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医学护理护理正文

临床护理路径在流浪精神病患者中的应用

  • 投稿小瑞
  • 更新时间2015-09-08
  • 阅读量312次
  • 评分4
  • 80
  • 0

何汝冰 李 镔 莫扬华 李 丹 梁丽芬 刘 旭 陈泽群

摘 要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流浪精神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流浪精神病患者18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表,4周后比较两组患者阳性、阴性症状量表(PANSS)和社会适应能力、社会兴趣评分。结果:4周后两组患者PANSS量表评分和社会适应能力、社会兴趣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对流浪精神病患者进行护理时,采用临床路径护理方案,能够改善其精神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帮助流浪精神病患者恢复疾病,早日回归社会。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精神疾病;护理;临床路径;精神状态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07.031

Application of clinical nursing pathway on vagrant mentally patinents

HE Ru-bing,LI Bin,MO Yang-hua,et al

(Guangzhou Civil Affairs Psychiatric Hospital,Guangzhou 510430)

Abstract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clinical nursing pathway on the vagrant psychosis inpatients.

Methods:186 cases of vagrant psychosis patients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1 to December 2013 were enrolled as objects,all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conventional nursing,the observation group adopted clinical nursing pathway method.To compare the 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 (PANSS) scores,social adaptive ability and social interest after 4 weeks of two groups.

Results:4 weeks later,the scores of both groups improved,the scores of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 higher than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When vagrant mentally ill to care,integrated care program,with significant therapeutic effect,can help patients recover mental illness,early return to society.

Key words Mentally disease;Nursing;Clinical pathway;Mental state

随着社会流动程度的增大以及社会环境等各项因素发生变化,城市流浪精神病患者的数量近年来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这些精神病患者对于社会建设、城市管理以及城区居民生活、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因此加快对于城市流浪精神病患者的管理和救助成为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1]。临床护理工作在精神病患者的救治中具有重要价值,实施有效的综合护理措施能够积极改善精神病患者的心理状态,使其具备基本的或者完全的社会生活能力[2]。本文研究了临床护理路径表对于城市流浪精神病患者的实际作用,证实该项

护理措施能够切实改善精神病患者的精神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具有重大的临床价值和社会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民政局精神病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186例流浪精神病患者,男110例,女76例。年龄18~57岁,平均年龄(37.50±5.20)岁。所有患者入院后进行临床诊断以及精神类疾病量表测评。纳入标准:按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标准诊断为待分类的精神病性障碍的新入院患者;入院时均无名氏,性别不限;小学文化程度及以上;无明显智力障碍,能理解量表内容并能完成该测验。排除标准: 酒精等精神活性物质或非成瘾物质滥用所致精神障碍的患者;精神发育迟滞、痴呆及严重认知功能障碍者;合并恶性肿瘤;严重的视听觉障碍;孕妇或哺乳期的妇女。所有患者均被告知此次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并具有随时退出的权利,严格保密研究对象的个人信息,通过标识编号确认患者个体。随机将患者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使用利培酮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主要内容包括日常生活护理、卫生护理、用药护理、合并症护理等综合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按照临床护理路径理论制定完善的临床护理路径表,具体精神病患者临床护理路径见表1。

1.3 评价标准 对比4周后两组患者的阳性和阴性症状(PANSS)量表评分和社会适应能力、社会兴趣评分。(1)选取PANSS量表中的阳性量表和阴性量表进行测定,两个量表均由7个问题组成,每个问题得分1~7分,总分49分,得分越高表明越严重。(2)患者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社会兴趣选用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NOSIE)量表进行评定,该量表共包括社会功能、社会兴趣、个人整洁、总积极因素因子分、激惹、精神病表现、抑郁、迟缓、总消极因素、病情总估计因子分等,每个因子分值0~40分。本研究选用社会功能和社会兴趣两个因子,得分越高表明患者社会适应能力越好[3]。测评人员为经

过系统培训的医护理人员组成,测评时间为流浪精神病人住院后4周。采用交叉测评方式,由经培训的2名医师和3名护理人员对同一阶段对同一位精神病患者进行测评。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PEMS 3.1软件,计量资料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或t′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 果

2.1 4周后两组患者PANSS量表评分比较(表2)

2.2 4周后两组社会适应能力和社会兴趣评分比较(表3)

3 讨 论

流浪精神病患者为社会特殊群体,对社会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由于流浪精神患者入院时个人信息、病史不详,并且长期处于衣食无着、居无定所的恶劣生活环境中,部分患者甚至丧失了正常的生活自理能力,对于社会价值的观念存在偏激的认识,这就导致了流浪精神患者护理工作比普通的精神疾病患者护理更为困难。流浪精神病患者的症状表现为阳性症状评分较高,攻击性和敌对心理相对较强,这与大量反馈资料和社会现象相契合[4]。流浪精神患者常有多种身体疾病,且发病率远高于普通的精神病患者,这些现象都要引起管理者以及护理人员的充分重视。基于以上考虑,要选择合适的护理方式来改善流浪精神病患者的精神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传统的护理措施并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无论是对流浪精神病患者进行的阳性、阴性症状测评,还是社会适应能力和社会兴趣状况都不能满足回归社会的要求[5]。为进一步提高护理效果,本研究对流浪精神病患者实施了临床路径护理模式。临床护理路径是近年来出现的新型护理模式,是针对某一种或一类疾病特点制定的从入院到出院的一整套护理工作计划,能够增强护理人员对护理服务的计划性和预见性,提高护理效率,降低住院时间和医疗费用。尤其适用于流浪精神病患者的临床治疗中。流浪精神病患者的临床护理又同其他疾病的护理存在不同。对于流浪精神患者的护理要具有人性化和针对性,既要考虑到精神患者的普通共性,同时还要兼顾流浪人群所具有的躯体疾病多发性、阳性症状等特点。此外,对于流浪精神病患者这个特殊群体来说,心理护理显然要比药物护理更能巩固病情。

本研究结果显示,住院4周后两组患者的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社会适应能力和社会兴趣也都明显优于对照组。综上所述,对流浪精神病患者实施临床路径护理,能够明显改善其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社会兴趣,有利于患者回归社会。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任 会.优质护理在我院流浪精神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民康医学,2013,25(20):79-80.

[2] 张国兵,张春林,伍业光.流浪精神病人流行病学及临床研究进展[J].广西医学,2011,33(2):228-230.

[3] 梁 影.流浪精神病人的护理[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2,3:86-87.

[4] 诸亚萍.1143例流浪精神病人临床现状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11,27(3):242-243.

[5] 章飞雪,于燕燕,徐枝楼,等.品管圈活动在精神科老年病房基础护理质量管理中的作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2):127-130.

(收稿日期:2014-01-22)

(本文编辑 冯晓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