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分析重度颅脑外伤患者急救护理中应用院前急救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50例重度颅脑外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急救护理,观察组应用院前急救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以及转运用时、病情评估用时、昏迷时间、住院时间、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评分低于对照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转运用时、病情评估用时、昏迷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病死率和并发症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重度颅脑外伤患者急救护理中应用院前急救护理的效果显著,有利于缩短急救时间,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降低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可加速患者清醒和康复,提升其日常生活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重度颅脑外伤;院前急救护理;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并发症;
在临床危急重症中,重度颅脑外伤十分常见,该疾病发生率和死亡率均较高,多是由交通事故、高空坠落和意外伤害等导致。重度颅脑外伤通常是指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为3~8分,受伤24 h内出现6 h以上的意识障碍或昏迷症状[1]。重度颅脑外伤发生得往往比较突然,病情十分凶险,进展迅速,变化快,对患者生命安全有着严重威胁,因此临床需高度重视重度颅脑外伤的抢救护理干预,以最大限度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2]。有报道指出,重度颅脑外伤的黄金抢救时间为伤后1 h,如果此时间段内未接受有效的抢救措施,那么极易使患者错失最佳的治疗时机,从而影响预后效果,甚至危及生命安全[3]。作为一种新兴的急救护理模式,院前急救护理有着规范的急救护理流程,对缩短抢救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风险、提升急救效果有着重要作用,同时还有利于降低患者死亡风险[4]。为进一步提升重度颅脑外伤患者的急救护理效果,本研究对院前急救护理应用于重度颅脑外伤的临床价值进行了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50例重度颅脑外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男性17例,女性8例;年龄18~74岁,平均年龄(46.3±5.1)岁;致伤原因:10例交通事故伤,7例高空坠落伤,5例打击伤,3例重物伤。观察组男性16例,女性9例;年龄18~73岁,平均年龄(45.9±5.7)岁;致伤原因:9例交通事故伤,7例高空坠落伤,6例打击伤,3例重物伤。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入选标准:均经头颅CT、生化指标等检查确诊为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晓本研究事宜,且自愿参与。
排除标准:合并精神疾病、恶性肿瘤和其他严重疾病者。
1.2 方法
对照组应用常规急救护理。将患者送入院内抢救治疗,院内接收患者后立即开展急救措施,具体为静脉通路建立、病情评估、吸氧、吸痰、完善相关检查、病情和生命体征监测等。
观察组应用院前急救护理,具体措施如下:
(1)电话指导。在接到120呼救电话后立即安排医护人员出车前往,在此期间通过电话指导患者身边人员自我施救,如将患者腰带、衣领松解,以及清理患者分泌物和呕吐物等,以维持呼吸道通畅。
(2)现场施救。医护人员到达现场后立即对患者展开急救。(1)保持呼吸道通畅。查看患者呼吸情况,快速清除其口鼻分泌物,将其头部偏于一侧,给予吸氧,对呼吸道阻塞者行气管插管,连接体外呼吸机维持呼吸。(2)开通静脉通道。快速为患者建立多条静脉通道,根据其生命体征情况予以相应的药物治疗,如对收缩压不足80 mm Hg者予以血容量补充,以预防休克;对颅内压过高者予以静脉滴注20%甘露醇250 m L,以改善颅内压。(3)伤情评估处理。对患者伤情进行初步评估,密切监测其生命体征情况,对患者是否存在骨折和内脏破裂等进行初步判断,同时检查患者颈动脉,若未触及桡动脉的搏动,或是收缩压低于60 mm Hg,则提示可能存在休克预兆。根据伤情实施对症处理,如开放性伤口者需予以无菌敷料消毒、包扎,以免伤口受细菌侵袭引发感染;脑组织渗出者需予以无菌敷料覆盖,并用绷带缓解脑组织压迫感;对大出血者予以止血处理,在操作时需保护好患者血管和脑组织,以免造成二次伤害。
(3)安全转运。在现场施救确保患者能进行转运后将其抬至救护车送往医院救治,在移动患者时需小心,动作需轻柔,以免造成二次伤害。在救护车上需让患者头部向前并妥善固定,以避免行车时所产生的惯性影响头部血液流通。转运途中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持续监测血压、心电情况。转运过程中通过电话或创伤微信群联系院内相关科室,将患者相关情况详细告知,以利于科室人员在患者到达院内后能第一时间进行救治。
(4)心理护理。重度颅脑外伤发生后,患者及其家属往往会出现惊慌失措和恐惧担心等情绪,心理波动较大,部分家属或患者会因担心救治效果而放弃治疗。因此,在实施院前急救护理时需关注患者及其家属情绪,加强同其沟通,消除其内心的疑虑,使其积极面对病情,主动配合救治工作。同时,急救人员在施救过程中需保持冷静、沉着和果断,让患者及其家属有安全感,获得其信任,从而提升其配合度。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以及转运用时、病情评估用时、昏迷时间、住院时间、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1)神经功能。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价,量表主要评价11个项目,分值为0~42分,得分越高说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严重[4]。(2)日常生活能力。采用巴氏量表Barthel指数(BI)评价,量表主要评价10个项目,分值为0~100分,得分越高说明日常生活能力越强[5]。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评分低于对照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
