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文科毕业农业经济正文

西北地区服务业集聚的行业特征研究

  • 投稿沈星
  • 更新时间2015-11-01
  • 阅读量953次
  • 评分4
  • 30
  • 0

刘亚亚 朱志玲 贾国平

(宁夏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宁夏 银川 750021)

[摘 要] 文章选取西北五省作为研究区域,以2007-2012年各省服务业就业人数为基础数据,运用空间基尼系数、区位熵指数、转移—份额分析法等,测度了西北地区服务业发展的行业集聚水平。研究结果表明:西北地区服务业整体集聚水平较低,集聚趋势不太明显;不同行业的空间集聚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性;各行业在西北地区的专业化优势呈现明显的地域差异。最后,通过转移—份额分析法,结合专门化水平,提出了西北五省服务业各行业的重点选择。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 服务业;产业集聚;空间基尼系数;区位熵;转移—份额分析法

[作者简介]刘亚亚(1989-),女,宁夏固原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城市与区域发展规划研究;通讯作者:朱志玲(1969-),女,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城市与区域发展规划研究。

一、引言

产业集聚是区域经济和产业经济研究长期关注的重点。从产业分布来看,产业集聚现象并不仅仅出现在工业领域,虽然工业集聚现象往往表现得更典型一些,有规律的产业集聚同样出现在商业、金融业等服务业领域,如美国洛杉矶的旅游业和电影业 [1 ]。随着世界经济向服务经济转型,服务业集聚对经济增长的意义越来越重要。服务业集聚会增强集聚地企业的资源整合能力,降低其生产成本,同时,有利于同类信息在同行业之间高效快速地传播促,进行业技术的创新,从而有利于巩固服务业整体实力。服务业集聚可能是增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造成服务业集中发展的关键因素是互补共生,只有单一类型服务业需要的各种不同的服务业集聚在一起,才能完成其服务的最终目的 [2 ]。就中国服务业而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服务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不断上升,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不断增强。从第二产业为主导逐渐转向以服务业为主导是产业结构优化的一般规律,服务业主导就意味着服务业在地区经济发展中占据主体地位 [2 ]。有研究发现中国服务业集聚程度呈增长趋势,且有向制造业密集地区集中的态势,而经济集聚程度和城市区位会对服务业生产效率产生显著影响。从现实情况来看,服务业集聚能够使服务业发挥自身优势,进而优化所在地区的产业结构 [4 ]。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可知,近年来对于服务业集聚的实证研究较多,研究的相关理论与方法也比较成熟,服务业集聚度测算的主要方法有行业集中度(CR)、区位熵(LQ)、空间基尼系数(G)、赫芬达尔指数(H)、空间集聚指数 (EG)等。但是对于西北地区的相关研究较少,主要有敬莉等人做的西北五省区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主要运用空间基尼系数测度产业集聚 [5 ];张红的中国西部欠发达地区服务业集群发展进行了实证研究,运用集中系数测度服务业整体集聚水平 [6 ]。西北地区属于西部经济欠发达区域,与中国东部相比经济发展比较落后,市场规模较小,要素禀赋水平低,产业结构不合理,服务业的发展水平较低,测度西北地区服务业的集聚水平,进而提出其发展的重点,对西北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西北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论文选取西北地区作为研究区域,主要运用空间基尼系数、区位熵和转移—份额分析法来研究西北地区服务业集聚的行业特征。

二、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一)研究方法

1. 空间基尼系数(G)。空间基尼系数是20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根据洛伦茨曲线找出的判断分配平均程度的指标。空间基尼系数(G)以就业人数为基础来测度产业地理上集聚程度。该指标是通过比较某个地区某一产业的就业人数占该产业总就业人数的比重与该地区全部就业人数占经济体总就业人数的差异程度,来衡量某一产业在各个地区的集聚程度 [7 ]。其公式为:

式中: Xi为 i 地区就业总人数占上位区域总就业人数的比重; Si为 i 地区某产业就业人数占上位区域该产业总就业人数的比重。0 < G<1,G 越大,表明该产业在地理上的集聚程度越高。

2. 区位熵(Q)。区位熵是用来衡量某一产业的某一方面或细分行业在一特定区域的相对集中程度。从区域经济学角度看,通过区位熵来测定一个小区域内某一产业部门在大区域范围内的相对集中程度,从而确定该小区域的产业集聚程度。通过计算某一区域产业的区位熵,可以找出该区域在背景区具有一定地位的优势专业化产业 [8 ]。其公式为:

式中: ei、Ei分别为某区域、背景区某行业 i 业务产值(或就业人数) ;∑ei、∑Ei分别为某区域、背景区某行业总产值(或就业人数)。根据Q的大小来衡量其专门化率。Q越大,则专门化率越大,说明某产业在某地区是优势产业,集聚效果比较显著。如果行业的 Q>1,则该行业在背景区就具有明显专业化优势。

