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医学护理护理正文

中风患者情志护理的研究进展

  • 投稿吉田
  • 更新时间2015-09-08
  • 阅读量657次
  • 评分4
  • 44
  • 0

作者单位:300193天津市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护理部

东梅:女,本科,副主任护师,护理部副主任

东梅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03.010

中风病具有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和并发症多的特点,是历代医家所最为关注的疾病,居中医四大难治病证之首。据统计,我国每年发生脑中风患者达200万,发病率高达120/10万,现幸存中风患者700万,其中450万患者不同程度丧失劳动力和生活不能自理,致残率高达75%[1]。中风患者脑功能障碍的主要表现之一就是心理或情感障碍,包括焦虑、恐惧、失眠、愤怒、挫折感等,直接影响着中风患者的神经功能和肢体功能恢复。对此,不少护理研究者从情志护理角度,结合心理问题出现的原因,探讨具体措施,现综述如下。

1中风患者出现心理障碍的原因

心理状态是脑机能活动的结果,心理问题的发生和发展也是以脑机能的变化为基础的[2]。患者发生中风后,肢体功能恢复的漫长和不确定性,肢体疼痛及障碍所带来的躯体痛苦,家庭关系紧张、医疗费用庞大等诸多因素也困扰患者,加之此类患者平时多心境不佳,情绪不宁,患得患失,情绪变化比较剧烈,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等均可使患者产生忧愁悲观、烦躁易怒、无所适从的情志改变,进而影响脏腑和气血的正常功能而产生抑郁等心理问题。国内外相关文献报道,中风后患者抑郁的发生率为18%~79%,远远高于同龄一般老年人10%~15%的发生率[3]。

中风患者往往遗留多种生理功能障碍,如偏瘫、口眼歪斜、舌强言蹇等,多数患者精神不振,意志消沉,主要心理变化是恐惧、绝望、烦躁、焦虑,对未来的生活丧失信心。王薇[4]对中风患者形成上述心理状态的主要原因进行了总结:(1)中风患者由于言语障碍与人交流不便,常沉默不语,长时间的交流障碍导致长期内心压抑,患者产生严重的自卑情绪。(2)因偏瘫导致肢体活动障碍,长期卧床逐渐出现肌肉萎缩、消瘦和营养不良,同时与外界接触减少,性格孤僻,从而产生抑郁心理。(3)患者对突然发生的严重打击一时难以承受,尤其是生活不能自理、需要他人照顾,容易产生心理失衡,对治疗失去信心,心情抑郁寡欢,饮食、睡眠差。(4)由于工作紧张、生活压力大,加上突然发病,出现偏瘫、语言障碍等突然改变,加重了患者的生活压力,导致患者过多的思考家庭、婚姻、子女教育等问题,产生紧张、害怕、担心、焦虑的心理。(5)老年患者常担忧被抛弃,孤单、寂寞的同时缺少家属的陪伴,对心理刺激具有易感性,情绪不稳定,敏感而强烈,易发怒或喋喋不休的唠叨,有厌世心理。

《素问·上古天真论》云:“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何来。”可见中医认为疾病的发生与情志关系密切,中风患者平时情志忧郁,烦躁易怒,甚者思虑过度,常感头晕目眩、视物旋转、胸闷不舒等。中风后抑郁的形成是以脏腑虚衰为病理基础,在此基础上因情志不遂致气机郁滞,气血阴阳失调,脏腑功能失常,精神异常改变。情志所伤、肝气郁结是发病的基本核心,气郁发于始,终于末,贯穿本病始终[5],另外也与气血不和、阴虚火旺、心神失养等因素有关。中风后抑郁增加了临床护理工作的难度,甚至增加了中风病的病死率,给患者带来了精神和肉体上的痛苦,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加重了家庭和社会的负担,因此应在中风病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情志护理,才能尽量有效防止中风的发生。

