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群英 谢惠娟 陈海涛
作者单位:526040肇庆市广东省高要市人民医院
梁群英:女,中专,副主任护师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认知干预对艾滋病患者不良情绪及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艾滋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则给予护理认知干预,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及服药依从性。结果:观察组抑郁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服药完全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艾滋病患者采取情志联合心理干预护理的模式,可明显改善其心理状态,纠正其不良情绪,提高服药的依从性,值得推广。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艾滋病;情志护理;情绪;心理干预;依从性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5.06.021
艾滋病是临床上较具代表性的传染性疾病之一,主要由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所引起[1]。HIV病毒入侵人体后,可对患者正常免疫系统造成破坏,导致人体免疫功能降低,同时给患者的生命健康带来严重的威胁,死亡率相对来说比较高[2]。艾滋病有其相应的特殊性,传染率比较高。因此,大部分患者均可能受到歧视与排斥。在心理上可能存在愤怒、抑郁、绝望、焦虑、沮丧等不良情绪,同时可能对其治疗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降低服药的依从性[3]。有相关研究显示,最近几年来,我国艾滋病病毒的流行已从高位人群扩展到普通社会群众,给社会公共卫生带来了严重的影响[4]。基于此,为分析针对艾滋病患者的有效护理对策,提高其生活质量,我院对收治的患者进行了对比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艾滋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35例,女25例。年龄22~41岁,平均年龄为(29.91±3.22)岁。所有入选研究的患者均符合艾滋病的临床诊断标准。按照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内容包括健康教育、药物指导,观察其心理诉求与反应。与患者交谈时,从患者的性别、教育水平、生活环境、性格特点等方面出发,进行情感交流,建立深厚的感情基础,关注患者心理状态的变化,给予其相应的精神支持。告知患者与艾滋病发生、进展、预防相关的知识内容,整理相关的健康教育资料,发放给每位患者,使患者了解药物治疗的作用,强化营养支持,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提升患者机体的抵抗能力。尽可能多地鼓励患者,使其树立治疗的信心,充分调动患者治疗的主动性。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给予护理认知干预:(1)尊重患者人格。护理人员要避免对患者的冷漠态度,给予微笑服务,通过护理人员真诚的微笑、关切的眼神让患者找回自己的尊严,重塑生活的信心。(2)疾病知识指导。艾滋病患者由于对疾病预后绝望,容易产生抑郁、焦虑,抑郁会影响艾滋病患者的服药依从性[4]。护理人员要及时给患者讲解艾滋病常识、抗病毒治疗的重要性及药物不良反应,如何预防及减轻不良反应,如何坚持服药,以增强其治疗依从性。告知患者要严格遵医嘱定时定量服药,不能随意更改服药时间、剂量或者中断治疗。指导患者高度警惕如下临床表现:发热、咳嗽、气促、头痛、呕吐、腹泻、皮疹、口腔溃疡、视力变化等情况,发现异常,立即与包床医师联系。(3)加强同伴教育,增强生活信心。艾滋病患者在患病初期,对生活充满绝望,对治疗无信心,容易自暴自弃,可采用同伴教育方法,解答患者疑问,为他们提供倾诉的机会[2],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有研究发现,以同伴作为督导员可以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3],也给艾滋病患者间提供了一个平等交流和互动的平台,在这里没有冷漠、没有歧视,有的只是针对疾病的健康宣教及如何战胜疾病,增强回归家庭和社会的勇气和信心的良好氛围,提高了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4)延伸护理服务。可通过创建QQ群,让患者自愿加入,患者有什么话题哪怕是隐私性的问题,都愿在这个群里与医护人员和病友坦诚交流,以此来减轻患者心理负担。对心理障碍较为明显患者,采用移情易性法,叮嘱患者转移注意力,通过阅读书籍、聆听舒缓的音乐来保持心态平和,从不良心理状态中脱离而出,保持其身心健康。遵循启发式的护理原则,使患者全面认识到与艾滋病相关的社会、医学心理学及伦理知识,使患者树立对疾病的正确认识,促使其正视疾病,建立积极乐观的心态。(5)情志导引。督促患者养心安神,自主调节自身的情志活动,采取心情胜情法,战胜疾病对患者的情志刺激,鼓励患者进行自我倾诉,释放心理压力与负担,解除心理负荷。(6)生活指导。避免到公共场所活动,注意个人卫生,不要接触结核、带状疱疹等感染性疾病的患者。(7)给患者讲解预防疾病传播的知识和技术,戒除不良行为,如同性恋、静脉吸毒、性乱等。
1.3评价标准采用抑郁自评量表[5]对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抑郁状态进行评分。同时对每位患者发放抗病毒治疗性问卷实施调查,内容包括遵医嘱、定期复诊、饮食均衡、规律作息、不擅自停药等方面的内容。可完成7个及以上的项目则视为完全依从。可完成项目在1~6个之间则视为不完全依从,<1个则视为不依从。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的χ2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的Wilcoxon秩和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抑郁发生情况比较(表1)
3讨论
艾滋病又称免疫缺陷综合征,属于慢性传染疾病的范畴,有其不可根治性特征。部分患者在感染HIV病毒后,大多数均承受一定的心理压力,较易产生焦虑、害怕、愤怒、恐惧、悲伤等负面情绪。采取有效的情志及心理护理措施,是纠正患者不良情绪,帮助患者度过感染期的有效方式[6]。
目前临床上尚未研发出对艾滋病治疗的有效疫苗,同时也不存在相关的特效型治疗方案。在确诊后,患者可能产生恐惧的心理状态,害怕受到朋友的歧视,同时担忧家属可能受到相关的牵连,同时对日后的工作与生活产生焦虑与烦躁的情绪。部分患者则可能在接受长时间的治疗后,临床症状无任何改善而产生悲观、绝望的情绪,对生活丧失信心,出现抑郁表现[7]。严重情况下,可能产生自残或自杀的行为表现。同时艾滋病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可能会对其抗病毒治疗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削弱及复诊与治疗的依从性,进而加重病情。因此,必须强化对患者的心理及情志护理,纠正其不良情绪。
给予艾滋病患者必要的心理支持,可有效降低患者负面心理问题的发生率,弥补药物治疗的缺陷,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在患者抗病毒治疗过程中,对患者展开情志护理与个性化心理针对护理,坚持随访,并在治疗过程中贯彻药物督导,可有效解决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遇到的不同的问题,改善其治疗状态,使其配合治疗,进而提高其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在本组研究中,采用情志护理联合心理干预护理的观察组患者抑郁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服药完全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也进一步证实,对艾滋病患者采取情志联合心理干预护理的模式,可明显改善其心理状态,纠正其不良情绪,提高服药的依从性,值得推广。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徐六妹,吴宝红,陈素青,等.护理干预对艾滋病患者HAART依从性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2014,28(3):224-226.
[2]顾培.护理人员对艾滋病患者歧视的原因分析与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6):19-20.
[3]吕露,陶翠菊.吸毒艾滋病60例临床特点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9):64-65.
[4]徐艳,白春琴,范春红,等.心理护理干预对艾滋病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12,27(1):71-73.
[5]许小明,覃莺来,胡云诗,等.艾滋病患者健康管理对服药依从性及随访率影响的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11,11(1):57-58.
[6]古慧英.早期优质护理在艾滋病患者中的应用[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4,20(11):1636-1639.
[7]秦红英,赵清霞,何云,等.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依从性教育方式探讨[J].护理管理杂志,2012,12(6):428-429.
(收稿日期:2014-12-11)
(本文编辑 冯晓倩)