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医学护理护理正文

婴幼儿接种疫苗部位的选择和安全性探讨

  • 投稿终结
  • 更新时间2015-10-20
  • 阅读量751次
  • 评分4
  • 82
  • 0

冯金葵

摘要目的:探讨与婴幼儿接种疫苗部位的选择和安全性分析。方法:选择2013年10月~2014年4月于我院进行疫苗接种的婴幼儿300例,随机等分为3组,A组选择股外侧肌部位接种,B组选择上臂三角肌部位接种,C组选择臀肌部位接种。对婴幼儿接种疫苗不同部位的安全性进行比较。结果:3组婴幼儿疫苗接种后30min内局部反应率、72h内异常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股外侧肌、上臂三角肌或者臀肌部位对婴幼儿进行疫苗接种均比较安全的,但基于临床的应用率和综合因素考虑,针对2岁以下婴幼儿优先选择理想的股外侧肌作为疫苗接种部位。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婴幼儿;疫苗接种;安全性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5.10.072

婴幼儿接种疫苗属于其在生长过程中必经的事项之一,通过科学、合理、有效的接种疫苗,来达到提高儿童免疫力,预防相应传染病的目的。而从我国目前的儿童计划免疫规划来看,疫苗的接种量也从原来的“5苗防7病”逐渐扩大到了现在的“15苗防17病”,这也意味着,婴幼儿在6周岁之前要接种约15次疫苗,注射疫苗针次数十针。尤其是6月龄内的婴幼儿,其接种疫苗次数多达十几针,短时间内要在接种部位安排多种疫苗接种,给儿童幼小稚嫩的皮肤也会带来一定程度的损伤。婴幼儿在进行接种时,也有可能因为接种部位的长期暴露,而导致接种后着凉,进而出现发热、感冒等疾病。再者,有些部位不宜多次注射,若疫苗接种注射不合理,还很容易导致儿童注射局部形成硬结、红肿、肌挛缩等症状。因此,婴幼儿接种时,对接种疫苗部位的选择也需十分谨慎和科学。本研究将婴幼儿接种疫苗时最常选择的股外侧肌、上臂三角肌和臀肌部位的接种安全性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10月~2014年4月在我社区疫苗接种的婴幼儿300例,其中男181例,女119例;年龄在2~24个月,平均(11±5.24)个月;接种的疫苗包括:百白破疫苗45例,麻风疫苗60例,麻腮风疫苗35例,乙脑减毒活疫苗30例,A群流脑疫苗58例,甲肝减毒活疫苗46例,脊髓灰质炎疫苗26例。所有婴幼儿均在疫苗接种前进行常规预检、登记,并均已排除暂缓接种和相关禁忌证。将300例待接种疫苗的婴幼儿在其家长知情同意的情况下随机等分为A、B、C3组,3组婴幼儿在性别、年龄、接种疫苗类别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接种方法(1)股外侧肌接种方法。A组采取股外侧肌接种方法,于婴幼儿大腿前外侧,即髂前上嵴至股骨外侧髁连线的中段1/3处进行肌内注射疫苗。操作者轻轻用拇指和示指将婴幼儿注射区的皮肤展开,90°进针,进针时需迅速将针头向下进入皮肤和肌肉,注射时需均匀缓慢推注,以减少婴幼儿疼痛感,并迅速拔针按压进针点3~5min。(2)上臂三角肌接种方法。B组采取上臂三角肌接种方法,于婴幼儿上臂外侧,肩峰下2~3横指处,约肩峰1.5cm处,进行肌内注射疫苗。捏起三角肌后斜刺进针,进针至2/3深度固定,缓慢推药。(3)臀肌接种方法。C组采取臀肌接种方法,于婴幼儿臀中肌,即髂前上棘外侧三横指处进行肌内注射。先将婴幼儿臀部肌肉展开绷紧,90°进针至1/2深度固定,缓慢推药,迅速拔针并按压进针点3~5min,以缓解疼痛。在选择以上3个部位进行婴幼儿接种疫苗时,操作者需进行标准的指导,让母亲或父亲将婴幼儿接种部位裸露,侧抱于腿上,并适当的按住孩子的肢体,以防挣扎。待其家长将婴幼儿抱好固定好后,再采用75%的酒精脱碘待干,进行疫苗注射[1-2]。