2情志护理措施

情志护理就是通过说明、讲解、释疑、鼓励、安慰等方法,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喻之以例,以达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的健康心理状态,促使中风患者早日康复的一种护理方法。祖国医学认为:五志过极,心火暴盛或暴怒伤肝,肝阳暴涨,引动心火,风火相煽,气热郁逆,致气血并走于上,心神昏冒而卒倒无知,发为中风。恰当的情志护理干预,可以起到药物所不及的作用,为患者创造一种非常适宜的心理环境和气氛,影响和改善患者的情绪,解除其顾虑和烦恼,从而使患者改变对自我的看法以及对周围事物和人的看法,努力进行自我调整,解决心理障碍,防止因心理因素引起的意外和不当行为,进一步激发患者积极性,缩短患者康复时间,提高康复程度,改善患者生存质量[6]。

2.1一般护理

2.1.1营造舒适环境中风患者入院后,护士要热情接待患者,为患者安排阳光充足、空气新鲜、整洁安静、环境适宜的病房,主动向患者介绍周围环境、主管医师和护士,消除其对环境的陌生感。护理人员要有亲和力,认真倾听患者的需求,尊重患者,给予其关心与帮助、安慰与鼓励,让其树立信心,避免刺激和损伤患者自尊的言行,为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消除患者的紧张、焦虑心理打下基础[7]。经常与患者聊天、谈心,了解患者的心理动态,让患者把医护人员当成知心朋友或者亲人,消除警惕戒备心理,学会并愿意倾诉,把导致思想顾虑的原因表达出来。社区护士要以高度的职业素养和责任心,与患者结对子、交朋友,多关心、常问候,取得患者的信任和爱戴[4]。

2.1.2疏导患者心理护理人员应接纳和尊重患者,了解患者的生活习惯、性格、文化程度等相关因素,有的放矢地给予必要的疏导、解释、安慰和鼓励,避免不良因素的刺激,消除患者忧虑、恐惧、急躁情绪,使患者能感受到人生的美好,使其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在主动热情地做好生活护理的基础上,委婉如实地讲清本病治疗的难易和预后转归。对悲观者,鼓励其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情感,并适当给予发泄的机会,同时也可请治疗效果好的患者进行现身说法,树立榜样[8]。在患者住院期间急躁愤怒时,可采用释放、宣泄法,使其心中的焦躁、痛苦释放出来,待患者平静后再用说理、开导法说明情绪剧烈波动对病情的影响,让患者学会“制怒”。根据患者的体力耐受、文化程度、素养等,因人而异地培养患者的爱好,鼓励他们开展多种多样的娱乐活动,增加生活的乐趣,分散他们对疾病的不良情绪和注意力。

2.1.3促进功能恢复中风患者由于疾病导致功能障碍,不能用语言准确表达,有时词不达意,有时答非所问,越是着急越是语言不利,常有自卑心理,不愿与人交谈。护理人员应从多方面给予安慰,对其自卑心理表示同情、理解和关心,多和患者接触,诱导和鼓励患者说话。如有个别音节发音不清,应像教授小学生一样一字一字地让他们练习,并在合格后给予表扬,以激发其正性反馈作用;如词不达意,应该反复提醒患者,同时配合药物及针灸等治疗。在进行康复训练时,训练目标要让患者容易达到且每次都有进步,护士要在旁指导帮助,主动与患者交谈,不要催促,给予鼓励,认真听取患者的感受以及疑惑,耐心解答问题,言语要柔和,表达要准确,增加患者的安全感,消除顾虑,增强自信心[4]。

2.1.4做好健康宣教根据患者的文化程度,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宣教。语言要通俗易懂,形象生动,让患者容易接受,同时不产生恐惧心理。对于失语患者,要帮助其适应采用笔录、手势等非语言方式进行交流,由简入繁,鼓励患者大胆发言,树立恢复语言功能的信心。使患者了解疾病的相关知识,知道目前自己处于哪一阶段、有什么注意事项,制订相应的康复和护理方案,尽量满足患者的生活需求,并取得患者的配合,发挥患者的主观能动性,让患者从被动康复进入主动康复[4]。