注:与对照组护理后比较,(1)P<0.05。
2.2 两组患者临床相关指标用时比较
观察组患者转运用时、病情评估用时、昏迷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相关指标用时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1)P<0.05。
2.3 两组患者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病死率和并发症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注:与对照组比较,(1)P<0.05。
3 讨论
重度颅脑外伤发生通常比较突然,多是因头部受外界直接或间接暴力损伤所致,属临床危急重症之一,患者在发生重度颅脑外伤后常会出现恶心呕吐、头痛、感觉障碍、思维障碍和意识障碍等临床症状[5]。重度颅脑外伤病情凶猛且复杂,进展非常快,对患者脑组织可造成程度不一的损害,因此具有极高的致残率和致亡率,对患者乃至其家庭均是严重的打击,因此,临床需及时予以有效的救护措施,以降低致残率和致亡率,保障患者生命安全,改善预后效果[6]。临床一致认为,重度颅脑外伤的最佳救治时间为受伤后的1 h内,在此时间段对患者施以有效的急救护理措施可快速改善患者脑组织供氧情况,降低脑疝风险及致残率和致亡率,但是多数患者在发生颅脑外伤时都处于院外,往往无法在第一时间得到专业的救治,为进一步提升重度颅脑外伤患者的救治效果,近年来,院前急救护理模式已被应用于急救护理中,并取得了理想的效果[7]。
有研究表明,在重度颅脑外伤急救护理中应用院前急救护理可有效提升急救效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有利于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加速病情康复,提升其日常生活能力[8]。本研究结果与之基本相符,结果显示: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评分低于对照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转运用时、病情评估用时、昏迷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病死率和并发症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院前急救护理对保障患者生命安全、改善预后效果有着重要价值。院前急救护理核心理念为“以患者为中心,以人为本”,是一种延伸的院外急诊医疗服务,是一个紧急的救治过程,所实施的护理措施更具主动性、预见性、针对性和紧急性,整个护理过程中始终保持“时间就是生命”的紧急感,护理人员的一切操作都快速且有条不紊,以尽最大可能规避患者死亡风险,确保患者生命安全[9]。对重度颅脑外伤患者应用科学性、规范性和制度性的院前急救护理可在接到急救电话后就进行急救指导,让患者身边的人先正确地对其进行施救,避免患者发生失血过多、窒息等不良事件;随后医护人员快速到达现场后进行科学的救治和转运,可让患者在最短时间得到有效救治,为其争取宝贵的治疗时机,有利于降低感染、脑疝等并发症发生率,从而确保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促进其康复,提升其日常生活能力;此外,院前急救护理通过及时的心理疏导可消除患者及其家属的担心、恐惧心理,有利于提升其安全感,帮助其树立治疗信心,从而积极主动地配合医护人员工作,进而保障临床急救效果[10]。
综上所述,在重度颅脑外伤患者急救护理中应用院前急救护理的效果显著,有利于缩短急救时间,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降低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加速患者清醒和康复,提升其日常生活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春玲,王爱芳.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在重度颅脑外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预后观察[J].贵州医药,2021,45(8)-:1324-1325.
[2]林璟玉.分析探讨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在重度颅脑外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29):117,142.
[3]黄建茂,黄惠宾,招卡媚.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在重度颅脑外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J].临床医学工程,2019,26(9):1261-1262.
[4]谢燕玲.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在重度颅脑外伤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保健营养,2019,29(31):170-171.
[5]郭晶莹.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在重度颅脑外伤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7,23(5):50-52 .
[6]亚平.重度领脑外伤院前急救护理对患者预后的影响[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7):191.
[7]张聪。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在重度颅脑外伤患者中的应用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45):77,79.
[8]蔡国容.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在重度颅脑外伤患者急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河北医药,2015(19):3012-3013,3014.
[9]高洁.院前急救护理应用于重度颅脑外伤急救护理I作中的价值[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8,10(24):159-161.
[10]洪瑞莲.院前优质急救护理在重度颅脑外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8,24(24):3870-3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