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医学护理护理正文

重症医学科护理人员应用SBAR模式进行交接班的效果观察

  • 投稿
  • 更新时间2021-10-13
  • 阅读量160次
  • 评分0

摘    要:目的 探究SBAR模式在重症医学科护理人员交接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我院重症医学科15名护理人员进行SBAR模式交接班培训,并将培训前3个月(2020年1~3月)的100例住院患者设为常规模式组,培训后3个月(2020年4~6月)的100例住院患者设为SBAR模式组,比较两组交接班效果评分及满意度。结果 常规模式组与SBAR模式组交接班效果评分分别为(17.25±1.43)分、(21.42±1.14)分,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 <0.05);满意度分别为82.00%和96.00%,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 重症医学科护理人员应用SBAR模式进行交接班,有利于提高重症医学科护理人员交接班工作水平及患者满意度。
关键词:重症医学科 护理人员 交接班 SBAR模式

重症医学科收治的是病情相对危重的患者,重症医学科患者流动性大,病种多,病情复杂,护士交接班对患者有一定影响。一旦交接班出现失误,可能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甚至导致患者死亡。重症监护患者的多项指标变化快,病情复杂,班次增多。护理人员交接环节在患者监护中具有重要意义,可以防止交接工作的准确性和高效性,避免安全隐患。为全面提升交接班质量,降低沟通不畅带来的护理风险,在交接过程中,为确保交接护士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明确患者的各方面情况,确保后续护理干预的有效性,应更加重视交接工作。护理班次对保证患者的持续质量和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2]。SBAR是情况、背景、评估和建议的首字母缩写,分别表示正在发生的事情、导致它的原因、我认为的问题以及我们应该如何解决它[3-4]。因此,选择我院急诊重症监护病房的患者,实施SBAR模式,观察应用效果。本研究通过调查我院SBAR模式交接班培训前后各3个月(2020年1~6月)的护理人员交接班工作水平及患者满意度,进一步探讨了SBAR模式在护理人员交接班中的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入选我院重症医学科15名参加SBAR模式交接班培训的护理人员,年龄27~37岁,平均年龄(31.73±1.82)岁;本科15名。将SBAR模式交接班培训前3个月(2020年1~3月)的100例住院患者设为常规模式组,SBAR模式交接班培训后3个月(2020年4~6月)的100例住院患者设为SBAR模式组。常规模式组:男68例,女32例;年龄55~89岁,平均年龄(67.45±10.62)岁。SBAR模式组:男65例,女35例;年龄62~88岁,平均年龄(67.76±10.56)岁。经统计学分析,两组一般资料的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方法
常规模式组以传统模式进行交接班工作,主要由口头交代患者的病情状况及治疗方式。SBAR模式组运用SBAR模式进行交接班。(1)首先要建立相应的交接班模板,需要包含患者的基本信息、当前患者的床位信息,了解患者既往病史和过敏史,特别是对于一些异常结果,要进行专门处理。评估患者的病情,了解患者的精神状态,并对患者病情可能伴随的风险进行预防性治疗。了解患者的一些基本生命体征,对患者的护理措施提出一些重点建议,并处理一些护理措施。应特别注意患者是否有精神疾病、医疗纠纷、支付困难,以及部分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对护士进行规范化沟通模式培训,成立相应的沟通小组,包括护士长、责任护士、责任护士等,明确每个岗位的职责,并介绍一些培训方法。全面分析和介绍标准化沟通的应用意义和方法,使护理人员都认识到SBAR模式的应用价值。之后根据模板进行规范化沟通,在交接班时将患者基本信息及相应的护理内容标注在相应的表格上,并在交接班期间使用模板进行SBAR模式沟通,进行准确的病情评估和进一步的护理治疗。(2)制定交接顺序:通过对SBAR沟通方式的研究,根据病房的特点,在原有交接班次的前提下,制定新的交接顺序,并在交接班次内容中分解SBAR的具体步骤。(3)SBAR培训:在SBAR培训中,核心是护士长,需要引导全区护士积极参与SBAR沟通模式培训过程,并根据具体案例模拟情景培训进行考核反馈。这样,每一位护士在护理班次中都能对SBAR沟通模式有深刻的了解和掌握。(4)交接班流程:首先,护士在交接前需要按格式填写签名,然后需要仔细说明具体交接内容,交接结束后必须反复确认最终交接,如果有问题,需要在备注中说明。(5)效果评价:比较分析交接不良引起的输入事件、不良事件、患者满意度和护士对患者病情的掌握情况。比较实施SBAR前后的效果。每周随机选择2~3例患者检查护士对患者病情的掌握程度。同时对患者及其家属的护理满意度进行问卷调查,设计调查问卷,内容包括护士态度、责任心、技术、知识教育、患者回答等。
1.3 效果评价
(1)自行设计调查表,对SBAR模式交接班培训前后护理人员的交接班效果进行评价,评分越高说明交接班效果越好。(2)调查两组患者对交接班的满意度,分为满意、一般、不满意3个级别,满意度=(满意例数+一般例数)/总病例×100.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P<0.05为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交接班效果评分
常规模式组、SBAR模式组交接班效果评分分别为(17.25±1.43)分、(21.42±1.14)分,比较有统计学差异(t=9.1212,P<0.05)。
2.2 交接班满意度
常规模式组、SBAR模式组交接班满意度分别为82.00%和96.00%,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交接班满意度的对比