2.1.5鼓励家属参与家庭是患者最重要的支持系统,良好的家庭护理能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鼓励家属积极参与到患者的治疗及护理过程中。家属的参与可以使医护人员间接地了解患者的性格、日常生活习惯、家庭经济状况、治疗费用支付方式等;另外,家属的情绪、对疾病的认识程度以及对患者的支持力度会对患者产生巨大的影响,所以对家属的情感支持和疾病知识的宣教对患者的康复非常重要[9]。临床上可以通过宣传小册子、墙面板报、多媒体或讲座等方式,向家属讲解有关中风的病因、性质、病程等相关知识,说明康复治疗的目的及方法,强调良好的心态对康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家属的陪伴、照顾、鼓励可以减轻患者情志不舒状况,可以满足其心理和生理的需要,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关键因素。护士除了要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导外,还应加强对其家属的心理疏导,耐心听取家属的意见,解除家属焦虑不安、悲观失望等情绪,以减少对患者的刺激[10],给予患者强大的心理支持,做到护患配合,为患者创造一个稳定、满意的治疗环境[11]。

2.2按心理状态施护

2.2.1分型施护刘君文[12]指出脑中风患者的心理问题有焦虑、忧虑、悲观、猜疑、依赖、孤独等,要准确、全面地评估患者心理状态,有针对性地给予心理护理措施,首先要对患者给予相关的健康教育,让患者正确认识自身疾病,认识到中风后遗症病程较长,病情复杂,需要长期治疗护理的特征;同时,在接受规范治疗护理时,也要让患者看到康复的希望,满足患者的生理、心理和社会需求,协同患者家属对患者进行护理,使患者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张彩凤等[13,14]根据心理状态将中风患者分为以下几型:恐惧不安型,悲观抑郁型,过分依赖型,多疑、易激惹型和混合型,并指出针对不同类型的患者进行有目的性的情志护理,产生药物不可替代的作用,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消除不良情绪,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从而促进疾病的康复。

2.2.2分期施护吴娟[15]指出根据脑卒中的情志变化,可分为三期进行护理:疾病初期的患者发病急,有紧张、焦虑、恐惧、抑郁、愤怒、敏感、多疑等情志表现,应注意相关知识的讲解、环境布置和加强交流等;疾病发展期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减慢,易产生自卑、沮丧与厌倦心理,应注意做好心理疏导;康复期的患者由于后遗症多、病程长、长期用药,多会悲观失望、寝食难安、情绪低落,应进行耐心细致的宣教工作。刘月薇[7]根据震惊期、否定期、抑郁期和对抗独立期或者悲痛期、认可期、振奋期等不同心理状态进行相应情志护理。

2.3护理干预方法

2.3.1艺术疗法根据祖国医学的“形神合一”观,即只有“形与神俱”才能心身健康的原则,可以运用音乐、舞蹈、绘画等艺术手段,以心理诱导的技巧,通过影响“心神”达到喜则气和志达,帮助患者从痛苦中解脱出来,从而最终解除疾患,恢复身心健康。另外,音乐等艺术还是一种情绪释放、自我表现和感情陶醉的特殊手段,只有通过自我表现,才能保持心理平衡时情绪稳定;而适当的情绪释放也是维护身心健康、陶醉心情必不可少的方式之一。一般中风后抑郁患者开始倾听舒缓、优美的乐曲, 如《梁祝》《梅花三弄》《四季》等;患者心理疏解后, 再让其收听欢快的乐曲,如《四小天鹅舞曲》等;或结合患者喜好,给予民歌、民乐以振奋情志[16]。也可以根据抑郁患者的不同症型选择相应的歌曲,悲观抑郁型的患者一般选择情调悠然、节奏徐缓、旋律清逸高雅、风格娟秀的古典乐曲、小提琴协奏曲及轻音乐为宜,如《二泉映月》《弦乐小夜曲》及贝多芬的交响乐等[17]。

2.3.2按摩与心理减压可以对患者进行穴位按摩,取百会、四关、四花穴,以疏肝解郁,活血通络。同时针对患者的心理方面的病因,因势循循诱导调节其心理活动,以排除其心理障碍,缓缓疏通释放其过重的心理压力负荷,并辅以必要的良性暗示,以导引其意念和呼吸。

