.农民农业收入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财经论丛,2010,(02):13-18.

[13]周才云.中国农业保险对农村经济增长具有拉动效应吗?——基于1985-2010年数据的动态分析[J].生态经济,2012,(12):87-90,96.

[14]王向楠.农业贷款、农业保险对农业产出的影响——来自2004-2009年中国地级单位的证据[J].中国农村经济, 2011,(10):44-51.

[15]余新平,熊皛白,熊德平.中国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民收入增长[J].中国农村经济,2010,(06): 77-86,96.

[16]高杰.农业保险对于农民收入的影响及其政策含义[J].财政研究,2008,(06):48-51.

(责任编辑: 管 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