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 分析安全护理在磁共振检查患者护理干预中的效果。方法 在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9月中抽取进行磁共振检查的患者164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82例,接受常规护理)和试验组(82例,接受常规护理+安全护理),在试验开始前和结束后对两组患者负性情绪[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评估,记录两组检查耗时和图像质量评分,比较两组护理风险发生情况。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护理后,试验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患者的检查耗时为(17.51±3.96)min,短于对照组的(22.51±4.84)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图像质量评分为(9.14±0.57)分,高于对照组的(6.51±1.0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护理风险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接受磁共振检查的患者若预先接受安全护理,能够有效的提升其检测质量,缓解其在检测期间的心理负性情绪。
关键词:安全护理 磁共振检查 检测质量 心理负性情绪
磁共振是目前较为常见的检测方法,相对于X线和CT检测,该方法具有明显的影像学优势。但由于在检测过程中的噪音较大、检测时间较长、检测环境过于幽闭等,加上磁场、射频等因素的影响,极易使患者出现不适症状,导致检测图像质量受到影响[1-3]。本文旨在分析安全护理在磁共振检查患者护理干预中的效果。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在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9月进行磁共振检查的患者中抽取164例,随机将其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82例。对照组中男性51例,女性31例,年龄25~63岁,平均年龄(45.25±11.03)岁。试验组中男性52例,女性30例,年龄27~66岁,平均年龄(44.88±11.68)岁。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试验在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后进行,试验前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已接受护理措施培训和教导,在患者及其家属均表示同意并签署了试验同意书后试验开始。排除具有幽闭恐惧症的患者以及精神异常、语言功能障碍患者,并排除在检测过程中出现不适以至中断检测的患者。
1.2 护理方法
医护人员对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措施,包括常规心理疏导和生理检查以及禁忌事项告知等。在此基础上,医护人员对试验组患者加用安全护理措施,包括:(1)提前为患者进行检测预约和病房访视,并监测血压、意识、血氧饱和度、心率、体温、脉搏等体征情况,以观察患者是否适合进行磁共振检测,并详细的对患者进行询问,了解其是否有磁共振检测禁忌(如其是否有幽闭恐惧症以及相关的心理症状),了解其之前是否接受对X线、CT、磁共振检测,是否使用过增强造影剂以及对造影剂是否过敏,若有,则需提前进行造影剂更换或者检测方式更换,还需观察病灶位置以进行详细的报告,并按照医嘱为患者服用药物并进行记录(以便因磁共振检测出现药敏时进行对比分析),最后根据以上的病房访视结果出具书面报告交由医师和检测人员进行判断,若其在观看报告后认为患者暂时不适宜进行检测,则需为患者推迟检测时间并进行详细解释,避免患者出现负面情绪。(2)对患者进行安全宣讲:主要宣讲内容为磁共振检测的要求和禁忌,需要对患者进行详细的讲述,其在进入磁共振检测器时必须保持体表无任何金属留存,否则会导致其体表的金属出现位移,轻则导致患者受伤,重则对患者的生命安全产生威胁,如金属心脏支架位移会导致心脏疾病的发作。由于检测人员每日均长时间的重复此项工作,极易因为警惕性放松等原因疏忽对患者进行磁共振金属等禁忌讲述或者讲述不详细,因此在进行检测前,医护人员需再次叮嘱患者不可随身佩戴任何金属设施,并排查体内有金属假牙、心脏起搏器、各类金属板、架、钩、条等;另外由于胎儿尚未成型,行磁共振有着极大的风险,因此怀孕时间在12周内的孕妇不建议进行磁共振检测。对不可接受检查的患者需要将相应的原因对患者进行详细讲述,使其清楚明白避免出现心理负面情绪。(3)进行检测内容描述。在进行检测前,医护人员需要对患者的被检测部位进行再次外表检测,并将检测详细步骤对患者进行详细描述,使其了解整个磁共振的流程,降低其检测前的恐惧感。除此之外,医护人员还需要对患者的磁共振花费时间进行大致预测,使患者心理产生预期,避免其在检测时因检测时间过长产生惊慌、恐惧、担心等心理负性情绪。(4)在进行检查前,医护人员需引导患者参观磁共振检测室、观看磁共振检测的科普视频,提升其对磁共振检测流程、检测所需仪器的了解程度,降低心理压力。另外还需要将其病症的大致情况进行描述,使患者对其自身病症进行印象加深了解,并予以相应的安慰。(5)在检测时,由于检测病灶部位较为隐蔽和检测精度不高等原因有一定的可能性需要进行二次增强扫描,因此医护人员需要提前将重新检测的可能性对其进行告知,同时告知的还有需要注射造影剂以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等,避免患者在出现此情况时过于恐慌影响加测效果,告知其检测无不良反应,对安全的影响微小。(6)在扫描前对患者再次进行病症评估,主要包括基础血压值、意识情况、心率脉搏速度、体温等,并在记录后交由检测人员进行检测,同时将患者的特殊情况(如有管道留置等)对检测人员进行详细的交代。(7)在进行检测前,检测人员需先为患者进行室内温度、湿度环境是调整,使患者感觉舒适。(8)在扫描结束后,询问其有无不适之处,同时为其予以保暖措施。再次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若有造影剂外渗、过敏等情况,则进行相应的护理、药物处理,积极缓解并发症带来的负面影响,并在拿到检测影像资料时确认是否为患者本人的检测资料,避免误拿错拿,在观看报告后将其中的优势指标对患者进行告知。(9)注意事项:除了对金属需要严格控制外,在进行检测前还需要注意人体中的假体需要取出,若患者身体有切口和辅料,考虑进行清除或者更换物无显影效果的材料。j检测仪器需要在使用前进行检测和预实施,并确保患者皮肤无大面积接触,四肢和双腿之间放置衬垫,避免因为接触形成电回路。
