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医学护理护理正文

神经内科ICU设立PICC小组的应用效果研究

  • 投稿呵呵
  • 更新时间2015-09-17
  • 阅读量472次
  • 评分4
  • 88
  • 0

孙 俐1 杨 爽2* 杨 娟3

1.天津医科大学护理学院,天津 300070;2.吉林大学第一临床医院神经内科,吉林长春 130021;3.吉林医药学院,吉林省吉林市132013

[摘要] 目的 探讨神经内科ICU设立PICC小组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2013年在神经内科ICU行PICC置管患者的资料,将设立PICC小组前161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设立PICC小组后178例患者作为干预组,比较两组患者一次置管成功率、导管留置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干预组患者一次置管成功率(99.4%)高于对照组(90.1%)(P<0.001),置管并发症的发生率(静脉炎1.7%,穿刺部位局部感染2.8%,堵管1.1%)低于对照组(静脉炎6.2%,穿刺部位局部感染8.1%,堵管5.0%)(P<0.05),两组患者导管留置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ICC小组能够集中、规范化进行置管维护,控制相关并发症并进行有效的预防和处理,提高护理质量。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 PICC;ICU;护理管理

[中图分类号] R4[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7(b)-0103-02

神经内科ICU的患者病情危重且病程较长,经常需要通过静脉途径补充高渗透压营养剂或给予对血管刺激性较大的药物(甘露醇等)[1]。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 PICC)不仅可以减轻患者因反复穿刺造成的痛苦,而且能够建立一条安全稳定的静脉通路,保护患者外周血管,在病情危急时,保证药物能够有效输入,为患者赢得宝贵的抢救时间[2]。但是PICC置管技术也存在高风险性,操作过程中任何疏忽都有可能导致置管失败或各种并发症的发生[3]。因此,建立规范、专业的PICC管理制度能够有效保障置管安全。本研究目的在于探讨神经内科ICU设立PICC小组的临床应用效果,通过回顾长春市某三甲医院神经内科ICU成立PICC小组前后共计339名行PICC置管的患者资料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6年1月—2009年6月(未设立PICC小组期)在某院神经内科ICU行PICC置管的161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09年12月—2013年6月(设立PICC小组期)行PICC置管的178例患者作为干预组。对照组男98例,女63例;年龄范围为36~78岁,平均年龄为(47.3±4.8)岁;其中脑出血72例,脑梗死41例,颅内感染3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6例。干预组男111例,女67例;年龄范围为33~77岁,平均年龄为(45.9±4.1)岁;其中脑出血81例,脑梗死49例,颅内感染35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3例。经比较,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和病情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PICC小组成立之前,该神经内科ICU采用传统护理模式对患者实施整体护理,没有设置专人置管,没有对置管前、中、后实施连续的质量控制以及拔管后的跟踪随访。

1.2.1 PICC小组成员的组成在神经内科护士长的直接领导下,PICC小组设立组长1名,组员12名。组长由取得国家PICC置管资质证书且具有多年PICC置管经验的护士担任,组员由具有2年以上神经内科ICU工作经历的护士担任,其中3名已经通过该院PICC专科护士培训。

1.2.2 PICC小组工作职责PICC小组成员均为兼职,在完成日常临床护理工作的前提下,负责PICC专人置管、导管维护、控制相关并发症并进行有效的预防和处理[4]。同时,小组成员还必须参与全院PICC会诊以及相关的培训和指导工作,通过与院内外护理同仁进行交流、参加定期专业培训和考核,进一步提高PICC小组的专业水平。

1.2.3 PICC小组的规范化管理参照美国静脉输液护士协会(INS)制定的《输液治疗护理实践标准》[5],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制定PICC小组工作制度与流程。要求小组成员在置管前、中、后严格按照流程操作,与未设立PICC小组时相比,小组成员要及时、完整、真实地记录PICC穿刺过程及导管的详细信息,包括患者静脉状况的评估、穿刺次数和部位、导管的型号、品牌、置入深度等内容[6];建立突发事件的呈报和应急处理流程,对于突发意外事件进行总结和深入分析,完善PICC操作护理质量的监控[7];同时对于转出ICU的患者进行跟踪随访,并做好跟踪记录,直至患者导管拔出为止。

1.3 临床观察指标

将对照组和干预组患者的护理记录进行整理,对设立PICC小组前后PICC一次置管成功率、导管留置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静脉炎、堵管、感染、血栓等)进行比较。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EpiData3.02软件建立数据库,使用SPS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统计学方法选用描述性分析、秩和检验和卡方检验,检验水准为0.05。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导管留置时间的比较

对照组患者PICC导管留置时间范围为3~134 d,中位数为96 d;干预组患者时间范围为1~135 d,中位数为92 d。经秩和检验,两组导管留置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0.297,P>0.05)。

2.2 两组患者一次置管成功率的比较

干预组患者的一次置管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1。

2.3 两组患者置管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

干预组患者置管后并发静脉炎、穿刺部位局部感染以及堵管的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两组比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该院神经内科ICU设立PICC小组后,对患者实施统一、规范的护理管理,患者一次置管成功率(99.4%)明显上升,置管并发症发生率(静脉炎1.7%,穿刺部位局部感染2.8%,堵管1.1%)显著下降,说明PICC小组的设立具有临床应用价值,此结果与国内相关文献报道一致[8-9]。2002年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预防指南中也明确提出:专业的输液小组(包括PICC小组)可以降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并发症及医疗花费[10]。为推动PICC置管技术走向规范化、科学化、专科化,PICC小组成员应进行定期规范培训与考核,更新理论知识,介绍最新技术。通过参与全院PICC会诊以及各科室内部的交流会,分享实践经验,对操作过程中出现的突发情况进行深入分析总结,不仅能够提高小组成员评判性思维能力,增进成员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同时也能提升PICC置管技术的整体水平。在未来的发展中,将PICC小组更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实践,将护理人员在PICC领域中的功能不断拓展,不仅能够为患者提供高效、优质的护理服务,而且能够促进护理专业输液队伍的发展。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王仕学. PICC在ICU病人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08,22(2):139-140.

[2]邓旭,冯英,谢红宁,等. PICC导管在ICU病人中的应用体会[J].广西医学,2006,28(4):621-622.

[3]王虹.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小组规范管理的成效[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17):2064-2066.

[4]赵林芳.国内外输液小组与PICC管理研究进展[J].中国护理管理, 2009,9(2):5-9.

[5]Infusion Nurses Society. Infusion Nursing Standards of Practice 2006[EB/OL]. [2006-10-15].http://www.ins1.org/i4a/pages/index.cfm pageid=3310.

[6]Evans RS, Linford LH. Computer identification of symptomatic deep venous thrombosis associated with peripherally inserted venous catheters[J]. MIA Annu Symp Proc, 2007(11):30-226.

[7]Intravenous Nurses Society. Infusion Nursing Standards of Practices[J].Supplement to January/February,2006:29.

[8]孙杰,姚秀霞,陈建芝. 神经外科ICU PICC术后82例的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8):1880-1881.

[9]谭海燕,彭丽彬,邱琼,等. PICC小组的设立及应用效果[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11):8-10.

[10]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Guidelines for the Prevention of Intravascular Catheter-related infections. MMWR Recommendations and Reports,55(RR-10).

(收稿日期:2014-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