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讨对产科失血性休克危急重症患者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3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30例产科失血性休克危急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护理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则采用针对性护理措施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抢救有效率、抢救满意率及凝血酶还原时间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血气剩余碱水平则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产科失血性休克危急重症患者采用针对性护理措施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抢救有效率与满意率,并且对提升患者的止血效果有着较好的作用,值得在临床应用。
【关键词】产科 失血性休克 危急重症 针对性护理
因大量失血而引发的休克即为失血性休克,患者会出现面色苍白、肢体冰凉、心动过速、呼吸急促以及外周静脉不充盈等症状,若无法得到充足的血液补充,会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甚至死亡[1]。在产科中,孕产妇在分娩过程中与产后均有可能发生大出血而出现失血性休克,对孕产妇的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2]。因此,临床在救治产科失血性休克危急重症患者时,除常规治疗措施外,还需要对患者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以尽量提高抢救有效率,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3]。我院就针对性护理干预在产科失血性休克危急重症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该护理方法的临床应用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8年3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30例产科失血性休克危急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护理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5例。对照组顺产11例、剖宫产4例;年龄21~32岁,平均年龄(27.4±5.3)岁;引发出血的具体原因为:凝血功能障碍1例、胎盘早剥1例、胎盘前置4例以及子宫收缩乏力9例。观察组顺产10例、剖宫产5例;年龄21~33岁,平均年龄(27.8±5.5)岁;引发出血的具体原因为:凝血功能障碍1例、胎盘早剥2例、胎盘前置4例以及子宫收缩乏力8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已对本研究进行了审查并予以通过,患者及其家属对本研究的相关内容知悉,并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对两组患者均采用相同的救治方法,即确保气道通畅,必要时需对患者采取气管插管以进行机械通气,建立输液通道并为患者大量快速提供补液,同时为患者输血,在此过程中予以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措施。
观察组患者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①密切观察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指标变化,包括血氧、皮肤颜色、血压、子宫收缩情况、排尿量以及阴道出血量等,从而详细了解患者的机体情况,并掌握相关重要器官的血流灌注情况,若患者为剖宫产后出血且出血量达到1 000 mL以上,或患者为顺产后出血且其出血量达到500 mL以上时,需要实时监测患者的血压变化,以便于及时发现肾功能不全等病症,并做好相应的预防处理措施,避免出现肾功能不全结局,若患者出现心动过速、收缩压下降而舒张压上升以及面色苍白等情况,则需要对患者的阴道出血量、子宫收缩情况等进行密切监测。②保证患者供氧充足,对已经出现休克表现的患者,则需要以最快速度建立静脉通道并为其补液与输血,以补充患者失去的体液与血液,并维持体内酸碱水电解质平衡,在患者复苏后还需要为其补充一定量的晶体液与胶体液,以适应体液的分离所需。③针对患者可能出现的多脏器衰竭情况,对不同的脏器采取不同的防治控制措施,如对可能发生急性肾衰竭的患者,需要进行血透护理,对于心力衰竭/脑水肿的患者,则输注甘露醇并进行采血,以了解其电解质平衡与酸中毒情况,并根据检测结果采取对应的救治措施,收集患者的静脉压监测结果,并采取扩容或减慢扩容等相应护理措施。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抢救有效性进行评价:①经过救治与护理后,患者的失血情况得到有效控制,失血量得到足够的补充,脱离生命危险,各项生命体征恢复平稳,即可判定为抢救有效。②对患者的救治未达到抢救有效标准,即为抢救无效。抢救有效率=有效/总例数×100%。调查两组患者及其家属对抢救的满意度情况,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评价分为十分满意、一般满意以及不满意三级。抢救满意率=(十分满意+一般满意)/总例数×100%。对两组患者的凝血酶还原时间与血气剩余碱指标进行检测并对比,凝血酶还原时间的正常范围为16~18 s,血气剩余碱增加表明代谢性碱中毒情况严重。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有效率为93.3%(14/15),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0.0%(12/15),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抢救满意率为93.3%(14/15),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3.3%(11/15),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凝血酶还原时间为(16.8±1.5)s,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11.8±1.7)s,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气剩余碱为(1.9±0.7)mmol/L,低于对照组患者的(3.3±1.0)mmol/L,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在对产科危急重症患者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的过程中,需要有目的地对患者采取最适宜的护理干预措施,要注重主动预见性护理在临床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尽量在较短的时间内为患者止血,并进行血液与体液的补充,对患者予以快速、有效、科学以及流程化的抗休克护理干预,从多个方面预防多脏器衰竭情况的发生,从而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4,5]。
在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的过程中,需要对患者的相关体征指标进行严密监测以便及时发现不良结局先兆,从而快速采取应对措施;对患者的失血量与失血速度进行观察,便于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并及时为其补充血液与体液。各种护理措施均需要围绕有效控制失血性休克,执行护理操作时需要做到流畅、有序、全面以及科学,从而为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创造良好的条件[6,7]。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有效率与抢救满意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针对性护理干预在临床实践中具有良好应用效果,对于提升产科失血性休克危急重症患者的抢救有效率有着十分显著的作用,因而能够获得患者及其家属的高度认可,同时观察组患者的凝血酶还原时间与血气剩余碱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患者的体征更加稳定,针对性护理对于预防多脏器衰竭也有着较为积极的影响,值得在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 谷圣叶.探讨临床针对性护理措施对宫外孕并失血性休克患者的影响[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
(21):33.
[2] 陈霓,叶燕美,潘伙燕,等.基于FMEA模式的护理干预对产科失血性休克危急重症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探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9,14(19):177-179.
[3] 李凤莲.产科失血性休克危急重症患者的护理干预[J].中外医疗,2019,38(33):134-136.
[4] 张丽芳.产科失血性休克危急重症患者的护理干预研究[J].中国保健营养,2020,30(30):191-192.
[5] 杨小娟.产科失血性休克危急重症患者临床特点及救治体会[J].基层医学论坛,2019,23(2):226-227.
[6] 张盼盼,孙春英.关于产后出血致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抢救及护理方法探讨[J].临床研究,2018,26(4):184-186.
[7] 车家燕.探讨妇产科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J].中国社区医师,2017,33(1):123,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