1.3 疗效标准
对两组患者的负性情绪进行评估,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进行评测,标准为50分、60分、70分,低于50分为轻度抑郁、焦虑,50~60分为中度抑郁、焦虑,超过70分为重度抑郁、焦虑。统计在试验期间出现造影剂渗漏、情绪烦躁不安(影响到校测效果)、药敏反应、昏迷及出现危重症状的患者比例,并在试验结束后计算安全护理后风险发生率。评估两组的检测质量,包括检测花费时间和医师/检测人员反应检测质量。以负性情绪评分、检测质量和护理风险发生率等来对安全护理的效果进行判断。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风险发生率比较
对照组82例患者中出现造影剂渗漏1例、情绪烦躁不安(影响到校测效果)1例、药敏反应分1例,无昏迷及出现危重症状发症患者出现,护理风险发生率为3.66%(3/82);试验组82例患者中出现造影剂渗漏1例、情绪烦躁不安(影响到校测效果)1例,护理风险发生率为2.44%(2/82)。试验组护理风险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52,P=0.616)。
2.2 两组患者试验前后SAS、SDS评分比较
试验前,对照组患者的SAS评分为(43.72±4.81)分,试验组患者的SAS评分为(43.12±5.18)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686,P=0.4432);对照组患者的SDS评分为(47.21±5.21)分,试验组患者的SDS评分为(47.95±4.98)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298,P=0.3539)。试验后,对照组患者的SAS评分为(50.54±6.51)分,试验组患者的SAS评分为(41.58±3.1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2190,P=0.0010);对照组患者的SDS评分为(49.58±6.33)分,试验组患者的SDS评分为(39.65±4.7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3880,P=0.0010)。
2.3 两组患者检查耗时和图像质量评分比较
对照组患者检查耗时为(22.51±4.84)min,试验组患者检查耗时为(17.51±3.96)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2402,P=0.001);对照组患者的图像质量评分为(6.51±1.05)分,试验组患者的图像质量评分为(9.14±0.57)分,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9338,P=0.0010)。3 讨论
磁共振是一种使用频率较高的检测方式,这种检测方式虽然相较于X线和CT的检测花费时间更长,费用更高,但检测准确率更高,影像图案更清晰,能够更好的帮助医师对患者的病灶部位进行观察和分析,进而制定更有利于患者的治疗方案[4-6]。但由于磁共振检测时需要安静的环境和较大的场地,因此在检测时患者往往会因为房间的空旷和安静的环境凸显的仪器运行声音产生恐惧、焦虑等情绪,加之行磁共振检测的患者其病症多是医师无法通过常规的方式进行判断,患者会存在对于病症的担心、抑郁等情绪,因此在进行检测时,部分患者会出现严重的不适症状,如胸闷、头痛、恶心、心率提升等情况,严重者甚至会被诱发幽闭恐惧症,加重其不良情绪,使其检测的准确率下降[7-9]。
为了降低患者在检测期间的心理恐惧、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提升检测质量,目前医护人员多在磁共振检测全程中对患者采用护理措施进行干预。但经反馈显示,常规的护理措施产生的效果较差,无法有效的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其检测质量和检测期间的生理心理舒适度仍然是困扰医护人员的重要难题。据相关报道[10-14]显示,若在检测期间对患者采用安全护理措施,检测人员严格遵循操作规程,准确的遵循医嘱对患者进行辅助措施和并在进行检测之前加用心理情绪疏导等措施,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在磁共振检测期间的舒适度。随着经济的发展,受检者对护理质量的要求也在逐渐提高,在磁共振检测方面也是如此,加上磁共振相关知识的普及也会导致以部分受检患者希望获得更为舒适和人性化的护理。相关研究结果显示,常规的磁共振检测护理无法对患者的隐私和安全进行保护,甚至还会因此出现患者护理满意度极差进而发生医患纠纷的发生[15-16]。常规护理措施多流于表面和规章,只是按照规定对患者进行单纯的告知,加上患者对于此检测方式的了解较少,极易在检测过程中因为长时间幽闭环境和机械声音等出现心理不适,并造成意外事件的发生[17-18]。安全护理措施是一种严格遵循制度和流程、遵照医遵和患者自身的情况进行的护理模式,相对于常规护理模式,安全护理能够从多方面帮助患者顺利的进行磁共振检测,且出现的生理和心理异常的可能性较小[19-21]。其中为患者进行预约和体征报告呈递利于评估患者在此时是否适宜检测,并为其选择适宜的检测时间和方法,提高检测质量;为其进行安全宣讲和检测内容描述能够帮患者更加了解磁共振检测内容,降低患者在检测时的风险,加上让患者观看检测视频等措施,为其提升对检测的预期,患者有了心理准备,即使在出现异常情况也能保持冷静,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检测,在扫描结束后的报告检测、病症讲述等措施则可帮助患者缓解心理紧张情绪[22-25]。
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前,两组患者的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试验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检查耗时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图像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风险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接受磁共振检查的患者若预先接受安全护理,能够有效的提升其检测质量,缓解其在检测期间的心理负性情绪。
参考文献
[1]屈媛.风险护理管理模式应用在CT和磁共振检查室中的护理管理效果[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7,1(11):134-135.