3. 转移—份额分析法(SSM) 。转移—份额分析法用来测度某一区域产业的比较竞争优势和行业比较优势。是20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分析技术,试图通过成分分析,将经济增长分解成 3个组成部分:(1)国家部分(S),表示国家经济增长的贡献;(2)混合部分(M),表示某产业(行业)增长的贡献,其值越大则说明越具有产业(行业)比较优势;(3)竞争部分(C),表示地方特点的贡献,其值越大则说明越具有比较竞争优势。其公式为:

式中:Δei为城市或地区i行业从基期到报告期的产值(或就业人数) 增长;ei (0)、ei (t)分别为城市或地区i行业基期、报告期的产值(或就业人数) ;E(0 )、E(t )分别为背景区基期、报告期的总产值(或就业人数) Ei (0)、Ei (t )分别为背景区i行业基期、报告期的产值(或就业人数) [9 ]。

若C>0,说明城市某产业(行业)的发展速度快于背景区同行业的发展速度,则该产业(行业)在该城市就具有竞争比较优势;若 M>0,说明该产业(行业)的发展速度快于背景区经济发展水平,则该产业(行业)就具有产业(行业)比较优势。

(二)数据来源

本文研究区域主要包括西北五省(自治区),即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根据相关研究以及服务业本身的特性,主要采用各省区服务业细分各行业的就业人数来表示产业规模。服务业细分的各行业以年鉴统计口径为标准,具体划分为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C1),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C2),批发和零售业(C3),住宿和餐饮业(C4),金融业(C5),房地产业(C6),租赁和商务服务业(C7),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C8),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C9),居民服务业和其他服务业(C10),教育(C11),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C12),文化、体育和娱乐业(C13),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C14)。基础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2008-2013年)。

三、西北地区服务业集聚空间分布特征

(一)各行业的空间集聚程度

根据公式(1)计算西北五省区服务业细分的14个具体行业连续6年间的空间基尼系数,如表1所示。

从表1中的结果可以看出:(1)西北地区服务业整体各年份G值均小于0.01,从2007-2012年变化不明显,最大值出现在2010年,G值为0.0014,整体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这说明西北地区的服务业相对集中程度不高,集聚趋势也不明显。(2)分行业来看(图1),西北地区不同行业的G值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性,综合各年的平均值可知,集聚程度稍高(G>0.03)的有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居民服务业和其他服务业;集聚程度适中(0.01<G<0.03)的有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房地产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集聚程度最低(G<0.01)的有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金融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3)从时间变化来看,除过居民服务业和其他服务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住宿和餐饮业这三个行业的空间集聚变化比较明显外,其他行业变化不大。从2007-2012年,居民服务业和其他服务业以2008年和2011年为界,分成三个阶段,2007-2008年,G值快速上升,为集聚加强阶段,2008年达到峰值,G值为0.0804,2008-2011年G值快速下降,为集聚弱化阶段,2011年达到谷值,G值为0.0322,2011年以后G值又开始缓慢上升,说明集聚程度又开始加强;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以2010和2011年为界,2007-2010年G值快速上升,为集聚加强阶段,2010-2011年为缓慢下降,2011年以后又开始缓慢上升,最低值出现在2007年,G值为0.0071,最高值出现在2010年,G值为0.0467。住宿和餐饮业从2007-2012年G值一直呈现上升趋势,说明住宿和餐饮业的空间集聚程度一直在加强。

(二)各行业内的平均专门化率

根据公式(2)计算西北五省区2007-2012年服务业内各行业的区位熵(Q),再求出6年的平均值,如表2所示。

根据表2,可以将各省的服务业划分为三个等级,第一等级Q>1.5,说明该行业在西北地区有很明显专业化优势;第二等级1<Q<1.5,说明该行业在西北地区具有较明显的专业化优势;第三等级Q<1,说明该行业在西北地区专业化不明显[10 ]。

因此西北各省服务业各行业的专业化表现如下:

1. 陕西在西北地区具有较明显的专业化优势的服务行业有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居民服务业和其他服务业;其他行业在西北地区专业化不明显。

2. 甘肃在西北地区具有较明显的专业化优势的服务行业只有教育,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其他行业的专业化均不具优势。这说明甘肃的服务业空间特征比较分散。

3. 青海在西北地区有明显专业化优势的服务行业为居民服务业和其他服务业;具有较明显的专业化优势的服务行业有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其他行业的专业化均不具优势。

4. 宁夏在西北地区有明显专业化优势的服务行业为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具有较明显的专业化优势的服务行业有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金融业,房地产业,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其他行业专业化均不具优势。

5. 新疆在西北地区有明显专业化优势的服务行业为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具有较明显的专业化优势的服务行业有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其他行业专业化均不具优势。

