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医学护理护理正文

中药消痤洗剂联合5%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治疗重度聚合性痤疮的护理

  • 投稿浅川
  • 更新时间2015-09-08
  • 阅读量515次
  • 评分4
  • 76
  • 0

苏慧 刘晓峥 王玮蓁 曾宪玉

摘要目的:探讨中药消痤洗剂联合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治疗面部重度聚合性痤疮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对60例面部重度聚合性痤疮患者用中药消痤洗剂联合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治疗,采用面部局部封包方法,封包3 h后用(630±5.0)nm红光70 mW 10 min、(420±5.0 nm)蓝光40 mW 10 min照射,每2周1次,4次1个疗程。治疗后第2天用自制“中药消痤洗剂”清洗面部,每日2次,7 d为1个疗程。结果:治愈53例,显效4例,有效2例,无效1例。结论:治疗前心理护理,治疗中加强观察,治疗后周密的护理和用药指导有助于提高中药消痤洗剂联合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治疗面部重度聚合性痤疮的疗效。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痤疮;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中药消痤洗剂;护理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5.01.074

作者单位:430022武汉市湖北省武汉市第一医院皮肤科

苏慧:女,本科,护师

通信作者:刘晓峥,女,本科,主管护师,护士长

重度聚合性痤疮可遗留瘢痕严重者可造成毁容,给患者带来较大的心理压力,甚至导致患者精神异常[1]。我科于2012年1月~2013年1月采用中药消痤洗剂联合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治疗面部重度聚合性痤疮60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60例,男35例,女25例。年龄16~35岁,平均25岁。平均病程4个月~5年。皮损以丘疹、脓疱、结节、囊肿为主,伴不同程度的色素沉着和瘢痕。排除标准:治疗前半年内服维A酸类药物;治疗1个月内系统使用抗生素药物;治疗前2周内使用痤疮外用药物;妊娠或哺乳期妇女;系统使用避孕药或光敏剂药物者;有光敏史或瘢痕史。

1.2方法将制成5% 5-氨基酮戊酸凝胶涂于面部皮损处,用塑料保鲜膜覆盖,再用黑色的棉布面具包敷,3 h后拆去患者面部的黑布和保鲜膜,用无菌纱布去除多余的药物。根据医嘱用红光(630±5.0)nm 70 mW 10 min,蓝光(420±5.0)nm 40 mW 10 min照射患处,每2周1次,4次1个疗程。治疗后第2天用自制“中药消痤洗剂”(组方:野菊花、薏苡仁、黄芩等)清洗面部,每天2次,7 d 1个疗程。

1.3疗效判定标准治疗前后分别进行皮损计数包括丘疹、脓疱、结节、囊肿。疗效采用治疗前后皮损减少数量的判定,分为:治愈,皮损消退>90%;显效,皮损消退60%~89%;有效,皮损消退25%~50%;无效,皮损消退<25%或加重。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总例数×100%。

2结果

本组60例患者中治愈53例,显效4例,有效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达95%。

3护理

3.1心理护理重度聚合性痤疮疾病反复发作造成面部囊肿、结节、脓疱,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容貌,多数患者存在焦虑、抑郁心理。首先护士应尊重患者,主动关心患者,耐心讲解此病的发病机制及相关知识,以真诚的态度换取患者的信任。然后详细介绍此项治疗的原理、流程、优点,给患者介绍成功的病例,消除患者的心理顾虑,使患者树立治疗的信心,提高患者的依从性[2]。

3.2治疗前护理

3.2.1环境准备治疗室为暗室,窗户用遮光布避光,温度保持22~24 ℃,每天用254 nm紫外线灯管照射物体表面1 h。

3.2.2患者准备治疗前给患者照相建档案存档,签知情同意书,告知患者治疗后避光的重要性,告知治疗后面部出现红斑、水肿、脱屑反应性痤疮是治疗后的正常反应不需紧张。患者取平卧位,用洗面奶清洗面部,如患者面部有较多的黑头粉刺或脓疱可用1∶1000新洁尔灭棉球消毒,再用痤疮针挑出粉刺。如患者面部有较小的痂皮可用石蜡油6层纱布湿敷20 min,再用生理盐水清洗。

3.2.3敷药护理严格按医嘱用天平秤取基质2 g,再将5-氨基酮戊酸118 g加入基质中,用调药棒顺时针调制5%5-氨基酮戊酸药物。涂药时用调药棒将配置好的药物点涂至面部皮损处,无皮损处不可涂药以免引起照光后不良反应。涂药完毕后用保鲜膜覆盖面部,覆盖时不可错位,以免影响药效,然后用黑布裁剪成面具形状用胶膏固定在面部。因5-氨基酮戊酸在体内转化蓄积需要一定的时间,敷药后需封包3 h,在此期间应嘱患者不可吃东西大声说话以免药物脱落,如口渴可用吸管吸取饮料。此期间患者应在避光的暗室度过,可播放舒缓的音乐以缓解患者的紧张、焦虑情绪。

