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医学护理护理正文

柔红霉素治疗小儿急性白血病心脏毒性的观察及护理

  • 投稿
  • 更新时间2021-09-26
  • 阅读量63次
  • 评分0

摘    要:目的:分析柔红霉素治疗小儿急性白血病心脏毒性的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2019年2月-2020年6月收治急性白血病患儿3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两组患儿均接受柔红霉素治疗,试验组接受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心肌损害发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干预后血清H2S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白血病患儿接受柔红霉素治疗期间应警惕心脏毒性发生,临床上采用综合护理方法有助于降低心脏毒性发生率,提高家属满意度,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是一种科学护理方案。
关键词:柔红霉素 急性白血病 心脏毒性 综合护理

白血病属于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近些年儿童白血病发病率逐年升高,已经成为不容忽视的医疗卫生问题。该病症具有发展迅速、病情急骤等特征,预后差,是造成儿童死亡的重要原因。临床上治疗儿童白血病采用多种方案,其中以柔红霉素为代表蒽环类药物被广泛应用在造血系统肿瘤与实体肿瘤中,其治疗效果已经得到医学界认可,但是大量临床实践研究发现,患儿在接受蒽环类药物治疗后容易出现心肌损害,对改善预后不利[1]。现为进一步分析柔红霉素所致心脏毒性及其护理方法,本文以我院于2019年2月-2020年6月收治的34例急性白血病患儿为研究对象,详细资料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9年2月-2020年6月收治急性白血病患儿3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17例。试验组男10例,女7例;年龄4~11岁,平均(7.14±2.68)岁。对照组男9例,女8例;年龄3~11岁,平均年龄(7.06±2.54)岁。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1)经融合基因、染色体、骨髓细胞形态学等检查确诊为急性白血病;(2)年龄≤14岁;(3)监护人知情并自愿参与本次研究;(4)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排除标准:(1)在参与本次研究前接受过其他治疗;(2)合并其他重要器官功能障碍;(3)合并遗传、先天疾病;(4)各种原因中途退出。
方法:两组患儿均接受柔红霉素治疗,1.0 mg/kg,1次/d,采用连续或隔日给药方法,停药1周后重复上述方法给药,总用药量≤600 mg/m2。⑴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在护理人员接触患儿后,进行身体状态评估,了解身体状况、实验室检查结果等,形成个性化记录表;在患儿接受柔红霉素治疗期间,护理人员密切观察,避免药液外渗或者不良反应的发生。⑵试验组接受综合护理干预:(1)合理选择血管:一般在柔红霉素治疗期间,选择前臂静脉或远离关节上下2~3 cm的血管交替治疗,应避开神经、肌肉等部位,避免药液外渗后造成神经功能障碍以及肌肉痉挛等,因此可选择粗大血管,降低药液外渗发生率。使用柔红霉素期间,应观察患儿局部皮肤状态,考虑到患儿自制能力差,可在输液肢体上固定小夹板,避免因为移动患肢而导致针头滑出。(2)柔红霉素具有强烈刺激性,即使无外渗也有可能造成静脉炎以及局部皮肤红肿等问题,影响患儿依从性。因此在处置过程中需护理人员全程监护,并采用局部冷敷的方法,冷敷可降低神经末梢与细胞敏感性,减少患儿痛苦。在每次用药结束后,护理人员适当抬高输液手臂,强化血运,有助于加快不良症状改善;在患儿肢体条件理想的情况下,护理人员可指导患儿做肢体运动,并进行轻柔的肢体按摩,达到强化血液循环目的。(3)强化治疗过程中的关键:在柔红霉素治疗前后,需要护理人员密切观察患儿体征变化,包括心率、血压、心电图等,上述指标能够清晰反映出患儿的心肌受损情况,判断有无心脏毒性发生。观察患儿有无腹胀、纳差等情况,必要时可抽血检测电解质变化,根据异常指标向主治医生反应,遵医嘱用药,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对于降低心脏毒性发生率的意义重大。(4)在外渗发生后,外渗处会出现明显的红斑、肿胀以及烧灼样疼痛等,范围扩大,可采用冰块冷敷与土豆皮贴敷较交替使用的方法,并尽量抬高外渗部位的上肢,促进血运。(5)强化治疗前的健康宣教:在使用柔红霉素前,护理人员需要做好家属的宣教工作,介绍柔红霉素在急性白血病患儿治疗中的先进性,并对治疗过程中、治疗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阐述,使家属能够观察柔红霉素治疗期间的各项生命体征变化,判断有心脏损伤的发生;在心脏损伤发生后,护理人员也应该第一时间做好安抚工作,通过一对一宣教方法,介绍医院在心脏毒性治疗中所取得的成绩,合理利用案例,消除家属的焦虑与恐惧情绪,提高依从性。(6)做好饮食护理:为降低心脏毒性发生率,患儿应该保持充足的休息,尽量降低活动量,维持正常的心脏氧耗。在饮食上,推荐易消化、清淡、高蛋白饮食,做到少食多餐,避免因为暴饮暴食加重器官负担;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应该做到粗细粮结合,食物种类多样,每天确保新鲜蔬菜水果的摄入,避免便秘。
观察指标:记录两组患儿心肌损伤发生率及血清H2S水平变化;记录两组患儿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并使用护理满意度量表(SNCS)记录两组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SNCS评分越高满意度越高。
统计学方法:数据使用SPSS 23.0软件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患儿心肌损伤发生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试验组心肌损害发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心肌损伤发生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n(%)]