3 讨论

重症医学科交接班是护理人员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证临床护理工作的重要环节。国际医疗机构认可联委会对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统计,发现一半以上的原因是沟通不畅,即沟通过程中对患者的现状、病史、评价和治疗没有全面的了解和掌握。重症医学科收治的患者大多症状严重,相应的治疗周期较长,而且这些患者大多有认知障碍,因此治疗期间的护理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结合实际,由于患者数量较多,护士需要同时针对不同患者开展护理工作。在交接过程中,为了推动交接护士在最短的时间内明确患者的方方面面,为了无缝地为患者提供最全面的护理干预,更需要做好交接班工作。
在临床护理交接班过程中实施了以患者为中心的SBAR沟通模式,明确了患者临床基础数据、诊断数据、康复现状、治疗方案、康复情况等方方面面,让护士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患者的综合情况,有效保障后续护理工作的有效性和全面性。结合此次观察可以看出,借助这种沟通模式,可以有效提高重症医学科护理交接班工作的综合素质。SBAR沟通模式是保证信息准确传输的一种沟通方式。将其应用于临床护理工作中,可以规范护理人员的工作流程,使护理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如转岗护士全面汇报患者的实际情况和相关信息,而转岗护士负责认真记录,双方在转岗后再次确认,一方面有助于护理人员更全面地了解患者病情,另一方面可以有效避免信息传递中出现差错或遗漏,为患者后续治疗提供保障。从一定角度看,SBAR沟通模式可以引导护士有针对性地采集数据,突出交接过程中的交接内容。它不仅可以节省护士的接班时间,而且有助于减轻护士的工作压力,从而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和质量,达到准确传递信息、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的目的[5],安全和有效的医疗护理依赖于团队成员之间可靠和完整的沟通,这是造成医疗伤害的主要原因。
本研究中,SBAR模式组交接班护理人员的交接班效果评分及患者满意度较高,与常规模式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可见SBAR模式在护理人员交接班中的应用效果令人满意。主要是因为第一,规范的SBAR交接模式提高了交接班次的质量,安全有效的医疗服务有赖于团队成员之间可靠、完整的沟通[5-6]。标准化交接模式提供了更系统、更结构化、更集成、更有重点、更全面的交接模式,让交接班信息在护士与护士之间准确、完整地传递,让护理工作得以延续。它对患者的安全有着重要的影响。实践证明,规范的交接模式提高了患者的安全管理质量。第二,规范的SBAR交接模式提高了医护人员对交接尤其是早班的满意度,这对护士尤其是年轻护士来说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标准化的SBAR交接模式引导护士系统收集数据,聚焦交接[7-8]。在充分传递交接班信息的同时,避免了不必要信息的传递,提高了医师对护士交接的满意度,缓解了护士的压力,提高了护士对SBAR交接班模式的接受度。同时,临床实践表明,SBAR交接模式虽然增加了心理、社会、应急等内容,但减少了不必要信息的传递,交接更具逻辑性和组织性。第三,规范的SBAR交接模式提高了护士综合管理患者的能力。将心理、社会、紧急问题内容引入标准化的SBAR交接模式,引导护士关注患者的心理、社会和急迫问题,系统地对患者进行评估。让护士更全面地了解患者情况,包括家属的需求,提高护士综合管理患者的能力[9-10]。
综上所述,重症医学科护理人员应用SBAR模式进行交接班,有利于提高重症医学科护理人员交接班工作水平及患者满意度。

参考文献
[1]王庆玲.SBAR沟通在老年危重患者护理中应用的伦理分析[J].西南国防医药,2019,29(8):871-873.
[2]杨雪利,李叶戌子,郑玲丹.急性左心衰竭患者抢救护理中的问题分析及应用全程干预+结构化病情交班干预对策的研究[J].中国药物与临床,2020,20(5):860-862.
[3]郭秀娟.SBAR模式在急诊科危重症交接班应用效果[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9,29(13):190-191.
[4]陈倩倩,徐淑英,包灿丽,等.SBAR交班模式在急危重症监护病房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刊,2018,53(4):445-448.
[5]何孟君.基于SBAR沟通模式在神经外科病房护理交接班应用效果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2019,35(33):130-131.
[6]田辉珍,沈有录,韩玉娟,等.SBAR模式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转运交接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9,34(3):211-215.
[7]易江,罗建卫,廖代英.SBAR模式交班表在危重患者晨交班中的应用效果[J].当代护士(下旬刊),2020,27(1):168-170.
[8]牛建佩,胡少华,常小霞,等.危重患者实施SBAR标准化床旁交接班模式的设计及应用[J].罕少疾病杂志,2019,26(5):88-90,110.
[9]张玉,卞慧娟.电子化SBAR交接班模式在急诊抢救室的应用效果研究[J].当代护士(上旬刊),2020,27(6):157-160.
[10]陈佳云,陈翠,张允,等.SBAR模式对胰腺重症病房护士病情掌握能力的影响[J].现代临床护理,2018,17(9):6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