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探讨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开展循序渐进式康复护理的临床价值及对膝关节功能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20年9月钟祥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骨平台骨折患者,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分两组,各50例。实施常规康复护理的记作对照组,开展循序渐进式康复护理的记作观察组。对膝关节症状、膝关节功能、关节肿胀程度、护理满意度等指标对比分析。结果:干预后,观察组行为障碍、肿胀程度、疼痛程度及屈伸障碍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膝关节功能评分、步行上下楼梯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肢体肿胀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循序渐进式康复护理有助于改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关节肿胀程度,促进膝关节功能早日恢复,进一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患者预后,进而实现理想的护理效果。
关键词:循序渐进式康复护理;胫骨平台骨折;膝关节功能;
胫骨平台骨折是常见、高发性骨科疾病,多数是由直接或间接暴力因素导致,典型症状有肿胀、局部疼痛及活动受限等。胫骨平台为重要负重关节,通过有效平整关节面、维持关节稳定性、关节内损伤结构积极处理等措施,可恢复胫骨平台骨折,但术后患者往往存在关节疼痛、关节运动功能恢复缓慢等情况,而在治疗过程中开展术后康复功能锻炼对关节功能恢复具有积极意义[1]。本次研究以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为样本对象,评估循序渐进式康复护理的临床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选取2018年9月-2020年9月钟祥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各50例。观察组男29例,女21例;年龄20~58岁,平均(39.42±8.48)岁;体重指数21.52~24.33 kg/m2,平均(23.11±1.25)kg/m2;受伤原因:意外交通事故21例,重物击打15例,跌倒10例,其他4例。对照组男31例,女19例;年龄22~62岁,平均(40.59±8.24)岁;体重指数21.15~24.47 kg/m2,平均(23.32±1.44)kg/m2;受伤原因:意外交通事故19例,重物击打16例,跌10例,其他5例。两组间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1)均符合胫骨平台骨折医学诊断标准,且经影像检查确诊;(2)存在明确外伤史,为闭合性骨折;(3)受伤至入院时间<2周;(4)均属于新鲜骨折。
排除标准:(1)发现认知缺陷精神障碍等问题;(2)凝血机制不正常者;(3)骨筋膜室综合征;(4)陈旧性骨折;(5)肝肾功能严重器质性病变;(6)骨折前肢体不便;(7)凝血机制不正常;(8)合并重要神经及血管损伤。患者及家属事先知情研究内容、风险,具有良好配合性。
方法:对照组开展常规康复护理,涉及严密监测患者病情,积极预防感染,定期换药,指导患者合理用药;后期根据患者恢复情况开展康复锻炼,于术后5 d开始,利用被动活动期开展被动训练,控制时间30 min,2次/d,持续1个月。观察组开展循序渐进式康复护理,实施措施如下:(1)早期康复锻炼。a.治疗1~2周,在舒适体位下,肢体适当抬高,使用软垫置于消退部位,指导患者进行跖曲踝关节背伸训练,以患者耐受度为准,并在协助下进行肱四头肌锻炼,取平卧体位尽量伸直膝关节、背伸踝关节,使大腿肌肉紧绷。b.指导开展直腿抬高训练,患肢尽量抬高并伸直,坚持5 s后下放,重复操作5~6次,以患者痛点为准,在护理协助下开展被动屈伸联系,对康复锻炼进展详细记录。(2)中期康复锻炼。a.治疗3~8周,指导患者开展膝关节主动屈伸锻炼,持续10 d,以患者轻微酸胀感为准,3次/d。b.指导患者取仰卧位,使用沙袋置于在患者左小腿,在健侧肢体协助下进行患肢用力训练,沙袋初始重量为3 kg,根据患者情况逐渐增加沙袋重量。c.根据患者恢复情况在拐杖及助行器协助下,进行行走训练,从躯体转移逐渐训练行走、站立等,促进膝关节恢复。(3)后期康复锻炼。治疗3~4个月,患者负重,主要进行过屈、下蹲及压腿等锻炼,后期以患者恢复情况为准,进行肌力锻炼、发展肌力及锻炼耐力。膝关节功能基本恢复后,可开展弃拐行走锻炼,根据恢复情况坚持4周。两组患者均持续干预时间16周。
观察指标:(1)膝关节症状采纳Gillqui膝关节症状量表(Lysholm)开展评估,各项分值100分,分值越低代表患者症状越严重[2]。(2)膝关节功能:参考膝关节学会推荐的全膝关节评定系统对膝关节功能恢复程度予以评估,其中涵盖膝关节功能评分、步行上下楼梯评分等内容,分值记100分,分值越高表示关节功能恢复程度越佳[3]。(3)观察并测量患者肢体肿胀程度:无肿胀判定为0级;较健侧膝关节周径增大<1 cm,有清晰的皮纹,仅局限于膝关节肿胀判定为1级;较健侧膝关节周径增大≥1 cm,皮纹变浅,肿胀累及髌骨边缘5 cm内判定为2级;较健侧膝关节周径增大≥2 cm,皮肤变得透明,肿胀范围累及髌骨边缘5 cm外判定为3级[4]。(4)患者满意度以调查问卷形式开展,满分100分,满意:≥90分;相对满意:75~89分;不满意:<75分[5]。护理满意度=(满意+相对满意)/总例数×100%。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4.0统计学分析系统展开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患者膝关节症状比较:干预前,两组Lysho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行为障碍、肿胀程度、疼痛程度及屈伸障碍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膝关节症状比较
