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探讨基于序贯评估法的院前急救护理在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1月至2021年11月本急救医疗中心进行院前急救的70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就诊顺序进行分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院前急救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基于序贯评估法的院前急救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急救相关时间指标、预后效果、并发症总发生率及急救总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转运时间、急救前评估时间、医院反应时间及整体救治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急救有效率较对照组更高,死亡及伤残率较对照组更低,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8.57%)较对照组(22.85%)更低,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患者急救总满意度(80.00%)相比,观察组(94.29%)更高,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序贯评估法的院前急救护理可有效缩短救治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预后效果及急救满意度,在颅脑损伤患者急救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序贯评估法;院前急救护理;颅脑损伤;急救时间;并发症;
颅脑损伤主要是因直接或间接暴力(如车祸、高空坠落、砸伤、运动意外等)作用于头部所致的颅脑组织损伤,病情复杂、危重,残死率高,一旦治疗不及时则可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1,2]。有研究表明,院前急救可为患者争取更多的抢救时间,稳定病情,为颅脑损伤患者提供一线生机,提高预后生活质量[3]。序贯评估法是院前急救病情评估的常用方法,可通过动态、持续地评估病情并及时采用相应的急救措施以促进预后恢复,在院前急救护理中具有重要意义[4]。本研究选取2017年11月至2021年11月本急救医疗中心进行院前急救的70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基于序贯评估法的院前急救护理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1月至2021年11月本急救医疗中心进行院前急救的70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就诊顺序进行分组,各35例。对照组男性20例,女性15例;年龄22~74岁,平均年龄(44.38±3.72)岁;致伤原因:车祸伤13例,钝物重击9例,坠落伤5例,砸伤5例,其他3例;颅脑伤情:颅内血肿6例,硬膜外血肿10例,脑干损伤3例,硬膜下血肿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4例,脑挫裂伤4例。观察组男性21例,女性14例;年龄23~73岁,平均年龄(44.42±3.56)岁;致伤原因:车祸伤15例,钝物重击8例,坠落伤6例,砸伤4例,其他2例;颅脑伤情:颅内血肿5例,硬膜外血肿9例,脑干损伤4例,硬膜下血肿9例,蛛网膜下腔出血5例,脑挫裂伤3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均有明显的颅脑外伤史,经颅脑CT检查确诊。(2)患者或家属充分知情后主动配合研究。
排除标准:(1)既往脑外伤史。(2)伤后昏迷3 h以上。(3)骨折、心脑血管疾病、血液系统疾病、脑肿瘤,合并其他部位严重损伤及同时需行其他部位手术抢救者。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院前急救护理。接到120求救电话后于3~5 min所有参与急救人员及司机到位并出车,到达急救现场后快速测量患者血压、脉搏,开放静脉通路,初步评估伤情,并给予正确包扎、吸氧,快速将患者转送到医院实施进一步抢救。
观察组患者给予基于序贯评估法的院前急救护理。评估工具包括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及瞳孔观察。GCS主要从睁眼、语言、运动3个项目评估患者的昏迷程度,分值3~15分,分值越低表示昏迷程度越重。MEWS主要从患者的意识、呼吸频率、心率、血压、体温5个项目进行评分,分值0~15分,评分与病情严重程度成正比。以上述序贯评估为指导,分急救前准备、现场处理及转运、急诊科评估及干预3个步骤开展急救。(1)急救前准备。接到120求救电话后在3~5 min所有参与急救人员及司机到位出车,途中护理人员通过急救电话询问在场人员患者的致伤原因、受伤时间、患者意识状态、肢体活动情况、现场环境等,初步评估病情并判断严重程度。同时通过电话指导意识清醒的患者取平卧位,避免紧张;对于已出现昏迷者指导现场人员将患者头偏向一侧,清除口腔异物,对于开放性伤口进行压迫止血;对于颅内嵌入异物患者不可随意搬动,等待救护车到达。(2)现场处理及转运。到达现场后开启序贯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急救措施,对于MEWS评分在5分以上、GCS评分在8分以内且生命体征不稳定、意识模糊者需快速启动危重症急救模式,对于瞳孔扩散并伴有颅内压升高者需及时给予甘露醇降颅压;休克者需给予平衡盐溶液进行静脉滴注;昏迷者需及时清理口腔异物并开放气道,给予面罩吸氧;濒死者需及时协助医生进行气管插管;对于呼吸通畅、血液及脉搏稳定者,使其头颈与躯干保持在同一水平线抬至转运车内;对于瞳孔及颅内压正常、MEWS评分在5分以上、GCS评分在8分以内者给予吸氧、止血、包扎后即可转运。转运途中继续开启序贯评估,同时与院内急诊科进行电话沟通,说明患者病情,使其提前做好急救准备。(3)急诊科评估及干预。患者转运至急诊科后再次运用序贯评估法分析病情并反馈给医生,快速完成相关检查,对手术指征明显者快速完成术前相关准备工作,将无手术指征但MEWS评分在9分以上者送入ICU,MEWS评分在5分以内者留观。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转运时间、急救前评估时间、医院反应时间、整体救治时间、急救有效率(抢救后生命体征稳定,接受手术或住院治疗)、死亡率、伤残率、并发症总发生率,以及两组患者的急救满意度。急救满意度采用急救满意度调查问卷中的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3个级别予以评价,总满意度=(满意+一般满意)/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急救相关时间指标比较
观察组患者转运时间、急救前评估时间、医院反应时间及整体救治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急救相关时间指标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1)P<0.05。
2.2两组患者急救及预后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急救有效率较对照组更高,死亡及伤残率较对照组更低,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急救及预后效果比较[n(%)]
注:与对照组比较,(1)P<0.05。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8.57%)较对照组(22.85%)更低,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n(%)]
注:与对照组比较,(1)P<0.05。
2.4 两组患者急救总满意度比较
与对照组患者急救总满意度(80.00%)相比,观察组(94.29%)更高,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急救总满意度比较[n(%)]
注:与对照组比较,(1)P<0.05。
3 讨论
颅脑损伤患者多伤及中枢神经,病情复杂,进展迅速,若未及时救治则可导致患者死亡[5,6]。有研究称,颅脑损伤患者若在伤后5 min内施救、30 min内接受有效的医疗救护则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并降低致残率[7]。因此强化院前急救护理是改善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坚实基础。而科学合理的急救与及时、准确的病情评估有密切关系,只有确保病情准确评估,再实施相应的干预措施才可更好地提高急救有效率[8]。以往常规院前急救医院人员主要依靠自身实践经验及感觉进行病情判断,准确性较差,处理方式常存在一定偏差,常会影响急救效果[9]。而序贯评估法则可准确地判断患者病情,动态、持续地掌握病情并及时采取一系列急救措施,可有效避免病情加重及规避其他风险因素,还可改变以往被动、机械式的干预方法,选择正确的处理方式,利于缩短急救时间,提高患者的预后质量[10,11,12]。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转运时间、急救前评估时间、医院反应时间及整体救治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急救有效率较对照组更高,死亡及伤残率较对照组更低,并发症发生率(8.57%)较对照组(22.85%)更低,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患者急救满意度(80.00%)相比,观察组(94.29%)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基于序贯评估法的院前急救护理可有效缩短救治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预后效果及急救满意度,在颅脑损伤患者急救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