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娟 王长青
作者单位:518101深圳市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急诊科
周娟:女,本科,主管护师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缺血性脑卒中救治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急诊科2013年1~12月救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12例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按常规的急救流程进行护理,试验组按照我科制定的缺血性脑卒中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救护时间、致残率以及病死率。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救护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致残情况、死亡情况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在缺血性脑卒中救治过程中的应用缩短了救护时间,降低了致残率和死亡率。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临床护理路径;缺血性脑卒中;急诊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5.05.012
脑卒中具有高发病率、致残率、死亡率和复发率,目前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第一位的死亡原因,并且其发病率还以每年8.1%的速率增长[1],严重危害着人民群众的健康,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缺血性脑卒中是最常见的脑卒中类型,约占全部脑卒中的60%~80%[2]。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和治疗,为了改善缺血性脑卒中的预后,我院急诊科护理人员设计、建立了缺血性脑卒中的急诊临床护理路径,并在临床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急诊科2013年1~12月救治的112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其中男71例,女41例。年龄52~88岁,平均(63.4±14.5)岁。 格拉斯哥昏迷评分3~13分,平均(7.43±2.41)分。诊断均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的诊断标准[1]。将其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采用常规急救流程进行护理,具体内容如下:(1)接到120电话出车。(2)到达急救现场,了解患者姓名、年龄等一般资料和病史、症状、体征等临床资料。予以保持呼吸道通畅,血压和血糖稳定,吸氧,建立静脉通路等。完成格拉斯哥昏迷评分、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评分[3]。(3)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将患者转移至急救车,乘车返回。到急诊科前联系急诊科接诊。(4)到达急诊科后,先挂号、缴费,急诊科医师开具检查、检验单,抽取血液标本送检,完成心电图、CT/MR等检查。(5)确诊缺血性脑卒中,送卒中单元进一步诊治。
1.2.2试验组采用我科制定的缺血性脑卒中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明确具体岗位职责、任务和相应的奖惩规则,规范整个救治过程,具体内容如下:(1)接到120电话出车,途中与家属沟通,了解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和主诉、症状、体征等临床资料;指导患者家属做简单处理,如清除口腔异物、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转移患者至安全位置等。(2)到达急救现场,根据患者病情做相关现场急救处理,如心肺复苏、吸痰、吸氧、心电监护、建立静脉通路等。(3)如患者病情允许,立即转移患者至急救车,及时返回急诊科。途中除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外,完成格拉斯哥昏迷评分、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评分[3],抽取血液标本,并及时将患者情况汇报
急诊科,急诊科医师、护师在急救车未到达前预先开通急诊绿色通道、开具CT或MR检查单,并做好接诊、进一步抢救准备。(4)到达急诊科后再次评估患者病情,若病情允许完成心电图检查后直接送CT室或MR室检查;若病情危急,在急诊抢救室抢救病情稳定后再送CT室或MR室检查。(5)确诊缺血性脑卒中,将患者转至卒中单元。由于该病涉及急诊科、神经内科、心血管内科等多学科,所以由临床医师和护士组成制定缺血性脑卒中的急诊临床护理路径编写小组,根据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诊治、护理特点,在复习大量文献的基础上,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制定了缺血性脑卒中的急诊临床护理路径。
1.3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的救护时间、致残率和死亡率。救护时间是从接到120电话到确诊进入卒中单元的时间。
1.4统计学处理采用 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救护时间比较(表1)
3讨论
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护理模式,是为患者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计划,对特定的患者群体,以时间为横轴,以理想护理手段为纵轴,制成一个标准流程,是一种将循证医学、整体护理、质量保证以及持续质量改进融合的护理标准化方法。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时间窗内的有效治疗是提高治疗效果、减少死亡率、致残率和改善患者预后的首要因素。从接到120电话开始,院前急救护理通过与患者家属沟通第一时间对患者进行急救和护理;返院途中通过与院内急诊科沟通提前开通绿色通道、开具相关检查并提前做好接诊、抢救准备,做到院前、院内救护的无缝连接,减少了患者到达医院后的无谓等待时间[3]。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的救护时间短于对照组,说明通过院前、院内护理外延、扩展,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护理成为一个紧密相连的有机整体,有效减少了患者的救治时间。
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时间窗在发病后6 h内,救治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发病后能否得到及时的救治。目前,由于影像医学的发展,使缺血性脑卒中的早期诊断成为现实,我院缺血性脑卒中急诊临床护理路径的开展,打通了脑卒中诊治的快速通道,使得更多的患者能够在时间窗内得到有效治疗[4-5]。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的致残率、死亡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缺血性脑卒中急诊临床护理路径的建立和开展,对护理工作进行了规范化和标准化,使急诊护士能够有预见性地、主动地沿路径内容进行护理。缺血性脑卒中急诊临床护理路径针对急诊科及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特点,制定出规范和标准的急救护理流程和护理措施,以期达到预定的急救护理目标,尽可能地减少患者在院前和急诊室的治疗护理时间,早让患者接受溶栓治疗,从而缩短脑缺血时间,使缺血脑组织早期得到血流再灌注,从而改善治疗效果及预后。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Zhao D,Liu J,Wang W,et al.Epidemiological transition of stroke in China:twenty-one-year observational study from the Sino-MONICA-Beijing Project[J].Stroke,2008,39(6):1668-1674.
[2]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指南撰写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0,43(2):146-152.
[3]单春剑,李培培,夏家爱.临床护理路径国内外研究进展[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20):4807-4808.
[4]李桂香,王运良,闫波,等.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早期急救护理[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15(15):94-95.
[5]刘江华,张剑锋,雷卓青,等.不同院前急救方式对急性脑卒中救治的影响[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32):3663-3665.
(收稿日期:2014-12-16)
(本文编辑 白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