[2]林桂兰.全程化心理护理在磁共振增强患者检查中的应用[J].现代医用影像学,2018,153(1):297-298.
[3]黄庆艳,郭艳爱,乔忆莲.全程心理护理干预对肝脏MRI增强扫描检查患者不良反应及图像质量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7,23(11):81-83.
[4]毕慧萍,李正伟,聂云飞,等.神经外科3.0T高场强磁共振复合手术间的护理管理[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7,20(6):130-132.
[5]申聪聪,董薪.高场强术中磁共振系统的护理安全管理[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7,28(S1):264-265.
[6]贾艳芳,赵化岭,崔萌萌.浅析磁共振检查中对幽闭恐惧症患者的心理护理研究[J].临床研究,2019,27(1):181-182.
[7]张志花,陈莉玲.核磁共振检查患者安全舒适需求的双视角护理策略探讨[J].罕少疾病杂志,2018,129(4):64-66.
[8]迟小茼,董桂青,邓凯.护理干预在幽闭恐惧症患者磁共振检查中的影响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7):43,52.
[9]聂虹.分析护理干预应用于磁共振腹部检查患者的临床效果[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7,1(13):158-159.
[10]陕梦迪,高洁.全方位护理干预对肝脏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患者检查结果的影响分析[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2(35):156-157.
[11]陈喆.磁共振在中国—2014年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全国磁共振学术大会高峰对话纪实[J].磁共振成像,2014,5(s1):100-104.
[12]赵云霞.安全护理干预在心脏介入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J].河南医学研究,2018,27(5):956-957.
[13]覃文华,程广,冼旺森,等.快速扫描成像序列在胎儿磁共振检查的临床应用[J].实用医技杂志,2016,23(12):1302-1303.
[14]赖文娟.心理脱敏护理干预在高场磁共振检查患者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7,14(8):141-143.
[15]黄淑程,贾方,郑绮明.基于亲情行为体察的优质护理服务方案在核磁共振增强成像检查中的应用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20,41(20):2609-2611.
[16]马素文,孙峥,吴杰,等.老人儿童及孕产妇磁共振检查护理配合流程的改进[J].护理学报,2020,27(2):24-27.
[17]房伟伟.核磁共振增强扫描检查中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20,20(64):273-274.
[18]樊群博.人文关怀及心理护理在核磁共振检查中的效果和患者满意度分析[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0,4(17):249-250.
[19]米伟.人文关怀及心理护理在成人核磁共振检查中的应用价值和满意度评价[J].医药前沿,2020,10(11):205-206.
[20]何美玲.磁共振成像检查时紧张综合征的心理护理研究[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1,40(11):1990-1992.
[21]宋圆圆.循证护理在磁共振成像增强扫描检查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民康医学,2020,32(5):139-141.
[22]钟瑜.整体护理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磁共振血管成像检查中的价值分析[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0,4(10):250-251.
[23]仇志敏,丁长青,刘维,等.个性化优质护理干预在磁共振成像检查中的应用[J].中国当代医药,2021,28(19):241-245.
[24]刘润丹.心理护理干预对肝脏核磁共振增强检查的影响研究[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0,4(16):163-164.
[25]包满珍,赵玲,郑穗生,等.护理干预在3.0T磁共振成像检查患者中的应用[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19(1):59-61.
安全护理在磁共振检查患者护理干预中的效果
- 投稿
- 更新时间2021-12-03
- 阅读量69次
- 评分0
- 赞
- 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