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探讨腕踝针联合五子散热熨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及疼痛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2018年1月-2020年7月收治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60例,按不同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腕踝针治疗,同时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腕踝针联合五子散热熨治疗,同时给予疼痛护理。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干预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患侧水肿体积均低于对照组,上肢运动功能(FM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疼痛护理用于腕踝针联合五子散热熨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效果明显,可有效改善患者疼痛和水肿情况,提高患者上肢运动功能。
关键词:腕踝针 五子散 热熨 中风 肩手综合征 疼痛护理
肩手综合征是指患者的患手肿痛和肩关节痛,并使手功能发生障碍,其是中风后常见并发症,表现为患手骤然肿胀,关节活动受限,皮肤发绀等,严重者肌肉痉挛或关节僵直畸形等。临床中常采用口服皮质类固醇激素、降钙素及非甾体类抗炎药等止痛药治疗,但效果欠佳[1-2]。因此,本研究以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为对象,探讨腕踝针联合五子散热熨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疼痛护理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8年1月-2020年7月收治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60例,按不同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男11例,女19例;年龄48~84岁,平均(58.72±3.24)岁;病程1~4个月,平均(2.15±0.58)个月。观察组男14例,女16例;年龄35~85岁,平均(57.69±3.61)岁;病程0.5~3个月,平均(2.53±0.47)个月。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1)符合中风后肩手综合征诊断标准且经CT或MRI检查证实[3];(2)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3)无认知、躯体感觉及知觉等功能障碍;(4)肩手综合征Ⅰ~Ⅱ期。
排除标准:(1)颈椎病、肩周炎及丘脑瘫等;(2)意识障碍;(3)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疾病。
方法:(1)对照组给予腕踝针治疗,同时给予常规护理:首先用75%的酒精将患侧上4(拇指侧桡骨内边缘和外边缘之间)、上5(腕背中央,即外关穴位置)、上6(距小指尺骨边缘1 cm位置)和周围皮肤(范围应稍大)进行常规消毒。消毒后,将针与皮肤以15°~30°角处向心方向迅速刺入皮下,使针头处于水平位置,并沿真皮进入约1.2~1.4寸,感到针下有松软感。患者只有在针头刺穿皮肤时可产生轻微刺痛感,要求患者无酸、麻木、膨胀、疼痛或重感。将滞留30min,期间不予以行针,1次/d,1个疗程10次。同时行常规护理,留针期间协助患者主动和被动运动,活动肩、肘、腕及指等关节,同时对患者肩关节周围软组织进行按摩。(2)观察组给予腕踝针联合五子散热熨治疗,同时给予疼痛护理:五子散热熨治疗,五子散由炒莱菔子150 g,炒芥子175 g,炒紫苏子175 g,盐补骨脂175 g,炒决明子150 g组成,将以上五子置于10 cm×15 cm布袋内,扎紧,在微波炉中高火加热5~10 min,至55℃左右,将药包在疼痛部位由远端向近端来回热熨10 min,保持适中力度,确保患处出现潮红,然后再敷在局部至药袋温度不温(约20 min),1次/d,6次/周,1个疗程为4周。同时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疼痛护理;据患者实际情况保持肢体良好姿势,避免腕部屈曲,腕关节应尽可能保持在向后伸展位。应进行坐姿,侧卧位,健侧卧位和患侧卧位训练等。同时监测运动时患者身体的反应,包括心率、疲劳、疼痛和肿胀等。
观察指标:⑴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疼痛情况、水肿情况及上肢运动功能情况。(1)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两组患者干预前后上肢疼痛情况[4],用一条长约10 cm的游动标尺,标有10个刻度,两端分别为“0”分端和“10”分端,0分为无痛,10分为剧烈疼痛。(2)在干预前后分别让两组患者将患侧手置于装满水的容器内,直至水面浸到腕横纹位置,记录排出的水体积,然后将健侧手置于装满水的容器内,测出排出的水体积,三遍测量后取平均值;患侧水肿体积=患侧手排出的水体积-健侧手排出的水体积。(3)用Fugl-Meyer评估量表(FMA)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上肢运动功能进行评估,共66分,包括33项,每项最低得分0分,最高得分2分,分值越高表明运动功能障碍越低[5]。⑵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疗效判定标准:(1)显效:无疼痛,无关节水肿,活动功能明显受限消失,手部小肌肉没有萎缩现象;(2)有效:疼痛得到缓解,关节水肿得到明显改善,关节活动功能轻微限制,手部小肌肉有轻度萎缩;(3)无效:疼痛、水肿未得到明显改善,关节活动功能仍受限明显,手部小肌肉萎缩程度加重。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统计学方法:数据应用SPSS 18.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VAS评分、患侧水肿体积、FMA评分比较:两组干预前VAS评分、患侧水肿体积低于干预前,FM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VAS评分及患侧水肿体积均低于对照组,FMA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VAS评分、患侧水肿体积、FMA评分比较(±s)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讨论
中医认为中风肩手综合征主要是由于痰湿生热、阻塞经络、痰浊导致内风,痰瘀同源致血气不畅,肢体筋脉无养致肢体麻木、偏瘫及活动不良等[6]。中医学历史悠久,对促进气血循环见解独到,通过调节气血,疏筋活脉,通络止痛,已形成一套相对独立治疗体系。腕踝针可调和营卫,促进血液循环,通络止痛,活血化瘀等功效,具有简、效、验和廉的优势。五子散药包具有补肝肾,活血益气,温经通络的作用[7]。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患侧水肿体积也低于对照组,同时FMA评分高于对照组,说明疼痛护理用于腕踝针联合五子散热熨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干预后,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疼痛程度,促进患者水肿和上肢功能的恢复。通过肢体由远及近的温热推熨干预,可有效促进组织中积液回流,水肿和疼痛症状进而减轻,最终起到温阳、散寒、消肿、通络止痛的功效[8]。本研究中,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疼痛护理用于腕踝针联合五子散热熨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干预,能有效提高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有助于患者康复。
综上所述,疼痛护理用于腕踝针联合五子散热熨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效果明显,能有效改善患者疼痛和水肿情况,提高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对临床有借鉴价值。
参考文献
[1]高嘉营,海英.不同频率提插手法针刺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疗效观察[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20,36(3):540-543.
[2]慕容志苗,牛红月.芒针透刺为主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35例[J].中国针灸,2018,38(5):527-528.
[3]崔会民,徐晓霞.培补肾阳法联合电针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临床研究[J].四川中医,2018,36(5):131-133.
[4]张娟,王应军,彭宏,等.热敏灸结合PNF技术治疗脑梗死肩手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观察[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38(5):550-553.
[5]顾艳,汤锦丽.穴位按摩敷贴护理联合抗痉挛手法对中风后偏瘫痉挛肢体状态的影响[J].四川中医,2019,37(12):200-202.
[6]纪海燕.中药烫熨联合康复护理对中风后肩痛的影响[J].西部中医药,2019,32(6):136-138.
[7]向珊.针灸联合个性化运动康复处方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自发性疼痛及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8,16(6):31-34.
[8]张婷,王洁钰,马耀香.平衡针联合Bobath疗法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临床研究[J].针灸临床杂志,2019,35(12):2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