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医学护理护理正文

干扰素耳前淋巴结封闭对反复发作的角膜炎的特效及心理护理

  • 投稿Jimm
  • 更新时间2015-09-17
  • 阅读量424次
  • 评分4
  • 23
  • 0

吕 艳 于 方

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眼科分院,河南新乡 473000

[摘要] 目的 探讨干扰素耳前淋巴结封闭对反复发作的角膜炎的特效及心理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88例反复发作的角膜炎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抗病毒药物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干扰素a-1b耳前淋巴结封闭注射治疗,同时给予患者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治愈率、治疗总有效率、复发率及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愈率及治疗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给予反复发作的角膜炎患者干扰素耳前淋巴结封闭治疗及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有效的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复发,同时还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 干扰素;耳前淋巴结封闭;角膜炎

[中图分类号] R772.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5(a)-0066-02

为探讨干扰素耳前淋巴结封闭对反复发作的角膜炎的特效及心理护理效果,提高反复发作性角膜炎的治疗效果,对收治的88例反复发作的角膜炎患者行不同的治疗及护理方式,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自2011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88例(88眼)反复发作的角膜炎患者,其中男43例(43眼),女45例(45眼),年龄最小3岁,最大76岁,平均43.2岁,患者均为初发病人;发病至就诊时间:最短为15d,最长为80d,平均48.3d;发病诱因:38例(28眼)患者为结膜炎迁延不愈,34例(24眼)患者为感冒、发热,7例(7眼)患者为带状疱疹,9例(9眼)患者无明显诱因;治疗前矫正视力:8眼≥1.0,65眼0.5~0.8,10眼0.2~0.4,5眼≤0.1;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抗病毒药物治疗,即将0.25g阿昔洛韦溶于250 mL浓度为5%的葡萄糖溶液或氯化钠溶液中,给予患者静脉点滴治疗,8~12 h用药一次,用药1~2周或给予患者口服阿昔洛韦片治疗,4次/d,一次0.2 g,用药2~4周,同时给予患者口服维生素C治疗,3次/d,并给予患者0.1%阿昔洛韦滴眼液滴眼治疗,4次/d,用药3个月。

观察组:给予观察组患者患者重组人干扰素a-1b耳前淋巴结封闭注射治疗,成人5~10 μg,儿童2.5~5 μg,将其溶于0.3~0.5 mL浓度为2%的利多卡因中,给予患者患眼侧耳前皮下注射治疗。以患者病情为依据,治疗第一周,耳前皮下注射2~5次,第二周一次,第三周一次,治疗时间为3~6周,愈后给予患者为期3个月的随访,每月皮下注射一次,其他用药同对照组。同时给予观察组患者针对性的心理护理。

1.3疗效判定

治愈:患者矫正视力大于等于1.0,且患者眼部刺激症状基本消除,角膜上皮无染色;显效:患者矫正视力0.8~1.0,且患者眼部刺激症状显著改善,患者角膜上皮伴有树枝状、小点状、片状浸润现象,荧光染色(+)减少程度大于1/2;有效:患者视力提高超过2行,且患者眼部刺激症状有所改善,患者角膜上皮伴有树枝状、小点状、片状浸润现象,荧光染色(+)减少程度小于1/2;无效:和治疗前相比无改善甚至加重[1]。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处理。用(±s)形式表示计量资料。对组间数据展开t检验,组内数据展开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治愈率、治疗总有效率及复发率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治愈率及治疗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治愈率、治疗总有效率及复发率对比[n(%)]

2.2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44例患者中非常满意24例,较满意13例,满意5例,不满意2例,总满意度为95.5%,对照组44例患者中非常满意15例,较满意12例,满意8例,不满意9例,总满意度为79.5%,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角膜炎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眼科疾病,患者多伴有异物感、刺痛、灼烧感等症状,严重威胁着患者的身体健康及正常生活[2]。因此,及时给予患者针对性的治疗就显得至关重要。干扰素是一种调解糖蛋白,其主要是在病毒侵入机体后诱导宿主末梢血液淋巴母细胞、血液细胞合成纤维细胞而形成,其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结合人体细胞表面受体,从而有效的促进抗病毒酶生成,最终达到抑制病毒的目的。同时给予患者耳前皮下注射干扰素可有效的增加神经主干周围的浓度,同时经由动眼神经、面神经、三叉神经间的交通吻合支及耳前血运,可更好的促进药物吸收[3]。同时为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护理人员还要耐心的与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耐心的向患者介绍该治疗方式的重要性及有效性,同时也可例举成功案例来鼓舞患者,逐渐消除患者紧张、担忧等不良情绪,使其积极主动的和医护人员配合。

总而言之,给予反复发作的角膜炎患者干扰素耳前淋巴结封闭治疗及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有效的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复发,同时还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蔡丽英,张琥.重组人干扰素联合更昔洛韦眼用凝胶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并发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2,7(27):234-235.

[2] 刘焰,沈晓璐,孙晓东,等.干扰素α-2b治疗病毒性角膜炎476例疗效观察[J].中国基层医药,2009,6(9):37-38.

[3] 周志平,乔亚利.干扰素联合无环鸟苷滴眼液治疗单纯性疱疹性角膜炎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0,2(16):176-178.

(收稿日期:2014-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