四、各省服务业集聚的行业选择分析

本文设定2007年为基期,2012年为报告期,将相关原始数据代入公式(3),计算西北地区各省的C值和M值,如表3所示。

根据表3数据,再结合表2来进行各省区服务行业选择重点分析。一般而论,Q >1,且C和M均大于0的为经济表现强劲的行业,Q >1,且C>0、M<0的为需优先鼓励和扶持的行业;Q<1,且C和M均大于0的为需高度重视和发展的行业[11]。由此确定西北地区各省服务业的上述 3 个类别如表4所示。

通过表4可以看出,陕西、甘肃、青海服务业各行业在行业选择上分布比较均匀,而宁夏缺失需要高度重视和发展的行业,新疆只突出了经济表现强劲的行业。陕西省的服务业在西北地区的专业化地位最突出,由于其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市场规模较大,产业结构也逐步趋于合理,其服务业各行业的专业化优势明显,行业分布较均匀;甘肃、青海和宁夏次之;而新疆的服务业在西北地区专业化优势最小,由于其市场需求不足,第三产业发展水平较低,对经济的贡献率较小,只有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这一行业经济表现强劲,而其他一些行业虽然在本区发展速度较快,具有一定优势,但是这些行业在西北地区整个服务业中不具有比较优势,因此,新疆服务业整体的发展水平较低,在西北地区还没有出现有比较优势的需要优先鼓励和扶持以及高度重视发展的行业。

五、结论及讨论

(一)结论

1. 就整个西北地区而言,在研究选取的时间段内(2007-2012年),服务业整体的空间集聚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集聚水平较低,G值均值只有0.0012。主要是由于西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市场规模相对较小,服务业要素禀赋水平低。

2. 西北地区不同行业的空间集聚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性,集聚程度稍高的有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居民服务业和其他服务业;集聚程度适中的有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房地产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集聚程度最低的有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金融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

3. 各行业在西北地区的专业化优势呈现明显的地域差异。陕西的服务业具有专业化优势行业的较多,空间分布比较集中,主要为知识、技术密集型服务业。甘肃有较明显的专业化优势的服务行业只有教育,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空间特征较分散。青海有明显专业化优势的服务行业为居民服务业和其他服务业,宁夏和新疆有明显专业化优势的服务行业主要为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4. 根据各省区的要素禀赋水平,因地制宜发挥其优势行业的带动作用。同时重点扶持一些行业的发展。陕西应继续加快优势行业金融业,房地产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的发展,通过政策引导和扶持住宿和餐饮业的发展,同时高度重视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的发展。甘肃应发挥扶持教育,重视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青海和宁夏应该重点扶持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的发展,交通对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加强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新疆应在继续加强经济表现强劲的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行业的基础上,提高其服务业的整体水平。

(二)讨论

通常认为,集聚对经济产生正向的促进作用,但非集聚地区的经济则会因为产业和其他生产要素的流失,使得发展相对落后 [12 ]。随着产业结构的转型,服务业在区域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凸显。论文通过对西北地区服务业集聚水平的测度对敬莉等(2013)关于西北五省区产业集群与经济增长的研究和张红(2011)运用集中系数测度服务业整体集聚水平的中国西部欠发达地区服务业集群发展实证研究,有了进一步的补充,同时为西北地区的服务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科学的发展战略。但是论文只是对西北地区服务业的集聚现状做了分析并以区域服务业就业人数为基础数据,在专门化率和竞争优势及比较优势的数据分析基础上提出了行业发展重点选择,这些数据结果能基本上反映区域服务业发展的行业特征,但可能与区域服务业发展的具体现状之间还存在一些差异,同时不能反映其呈现这些特征的具体原因,而且没有将研究结果上升到理论层次,这些不足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杨向阳,童馨乐.长三角地区服务业集聚的实证分析[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9(4):59-64.

[2]Kandampully J. The dynamics of service clusters: a phenomenon for further study[J]. Managing Service Quality,2001,11(2): 112-121.

[3]陈立泰,张祖妞.中国服务业空间集聚水平测度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10,9(9):51-57.

[4]马风华,刘俊.中国服务业地区性集聚程度实证研究[J].经济管理, 2006,(23): 10-13.

[5]敬莉,张晓东.西北五省区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基于空间基尼系数的测度[J]. 开发研究,2013,(02):1-5.

[6]张红.中国西部欠发达地区服务业集群发展实证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1.

[7]任英华,邱碧槐. 现代服务业空间集聚特征分析——以湖南省为例[J]. 经济地理,2010,(03):454-459.

[8]陈立泰,张祖妞. 中国服务业集聚的变动趋势及成因[A]. 国际服务贸易评论(总第3辑)[C].2009,(13).

[9]陈跃华. 基于SSM模型的河南省产业结构效益研究[D].河南财经政法大学,2012.

[10]张旺,申玉铭. 京津冀都市圈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特征[J]. 地理科学进展,2012,(06):742-749.

[11]张旺,申玉铭,柳坤.京津冀都市圈主要服务业集聚的空间特征[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2,31(3):6-12.

[12]梁琦.中国工业的区位基尼系数[J].统计研究,2003,(9):12-25.

(责任编辑: 李亚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