1.2.2安全性观察方法接种后30min留院观察,待无异常后允许家长带领婴幼儿离院,之后,再由经过专业培训的调查员在72h内对婴幼儿家长进行电话随访,主动询问儿童接种后是否有不良反应,并对回答结果详细记录。(1)30min内的异常反应记录。在接种后30min内,观察婴幼儿是否有异常哭闹、过敏性反应、休克及其他局部或全身异常反应。(2)72h内的异常反应及发热记录。腋温>37℃时确定为婴幼儿发热,此外,还应该在72h协助其家长观察婴幼儿是否有异常哭闹、睡眠异常、纳差、局部硬结、红肿等反应。

1.3评定标准观察3组婴幼儿接种疫苗后30min内及72h内的局部或全身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8.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与处理,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多样本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表1)

3讨论

从我国当前婴幼儿疫苗接种的情况来看,其最常选择的接种部位主要为股外侧肌肉与上臂外侧三角肌,另外,还有一些防疫院会根据婴幼儿情况选择臀肌接种疫苗。因此,临床上比较常见的疫苗接种部位就主要有股外侧肌、上臂三角肌与臀肌。而大量的临床实践资料也表明,采取不同的部位对婴幼儿接种疫苗,其安全性也会有所不同,由于一些部位构造的特殊性,婴幼儿在进行接种后容易发生局部或全身异常反应。而通过对婴幼儿采用3个部位疫苗接种后发生的不良反应分析发现,婴幼儿在接种后30min内及72h内均未发生严重的局部或全身不良反应,只有个别婴幼儿存在局部红肿、哭闹、发热等反应,但经积极干预后,其异常反应均明显缓解,未对婴幼儿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通过以上研究可见,在对婴幼儿进行疫苗接种时,只要操作者具备娴熟的接种技能,注射时定位掌握准确,以上3种方法都是比较可行的。但是,从医学的角度进行综合分析,婴幼儿选择上臂三角肌接种疫苗时,由于其年龄较小,上臂发育不完善,三角肌也不是很健壮,如果在接种时三角肌注射点选择不合理,很有可能导致接种后局部红肿、痛、硬结等异常反应,严重时还有可能引起婴幼儿腋下淋巴结脓肿。再加上婴幼儿抵抗力较差,在较寒冷季节长期将上臂裸露在外,还容易着凉。而采用臀肌部位疫苗接种,通过对一些临床资料的分析也可发现,婴幼儿臀部发育较小,其肌肉也未长成,若在注射时定位不准确,极易损伤坐骨神经,此外,臀部多次注射,还有可能导致婴幼儿发生臀肌挛缩等不良现象。而选择股外侧肌进行疫苗接种,具有如下几点优势:其一,婴幼儿在疫苗接种时裸露部位较小,接种后导致的发热率也比较低;其二,股外侧肌肉比较丰厚,部位也较广,可操作性强,接种疫苗时可选择的点多;其三,此处很少有神经干及大血管通过,因此也不用担心接种时对血管或神经干造成影响;其四,股外侧的血运循环比较丰富,疫苗在注射后可得到充分的吸收,且局部反应轻,就算多次注射,也不容易发生局部红肿、硬结或肌挛缩的现象[3-4]。

综上所述,选择股外侧肌、三角肌或者臀肌部位对婴幼儿进行疫苗接种,均是比较安全的,局部反应率及发热率均十分低,对患儿健康并不会造成影响。鉴于股外侧肌所具备的优势,及目前大部分进口疫苗说明书建议2岁以下的婴幼儿接种部位为大腿前外侧(中间1/3段)[5]。因此,股外侧肌可作为婴幼儿安全又理想的接种部位。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陈丽青.婴幼儿不同部位接种7价肺炎球菌结合疫苗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及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4,28(4):52-54.

[2]黄卫东.接种第二剂次HIB疫苗引起的过敏反应1例报告[J].健康之路,2013,6(8):11-12.

[3]陈玲.接种百白破疫苗后出现硬结反应及预防措施[J].基层医学论坛,2012,21(21):342-343.

[4]朱绍莉.婴幼儿大腿前外侧接种疫苗局部不良反应的观察[J].中国农村卫生,2012,1(7):258-259.

[5]谢桂香,梁艳金,谢美兴,等.股外侧肌内注射法在疫苗接种中的应用观察[J].现代医院,2010,10(11):87-88.

(收稿日期:2014-08-05)

(本文编辑陈景景)

·声明·

最近,有不法网站冒用《护理实践与研究》的网址进行收稿、组稿,并收取高额费用,对我刊的声誉造成了不良影响。本刊提醒广大作者,投稿时一定要登陆《护理实践与研究》杂志社的官方网站(http://www.hlsjyj.com)进行注册、登陆、提交论文,以防上当受骗。同时,严肃警告不法网站停止一切侵权行为,否则,我刊将保留法律诉讼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