2.3.3经络操和穴刺激心理干预的目的在于解决患者的心理困难,减少不利于疾病恢复的情绪,以行之有效且适当的方式来处理心理问题。研究者通过经络操和穴位刺激对肢体功能的恢复进行心理干预,减轻患者的焦虑、紧张、烦躁心理,有效地降低患者的应激水平,改善机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从而达到促进机体康复、防治疾病的作用。

2.3.4其他护理方法在临床工作中也有研究采用护士对患者“一对一”的形式,协同家属采取“导、看、思、守”的方法,即耐心指导患者进行不熟练的动作锻炼,仔细观察功能恢复的程度,认真思考存在问题及解决办法,热情看守在身旁。 另有学者结合中医基本理论采用情志相胜法、劝说开导法、移情易性法及暗示疗法进行情志治疗。情志相胜法用于善乐、易怒、易惊恐、易悲哀及多思虑患者的心理护理,包括激怒疗法、喜乐疗法、惊恐疗法、悲哀疗法。在取得患者信任的基础上给予劝说开导法,做到告之以其败,语之以其善,导之以其便,开之以其苦。移情易性法用于治疗陷于疾病痛苦之中而不能自拔的患者。移情易性法是针对患者的心理疾患,采取一定措施,使患者排遣情思,改易心志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采用含蓄、间接的方式对疑心重、乱猜疑造成幻觉或抑郁的患者进行暗示解惑法。

3小结

通过综述发现,情志护理在中风患者的临床应用中比较普遍,但大部分都停留在护理环境的改善、与患者沟通交流等方面的经验总结与体会上,涉及诸如情志相胜法等中医特色的护理措施较少,与之相关的实证性研究则更少。然而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推进及护患关系的升级,中风患者已不仅只关注于护理行为是否实施的层面,也更加关注实施后的效果问题,这就要求护理研究者在以后的临床工作中积极开展中医特色情志护理的实证研究,得出有理有据的护理建议,让患者在治疗期间尽可能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来对待中风,更加主动地配合治疗,同时也不断提高护理的科研水平。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陆海林.脑卒中156例心理护理[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9,12(7):1143-1144.

[2]邓淑琴.脑血管意外患者恢复期的心理护理研究[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2,10(3):554.

[3]姚桂英.卒中后抑郁心理护理的临床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2,4(17):106-107.

[4]王薇.心理干预对脑中风患者康复的影响[J].承德医学院学报,2012,29(3):268-269.

[5]王晓玲,唐永祥,贺君,等.中医情志护理对卒中后抑郁状态的影响[J].河北中医,2010,32(9):1416-1418.

[6]吴裕燕.中风患者康复期心态分析及心理护理对策[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21):2694-2695.

[7]刘月薇.老年中风后抑郁病人的心理护理[J].全科护理,2011,9(1C):198-199.

[8]刘慧君.浅析情志调理在中风病康复中的作用[J].陕西中医,2012,33(10):1439-1440.

[9]王玉冰.32例脑中风患者康复期的心理护理[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2,10(3):529-530.

[10]王晓燕.中风病人的情志护理体会[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2):197-198.

[11]杨桂先,吴凯玲,刘伟.中风康复期病人的心理护理干预效果观察[J].全科护理,2012,10(4):300.

[12]刘君文.脑中风患者心理护理干预的实践[J].医院管理论坛,2013,30(3):45-46.

[13]张彩凤.中风患者的心理分型及护理[J].中国医学创新,2012,9(15):38.

[14]杨淑云.中风患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24(1):205.

[15]吴娟.浅谈中风患者的情志护理[J].内蒙古中医药,2009,20:93.

[16]何锦坚,雷慧.中医情志护理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5):122-123.

[17]高甡.中风后抑郁患者的护理干预[J].中国现代医生,2012,50(33):80-81.

(收稿日期:2013-08-18)

(本文编辑 崔兰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