3.3治疗中护理敷药3 h后拆除封包,用荧光电筒照射敷药处,检测到较强的原卟啉IX荧光-红荧光,证明光敏剂充分吸收渗透到病变部位。根据医嘱用红光(630±5.0)nm 70 mW 10 min,蓝光(420±5.0)nm 40 mW 10 min照射皮损处,治疗头距离皮损处10~15 cm。在照射期间患者应取舒适安全平卧位或侧卧位。首次剂量不可过大,以照射部位轻微红肿收缩感为宜;如在照射部位破溃渗液可暂停照光,用1∶1000新洁尔灭棉球搽拭后再继续照光;如严重囊肿结节可单独选择小光斑分区照射,在照光期间护士应守护在患者身旁帮助固定光斑照射皮损处,并且嘱患者不可随意调整体位以免影响照射效果;如患者疼痛感剧烈应暂定照光通知医师,按医嘱调节治光剂量。本组有2例患者在照光时疼痛感剧烈,根据医嘱降低照光能量并用冰袋敷面,患者疼痛感明显缓解。

3.4治疗后护理

3.4.1皮肤护理治疗后1~5 d有红斑水肿脱屑现象,属于治疗后的光敏反应,可使用骨胶原面膜敷面加离子喷雾机冷喷,每天1次,每次30 min,7 d为1个疗程。骨胶原面膜有修复、退红、镇静、保湿作用,冷喷可减轻红肿现象。嘱患者注意皮肤的保湿,可外用我院自制的维生素E霜。可根据医嘱口服烟酰胺每次5片,每天3次。嘱患者多饮水,多吃富含维生素的蔬菜,避免辛辣刺激饮食。治疗结束2 d后出现反应性痤疮,患者面部出现新的痤疮、脓疱和皮脂分泌过度现象,是因为皮脂腺大量排出所致,口周常见。告知患者属于治疗后的光敏反应,无需紧张,可外涂夫西地。治疗后应嘱患者避光防晒,治疗后48 h内不可使用电脑、电视。48 h后外出应避免太阳直射,可使用防晒霜,遮阳伞或戴帽子。本组1例出现单纯疱疹根据医嘱外涂阿昔洛韦软膏。

3.4.2用药护理治疗后2 d可使用我院自制的中药消痤洗剂(金银花、黄芩、薏苡仁等)清洗面部,具有清热解毒、消炎、散结作用,每天2次,7 d 1个疗程。药液温度25 ℃左右。如面部脱屑渗液严重时,将无菌纱布浸泡于药液中,取六层纱布拧至不滴水为宜,将纱布湿敷于面部,每天2次,每次20 min,7 d为1个疗程。

3.4.3饮食护理嘱患者多饮水,多吃富含维生素的蔬菜水果,优质蛋白质食物,避免辛辣刺激、甜性饮食,如碳酸类饮料、巧克力、奶油蛋糕等。

4讨论

痤疮是一种常见的毛囊皮脂腺惯性炎症,好发于青少年,痤疮长期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面容,影响患者的社交,造成患者自卑、抑郁。5-氨基酮戊酸是一种体内血红素合成的前体物 , 本身不具光敏性,但在5-氨基酮戊酸脱水酶等酶作用下,可生成具有强光敏作用的原卟啉[3],此时机体中一些增殖较快的组织或代谢旺盛的细胞则会选择性吸收,产生过量的原卟啉,并积聚在相应的组织中,红光(630±5.0)nm 70 mW 10 min,蓝光(420±5.0)nm 40 mW 10 min,照射后则原卟啉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形成单态氧导致细胞膜破坏、细胞死亡。皮损处外涂5-氨基酮戊酸后行蓝光和红光照射, 可显著减少皮脂分泌并杀灭痤疮丙酸杆菌作用[4]。治疗前应充分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告知患者治疗原理和治疗后的注意事项以缓解患者焦虑、恐惧的情绪,可提高患者对此项治疗的依从性。在包敷药物时,一定要准确点涂于皮损处,否则会造成正常皮肤光毒反应。拆除包敷药物后,用荧光电筒照射敷药处,检测到较强的原卟啉IX荧光-红荧光,证明光敏剂充分吸收渗透到病变部位。个别病例在包敷3 h后药物还未充分吸收,可适当延长包敷时间。在进行光动力治疗时,要加强巡视,患者照射皮肤有轻度红肿为宜,少数患者无任何皮肤反应,此类患者不可随意加大剂量,应遵守逐次递增剂量原则,以免发生光毒反应[5]。治疗后一定要做好冷疗降温以缓解照光后的不适感,还应做好避光防晒护理,因为ALA药物在治疗后还有少量残存,做好避光防晒可有效保护皮肤避免受损。治疗后要指导患者有效的使用中药消痤洗剂,注意调节中药消痤洗剂温度应低于25℃,因过高的水温会加重皮肤的红肿。要注意药液不可重复使用,以免引起感染。

综上所述,治疗前心理护理,严格执行无菌原则配置药物,准确按医嘱配置药物,治疗中注意观察及时配合处理,治疗后精心护理可有效地提高中药消痤洗剂联合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治疗面部重度聚合性痤疮疗效,提高患者满意度和依从性,值得推广。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唐晓兰.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治疗中重度痤疮病人的观察及护理[J].全科护理,2011,9(7A):1716-1717.

[2]王聪敏,李海涛,刘畅.痤疮患者的心理护理[J].中国美容医学,2011,10(20):1643-1644.

[3]宋维芳,刘卓,林双娇,等.局部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中重度痤疮疗效分析[J].中国激光医学杂志,2010,19(4):223-226.

[4]梁洁平,司徒月儿,许秀娟.光动力治疗重度痤疮的护理配合[J].当代医学,2011,17(22):122-123.

[5]曹萍,吴颖,杜鹏.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中、重度痤疮临床观察[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2,26(6):553-555.

(收稿日期:2014-04-22)

(本文编辑陈景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