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比较:干预前,两组膝关节功能评分、步行上下楼梯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膝关节功能评分、步行上下楼梯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比较
两组患者肢体肿胀程度比较:观察组肢体肿胀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肢体肿胀程度比较[n(%)]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n(%)]
讨论
胫骨平台骨折是由膝关节骨折导致关节软骨原发性损伤,损坏关节面平整性,致残风险较高。有研究指出,术后早期开展科学康复功能锻炼,有利于关节功能尽快恢复,促使患者生活质量有效改善[6]。
本次研究开展循序渐进式康复护理,是根据患者恢复情况,制定针对性、计划性及阶段性康复锻炼计划,在不同阶段为患者提供科学合理的康复锻炼,有助于提高膝关节稳定性,促进关节功能恢复[7,8]。(1)指导早期开展功能,利用患肢抬高措施,有效缓解患肢血液循环,以改善肢体肿胀,同时指导早期进行适当关节及肌肉活动,以促进局部组织血液循环,改善韧带、关节囊及肌肉等功能,提高关节稳定性,增强关节活动度,有效避免关节僵硬、肌肉萎缩的发生[9]。(2)于中期指导患者开展膝关节主动锻炼,有效促进患肢血液循环,提高肌力,增加关节活动度。(3)后期康复锻炼主要是指导患者开展弃拐行走、下蹲锻炼等,发展患者肌力,提高耐力,以促进膝关节功能早日恢复。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Lyshol评分均较高,同时两组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比较,观察组膝关节功能评分、步行上下楼梯评分均较之对照组更高;观察组肢体肿胀程度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由此可见,开展循序渐进式康复护理对提高患者膝关节功能,改善关节症状,减轻肢体肿胀具有显著价值。在系统性、阶段性及针对性护理服务下,指导患者循序渐进式开展康复锻炼,促使膝关节稳定性及关节功能得到逐步恢复,取得患者的满意及认可。
综上所述,对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实施循序渐进式康复护理,可取得显著的膝关节康复效果,改善关节症状,提高关节稳定性,恢复关节运动功能,具有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葛道群,潘荣珠,卞丽艳等.胫骨平台骨折合并胭血管损伤患者的围手术期观察与护理[J]现代临床护理,2020, 19(2):36-40.
[2]张永萍模块式康复训练联合情志护理对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膝关节恢复及精神状态的影响[J] .西部中医药.2018,31(4):121-123.
[3]刘慧盘张小娟,杨茸基于多元化康复模式的护理干预对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贵州医药,2019.43(11):1832-1833.
[4]尉睿多元化康复护理干预对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及预后的影响[J].中国药物与临床2020,20(5):863-865.
[5]高雅杰基于多元化康复模式的护理干预对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河北医药,2018, 40(1):152-156.
[6]白志津田学忠,自彦东等消肿有外敷对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术后肿胀程度影晌及康复作用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19 ,46(12):2568-2571.
[7]卢志琴,周郑丽,徐蕾,等加速康复外科在关节镜下微创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8,34(33):2602-2606.
[8]刘翠魏丽丽,张艳,等多元化管理提高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患者功能锻炼效果[J] .护理学杂志,2019,34(20):87-90.
[9]黄裕,何春艳宁阿妹Schatzkerll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采取多元化护理康复锻炼的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21,37(8):578-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