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医学护理护理正文

研究心理护理和语言沟通在精神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 投稿
  • 更新时间2021-10-18
  • 阅读量15次
  • 评分0

摘要:目的 研究心理护理和语言沟通在精神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以本院95例精神病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并结合其入院时间随机分为两组, 分别给予常规对症护理 (对照组48例) 及常规对症护理基础上的心理护理+语言沟通 (观察组47例) ,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差异, 测量患者生活质量变化。结果 观察组患者出院时BPRS评分相较于对照组明显降低且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住院时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患者出院时生活质量项目评分相较于对照组患者均有明显提高, 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心理护理和语言沟通能有效改善精神病患者的精神状态与生活质量, 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心理护理; 语言沟通; 精神病护理; 生活质量;


  精神病是一种非常严重的心理障碍疾病类型, 由于病情, 患者自身在思维认知、情感意志、动作行为上均受到严重影响而出现种种匪夷所思的现象。患者不仅无法正常的工作学习, 甚至在其病态心理的影响下还可能产生自我毁灭乃至攻击他人的行为, 对患者个身及整个家庭、社会均造成严重伤害[1]。本次研究将探讨心理护理及语言沟通在精神病患者治疗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观察其对精神病患者精神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本院收治的95例精神病住院治疗患者, 依据其住院时间先后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 (47例) 患者中男20例, 女27例, 年龄18~56岁, 平均 (39.1±4.6) 岁, 平均病程 (20.5±2.7) 年。对照组 (48例) 患者中男20例, 女28例, 年龄18~55岁, 平均 (39.2±4.8) 岁, 平均病程 (20.6±2.8) 年。两组精神病患者疾病类型涵盖精神分裂症、心理障碍症、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症、其他精神病等多种类型。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对症护理, 护理人员于患者住院治疗时给予常规对症护理, 例如指导患者正确用药、帮助患者健康生活、缓解患者病症疼痛等。患者出院后护理人员则对患者进行常规电话随访, 定期了解患者生活情况, 指导患者家属注意患者日常生活中的注意事项, 叮嘱患者坚持规律服药及医院复查。


  观察组患者在上述护理措施基础上加强对心理护理及语言沟通的应用, 具体措施如下。


  (1) 心理护理:护理人员首先根据患者的实际病症建立患者个人心理护理档案, 根据患者不同治疗阶段所出现的各项心理问题进行记录, 结合护理人员同组的力量制定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针对有消极、悲观、惶恐、焦虑、狂躁等不同精神状态的患者给予不同的心理缓解措施;其次护理人员应建立自身良好的职业形象, 了解精神病患者的具体病症情况、对症护理措施、日常生活中较常出现的心理问题, 能够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与治疗效果给予患者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措施。护理人员应时刻关注患者住院、出院时的心理变化情况, 了解患者服药前、服药中、服药后的心理变化情况, 不断加强自身与患者的联系, 坚持以鼓励、支持的态度指导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最后护理人员应注意联合患者家属的力量, 了解患者在住院、出院等不同阶段时的心理状态变化情况, 联合患者家属给予患者更加深入的心理疏导与缓解;


  (2) 语言沟通:护理人员在心理护理过程中应加强对语言沟通这一护理技巧的应用, 结合患者的实际语境变化情况应用不同的语言沟通技巧, 例如鼓励、严肃、热忱、安慰、真诚等。护理人员应针对不同病症的患者给予不同类型的鼓励、安慰, 注重加强自身的对话技巧, 在不引起患者情绪变化的基础上了解患者最近的心理变化, 以严肃、鼓励的态度要求患者能够坚持服药, 通过语言给予患者战胜自我病症的引导与按时, 时刻注重患者的心理变化以给予患者更具针对性的语言沟通。


  1.3 观察指标


  (1) 精神状态的观察:使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 (BPRS评分) [2]评估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精神状态, 评分范围0~100分, 得分越高则判定患者精神状态越差, 精神病情越严重; (2) 生活质量的观察:使用生活质量量表评估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状态[3], 主要针对患者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等不同生活质量项目, 评分范围0~100分, 得分越高则说明患者生活质量越好。


  本次研究时间为患者住院时间, 精神状态及生活质量的评定集中在患者住院手续办理时、患者出院手续办理时两个阶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 予以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 (%) 表示, 予以 χ2检验, 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精神状态比较


  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在入院时其BPRS评分相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患者出院时BPRS评分相较于对照组明显降低且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2.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


  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住院时生活质量评分对比无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患者出院时生活质量项目评分相较于对照组患者均有明显提高, 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3 讨论


  精神病作为一种以精神无能、行为异常为主要特征的障碍性疾病类型, 当前临床针对精神病患者的治疗仍然缺少较为有效、统一的深入性治疗方法, 患者多给予保守性的药物治疗及精神调节。然而由于精神病患者本身的病情复杂性, 其治疗效果难以揣测。当前精神病患者的治疗已经成为一项世界性的难题[4]。有研究证实[5], 精神病患者在病发时精神障碍尤为严重, 患者病发后的恢复期又面临着严重的心理负担。因此在患者无法得到有效心理疏导的情况下, 其病情只会日益加重。


  当前临床护理技术的不断发展, 使得护理人员越来越注重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心理变化。多项研究结果证实[6-7], 良好的语言沟通与心理护理对减轻疾病患者的心理负担有良好效果。而本次研究中在常规精神病对症护理的基础上加强对心理护理及语言沟通的应用, 要求护理人员能够针对不同病情的患者建立相应的个人心理档案, 始终以热忱认真的态度来给予患者心理疏导。同时护理人员需要联合患者家属给予患者更加深入性的心理辅导, 应用语言沟通技巧来不断引导患者内心精神的变化, 指导患者在住院、出院不同阶段中应该注意的相关事项内容, 指导患者如何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与生活状态, 最终达到改善患者精神状态、生活质量的目的。需要注意的是, 护理人员在心理护理过程中应注意对各种技巧的联合应用, 观察并确保患者精神压力得到有效缓解, 才能达到促进患者治理效果的目的。有研究结果显示[8], 个体化语言沟通与心理护理对加快精神病患者的康复、树立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有重要作用。而本次研究结果中观察组患者在护理后的精神状态评分与生活质量评分上均优于对照组 (P<0.05) , 说明心理护理和语言沟通能有效改善精神病患者的精神状态与生活质量,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赵玉芝, 李军.心理护理和语言沟通在精神病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慢性病学杂志, 2013, 14 (11) :849-850.

  [2]莫珠成, 梁卫峰, 洪小娜, 等.心理护理和语言沟通在精神病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5, 14 (12) :237.

  [3]王萍.心理护理及语言沟通在精神科护理中的价值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6, 7 (19) :205-206.

  [4]常万萍.心理护理和语言沟通在精神病30例中的应用[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5, 24 (24) :123-124.

  [5]潘赞, 马继东.心理护理和语言沟通在精神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7, 38 (3) :363-364.

  [6]叶志兰.精神病护理应用心理护理和语言沟通的积极效果[J].心理医生, 2015, 21 (22) :585-586.

  [7]梁凤珍, 邓娟, 刘珍.支持性心理护理对精神分裂症伴抑郁情绪患者的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 2014, 20 (19) :123-124.

  [8]马志洁.精神病患者康复期开展心理干预的疗效[J].当代医学, 2015, 21 (20) :12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