两组患儿血清H2S水平与护理满意度比较:试验组干预后血清H2S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血清H2S水平与护理满意度比较

讨论

白血病主要是由于克隆性白细胞凋亡受阻、分化障碍以及增殖失控等多种原因,导致人体造血功能障碍。随着疾病的发展,可能会造成多个人体多器官功能衰竭,增加病死率[2]。小儿急性白血病作为一种严重的造血系统恶性肿瘤,临床上提出了多种科学可行的治疗方案,其中蒽环类药物因具有疗效显著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在临床上,成为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的关键。
但是大量临床实践经验证明,柔红霉素在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心脏毒性反应,并造成心肌功能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为蒽环类药物会加快自由基的形成,引发心脏多种亚细胞变化,导致抗自由基毒性水平的抗氧化剂指标下降,最终发病。为进一步降低心脏毒性的发生率,在临床上需要对患儿实施科学的护理干预,强化对患儿的管理,最终为改善预后奠定基础。
本文针对综合护理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展开分析,试验组患儿在接受综合护理后,心肌损伤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原因可能为:在综合护理期间,护理人员通过密切观察患儿的各项临床指标,能强化对各类潜在风险因素的控制,实现预见性护理管理,因此与常规护理方法相比就有更满意的效果[3]。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干预后血清H2S水平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原因可能为:综合护理干预强化了护理人员与患儿监护人之间的信息交流,增强了患方的自我管理能力,做好各项解释工作,取得患方的积极配合,这是加快急性白血病患儿康复的关键,满足临床护理需求[4-5]。
总之,在柔红霉素治疗小儿急性白血病期间,对患儿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方法,有助于降低心脏毒性的发生率,提高患方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与常规护理方法相比,具有满意效果,应该成为临床护理的首选方法。

参考文献
[1]欧阳玲,江静霞,饶玉萍,等.柔红霉素联合阿糖胞苷治疗小儿急性白血病的临床疗效及对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的影响[J].癌症进展,2020,18(5):485-488.
[2]刘秋婷,王静.优质护理在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探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21):216.
[3]李盼,吴亚琦,郭风娇.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对预防小儿急性白血病PICC并发症的效果探讨[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8,25(21):108.
[4]林鹏,姚海英,周伯良,等.IDA联合Ara-C治疗初发急性髓系白血病对血清sICAM-1、sVCAM-1以及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J].贵州医药,2018(5):533-536.
[5]刘志刚,唐川,张松,等.对急性白血病患者进行血清铁蛋白检测在评估其病情方面的临床价值[J].当代医药论丛,2018(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